重慶武隆喀斯特

重慶武隆喀斯特

武隆喀斯特地貌景觀位於重慶市,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深切型峽谷的重要代表。它孕育出獨立的三個喀斯特地貌系統:芙蓉洞洞穴系統、天生三橋喀斯特系統以及後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上述三者均為長江三峽地帶地殼大幅抬升的影響下發育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系統,具有喀斯特地貌特徵的重大意義。武隆喀斯特被正式確定為2007年中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唯一項目和AAAAA級風景區。

2016年國慶假期旅遊,武隆喀斯特景區獲評“旅遊市場秩序最佳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重慶武隆喀斯特
  • 地理位置:重慶武隆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 200平方公里
  • 景點級別:AAAAA風景區
  • 著名景點:芙蓉洞、芙蓉江、天生橋群、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
  • 景區類型:自然景觀
歷史文化,地理環境,形成原因,氣候特點,地理位置,人類瑰寶,芙蓉洞,天生橋群,後坪沖蝕天坑,三絕,主要景點,芙蓉江,天生三礄,龍水峽地縫,仙女山,芙蓉洞,追逐夢想,政府支持,世界自然遺產,申遺道路,科學管理,積極籌資,主動上門,強化宣傳,引進人才,環境治理,未來展望,旅遊指南,景區門票,交通信息,旅遊路線,

歷史文化

我們熟知的喀斯特地貌,如桂林峰叢、陽朔峰林、路南石林、長江三峽,它們矗立在大地上,以優美的姿態、偉岸的身軀引人矚目,即使遠遠望上一眼,也讓人難以忘懷。但武隆的喀斯特景觀不是這樣,它們像是逃避人世,遁跡於偏遠的鄉間,又藏匿於荒涼的地下,謙遜深沉,英華內斂。你必須來到它的跟前才能看到,必須進入它的腹部才能感覺,只有少數人有幸與它們相遇。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山峰與岩石早已成為重要的審美對象,它們崇高、挺拔、剛強,英雄般激起我們的敬仰之情,但我們不善於欣賞負地形。一個幽深的溶洞,帶給我們的往往是危險、陰濕、黑暗等不舒服的聯想;豎井和天坑,一個巨大的空洞,讓我們想到沉淪、塌陷、空缺、虛無,以負面的心理感受為主;裂開的地縫式峽谷,除了地獄,還能通往哪裡?天生橋是美的,但它並非橫跨地表徑流,而是地下河——黃泉,你必須艱苦地下降200多米仰望,才能感受它的雄姿。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審美盲點。
負地形之美,就是古人難以充分感受的,它們被當成一種奇怪事物,輕輕放過。
很少人看到,即使看到了也不能欣賞,這就是武隆自然景觀在古代缺乏知名度的原因。讀新編《武隆縣誌》收錄的十幾首古詩,多半吟詠烏江水道的險絕,沒有一句提到龍橋三洞,更不用說天坑和地縫了。
江山如有待。武隆的喀斯特景觀,在寂寞中守候著自己的絕代芳華,等了千年萬年。它們在等候一門學科逐漸成熟,等候一個民族的審美心態更加開放。的確,負地形是一種更深奧的美,需要知識去解讀。今天的地質學家看見了它們,考察、命名、褒揚,把它們從中國百萬平方公里的喀斯特地貌中推舉出來。
它們最後登場,卻有如初遇,何其幸運,我們居然成為這些曠世美景的第一代欣賞者。

地理環境

武隆喀斯特由芙蓉江、天生三橋和後坪三個喀斯特片區組成,芙蓉江洞穴系統以中國最深的豎井群和潛水位洞穴為特徵,三橋洞穴系統以伏流洞穴和削頂洞穴為特色,後坪洞穴系統則以半覆蓋型喀斯特發育的中國第二大型洞穴系統為特色。如果將三個地方結合起來,則可發現喀斯特洞穴演化各個階段現象:從芙蓉江邊低於江面的潛流帶洞穴,到三橋的老龍洞伏流洞穴,後坪包氣帶的大型洞穴系統和芙蓉江兩岸豎井群(原來以為只有右岸),再回到三橋洞頂崩塌後形成的不連續洞穴系統,而後進入洞頂完全崩塌後的三橋喀斯特峽谷,即削頂洞穴(roofless cave),最後是峽谷橫向後退形成的空中洞穴(cave in the air),應有盡有,而且特色鮮明,即代表了重要的地貌形態特徵。
中國喀斯特,為世界罕見。在中國,作為喀斯特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石、白雲岩、石膏和岩鹽等)分布很廣。據不完全統計,達,其中裸露的碳酸鹽類岩石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7;埋藏的碳酸鹽岩石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碳酸鹽岩石在全國各省區均有分布,但以桂、黔和滇東部地區分布最廣。湘西、鄂西、川東、魯、晉等地,碳酸鹽岩石分布的面積也較廣。

形成原因

中國現代喀斯特是在燕山運動以後準平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第三紀時,華南為熱帶氣候,峰林開始發育;華北則為亞熱帶氣候,至今在晉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嶺地區還遺留有緩丘一窪地地貌。但當時長江南北卻為荒漠地帶,是喀斯特發育很弱的地區。新第三紀時,中國季風氣候形成,奠定了現今喀斯特地帶性的基礎,華南保持了濕熱氣候,華中變得濕潤,喀斯特發育轉向強烈。尤其是第四紀以來,地殼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隨之迅速發育,類型複雜多樣。隨冰期間冰期的交替,氣候帶頻繁變動,但在交替變動中氣候帶有逐步南移的特點,華南熱帶峰林的北界達南嶺苗嶺一線,在湖南道縣為北線25°40′。在貴州為北緯26°左右。這一界線較現今熱帶界線偏北約3~4個緯度,可見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現代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中國東部氣溫和雨量雖是向北漸變,但喀斯特地帶性的差異卻非常明顯。這是因為受冰期與間冰期氣候的影響,間冰期時中國的氣溫和雨量都較高,有利於喀斯特發育。而冰期時寒冷少雨,強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發育。但越往熱帶其影響越小。在熱帶峰林區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斷續發育的條件,而從華中向東北則影響越來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強度向北迅速降低,使類型發生明顯的變化。廣大的西北地區,從第三紀以來均處於乾燥氣候條件下,是喀斯特幾乎不發育的地區。

氣候特點

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不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濕度較大。年均日照數1160.5小時(年際變化為1024.6~1276.6小時);年平均氣溫17.9℃,極端最高溫度41.7℃,極端最低氣溫零下3.5℃;年均降水量1082.17毫米,年際變化大,且受季風環流影響,季節分配不均,降雨多集中在5~10月,降雨量可達725.9mm,占全年降水量的67.1%,11~翌年4月,降水量252.94mm,占全年降水量23.37%。季節分配是春季(3~5月)降水量318.12mm,占全年的29.4%,夏季(6~8月)降水量438.01mm,占全年的40.5%,秋季(9~11月)降水量為278.84%,占全年的25.8%,冬季(12~翌年2月)降水量47.30m,占全年的4.3%;年均蒸發量約500毫米;無霜期在海拔500m以下的烏江河谷地帶大於300天,在海拔1200m以上的中山地帶則為230天左右。

地理位置

重慶武隆喀斯特位於武隆縣,且芙蓉洞位於距武隆縣江口鎮4公里處的芙蓉江畔。

人類瑰寶

“重慶武隆喀斯特”是中國南方喀斯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切型峽谷的傑出代表,它不僅是反映地球演化歷史的傑出範例,而且還是生命的記錄,重要的、正在進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態或自然地理特徵。他孕育出的三個獨立喀斯特系統,即芙蓉洞洞穴系統、天生三橋喀斯特系統和後坪沖蝕型天坑喀斯特系統,三者均是在長江三峽地區新近紀以來地殼大幅抬升的機制下發育形成的各異的的喀斯特系統,具有喀斯特特徵的世界性意義。

芙蓉洞

天下第一洞——芙蓉洞,發育寒武系奧陶系碳酸鹽岩中,由同汽坑洞、摔人洞、衛江嶺洞、垌壩洞、新路口洞、水簾洞、芙蓉洞、乾矸洞和四方洞等洞穴組成,以汽坑洞為代表的垂向洞穴是洞穴探險愛好者和探險家的樂園,以芙蓉洞為代表的橫向洞穴,則是遊人崇尚的最佳去處。洞體規模宏大,洞內次生物理—化學沉積物多樣而豐富,洞穴的各種溶蝕形態,壯觀的崩塌堆積,目不暇接的鐘乳石類,現階段不同處境的洞內池塘,石鐘乳的墜落及其破壞現象等等無不記錄著它的滄桑歷史演進過程,我國的著名洞穴專家朱學穩教授評價說“從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方面看,芙蓉洞堪稱是“一座洞穴科學博物館”。

天生橋群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橋群,武隆天生橋早在500我年前的明代《一統志》中就有有關記載,分布在長度為10公里三疊系下統的碳酸鹽岩河段,由峽谷乾谷、伏流、天生橋、天坑、洞穴、喀斯特泉組成,峽谷深200—400米,尤以其中的羊水峽和龍水峽地縫岩溶峽谷最為壯觀;三座喀斯特天生橋,分布在同一峽谷的1.5公里的範圍內,橋間又是天坑,這在世界上可能是別無二例,天龍橋發育有兩個穿洞,南穿洞為迷魂洞,北穿洞為如今的天生橋通道,其形狀酷似人工橋樑,青龍橋因雨後飛瀑自橋面傾瀉成霧,夕照成彩虹,似青龍直上而得名,黑龍橋因其拱洞幽深黑暗似有一條青龍蜿蜒於洞而名,天龍橋、青龍橋和黑龍橋3座天生橋總高度、橋拱高度和橋面厚度這三個天生橋最重要的指標皆居世界第一位,其三大屬性更具有全球意義。

後坪沖蝕天坑

後坪沖蝕天坑,發育於奧陶系石灰岩中,由地表溝溪、落水洞、豎井、天坑、化石洞穴、地下河和泉水組成。是一個包含從非喀斯特區到喀斯特區、從地表到地下,從上游而下游,從補給到排泄以至沖蝕天坑不同發展階段的完整喀斯特系統,如今發現的這一類型天坑在國內外尚處於“獨一無二”,後坪天坑最典型的為箐口天坑,箐口天坑形態完美,坑口呈橢圓形,最大和最小深度分別為295.3米、195.3米,自坑口視之,絕壁陡直,天坑深不可測,奇險無比。自坑底仰視,四周絕壁直指天穹,引頸仰視,坐井觀天,白雲悠悠,天空湛藍,給人以超然物外、遠離塵器的感覺,如今該自然景觀還處於原始狀態,尚未開發。

三絕

三個自然景觀可稱作“中國南方喀斯特三絕”,它們是在長江三峽地區新近紀以來地殼大面積地殼大面積抬升和相應的河谷深切基本條件下發育的。它以洞穴系統、天生橋及峽谷系統和喀斯特天坑系統等不同的表現形式,生動地記錄和表現出地球發展這一階段地殼抬升的特性。芙蓉洞系統中洞道,說明地殼抬升運動由直升轉換為震盪上升性質;後坪天坑喀斯特系統洞穴通道說明整個喀斯特系統是在地殼抬升過程中形成的。喀斯特孕育出的三個自然景觀,不僅演示著正在進行的地球內外引力地質作用,而且蘊藏著不同地質條件下喀斯特發育、演化的秘密,甚至是解讀長江三峽形成機理的一把鑰匙。

主要景點

芙蓉江

芙蓉江是2002年5月17日,國函(2002)40號國務院批准的第四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位於重慶市武隆縣浩口鄉芙蓉江珠子溪至芙蓉江入烏江口處的江口鎮,主流河段長35公里,面積152.8平方公里,以典型的規模宏大的“U”形峽谷為主,是一個江峽型小尺度大容量喀斯特地貌和原始水上森林型風景區。 2003年重慶江口電站庫區蓄水後,成為遊人青睞的水上樂園。在35公里(重慶段)的綠色玉帶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江峽、峰岩、灘溪、瀑潭景景各異,自然風光尤其獨特,融山、水、洞、林、泉、峽一體,集雄、奇、險、秀、幽、絕於一身。

天生三礄

天生三橋名天坑三礄,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型旅遊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稱奇於世,屬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 天生三橋位於武隆縣城東南 20 公里的白果鄉與核桃鄉交界處,大自然造就的 3 座天生石拱橋,具有雄、奇、險、秀、幽、絕等特點。景區林森木秀、峰青嶺翠、懸崖萬丈、壁立千仞、綠草成茵,修竹搖曳、飛泉流水,一派雄奇、蒼勁、神秘、靜幽的原始自然風貌,以山、水、瀑、峽、橋共同構成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使人留連忘返。新增的洞內自然岩壁攀岩項目,極具挑戰。

龍水峽地縫

武隆地縫風景區,位於武隆縣仙女山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它是幾千萬年前造山運動而形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峽谷長5公里,谷深200-500米,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峽谷具有雄、險、峻、秀等特點。景區內的高山、峻岭、峽谷、流水共同構成一幅完美的山水畫卷。武隆地縫由入口地縫、中途穿洞、出口地峽三段組成。峽谷兩邊懸崖千仞、岩壁絕險、植被茂密,地縫極其狹窄,有的僅可通人,仰頭望天,一線天光;地峽中溪水長流,泉瀑飛濺,幽幻無窮;穿洞洞體宏大,鐘乳密布,中有地下湖泊。武隆地縫是一處較好的生態旅遊和探險旅遊風景區。

仙女山

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AAAAA級景區,位於重慶市武隆縣境,總面積8910公頃,平均海拔1900米,最高峰2033米,以其江南獨具魅力的高山草原、南國罕見的林海雪原、青幽秀美的叢林碧野景觀而譽為“東方瑞士”,她與神奇的芙蓉洞、秀美的芙蓉江、世界最大的天生三礄群地質奇觀組合為重慶最佳旅遊觀光度假勝地。 冬季的仙女山白雪皚皚,銀妝紗裹,霧松、冰瀑令人情潮湧動,此時成為重慶周邊觀賞雪景、開展雪上運動的絕佳旅遊勝地;夏季茫茫林海,清風吹拂,涼爽宜人,仙女山平均氣溫比重慶主城區低15度,由此又享有“山城夏宮”之美譽。

芙蓉洞

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區、中國最美洞穴、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全長2700米,芙蓉洞以豎井眾多、洞穴沉積物類型齊全、形態完美、質地純淨著稱,其豎井是目前國內外發現的最大豎井群。中國洞穴協會會長朱學穩教授評價說“芙蓉洞是一座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宮殿,一座內容豐實的洞穴科學博物館”,遊客稱其為“天下第一洞”。2007年6月27日芙蓉洞與天生三橋、後坪箐口天坑景區一起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6個世界自然遺產和重慶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也是中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唯一的洞穴。

追逐夢想

重慶至今為止,只有大足石刻一家世界文化遺產景觀,在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的記錄還是空白,如果武隆申遺成功,無疑將填補這項空白。因此武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無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武隆的成功申報,不僅是武隆的驕傲,也是我們重慶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的驕傲。但為了登頂世遺這個至高神聖的殿堂,為了早日實現走向世界的光榮夢想,2003年伊始武隆邁開鏗鏘的步伐,走在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路上。

政府支持

貴州興義會議上,建設部初步確定了我國包括雲南、四川、貴州、廣西、重慶在內的四省一市以“中國南方喀斯特”的名義联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重慶市的奉節天坑地縫、南川金佛山和我縣的芙蓉洞一同被納入“中國南方喀斯特”聯合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地名單。興義會議結束後,武隆縣就立即著手組織專家進行資源調查、科學研究和文本編制等工作。但國內申報遺產專家組在對武隆縣遺產申報地進行實地的考察後,綜合評價認為武隆縣申報地的遺產價值沒有奉節天坑和南川金佛山的遺產價值高,很有可能被淘汰。得知這一訊息後,縣政府立即派出一名副縣長親自帶隊前往建設部匯報,同時也趕到桂林岩溶所積極爭取岩溶專家的支持,經過反覆的協調與爭取,建設部和專家組終於同意重慶市上報武隆喀斯特作為重慶唯一申報地,但要求武隆喀斯特擴大申報範圍,將天生三橋後坪天坑群聯合芙蓉洞作為遺產申報地進行申報,以確保武隆喀斯特遺產提名的科學價值。2005年9月10日,建設部正式確定“中國南方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椎狀喀斯特和重慶的武隆喀斯特作為第一批申報的申報地,使得我縣成為重慶市唯一的遺產申報地。

世界自然遺產

2005年12月31日,以聯合申報形式出現的、涵蓋重慶武隆喀斯特、貴州荔波椎狀喀斯特及雲南石林喀斯特的“中國南方喀斯特”以其景觀資源的獨特性、完整性、原始性順利通過建設部認定,從四個候選申報地中脫穎而出,被正式確定為2007年中國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唯一項目。
如今,以聯合申報的形式涵蓋重慶武隆喀斯特、貴州荔波喀斯特及雲南石林喀斯特三個部分的“中國南方喀斯特”已順利通過建設部認證,成為中國2007年申報世界自然遺產的唯一項目,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後以中國政府的名義於2006年1月13日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以此為標誌,武隆縣“申遺”工作已經面向世界,走出中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攻堅階段,光榮的夢想已不在遙遠。

申遺道路

為了把這光榮的夢想早日變成現實,武隆人滿懷毫情,在申遺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具體採取了以下措施。

科學管理

建立健全“申遺”機構。在兩省一市申遺指揮部的統一指導下了,為加強“申遺”工作的力度,武隆成立“申報中國喀斯特地貌自然遺產辦公室”,“武隆縣芙蓉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難以使其該管理機構能履行政府職能,達到對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根據建設部和市園林局的要求,將“武隆縣芙蓉江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更名為“武隆縣風景名勝區管理局”,下設芙蓉洞天生三橋、後坪天坑三個風景名勝區管理處,使其更好地履行政府對風景名勝區行政管理職能。

積極籌資

確保工作順利開展|。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環境整治、資源保護要投入大量經費。武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財政十分困難。必須積極主動爭取上級政府在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縣人民政府研製了《武隆喀斯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項目科研報告》,積極向上一級政府申請“申遺”資金補助

主動上門

及時聘請“申遺”顧問。為了確保武隆的“申遺”工作少走彎路,節約資金和提高效率,專程拜訪了岩溶洞穴專家朱學穩教授,並頒發聘書正式聘請朱學穩教授為武隆申報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顧問,充分利用專家資源為我們“申遺”工作服務。

強化宣傳

著力打造“申遺”品牌。”申遺”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宣傳過程,武隆藉助宣傳這個平台,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武隆知名度。重慶衛視西部開發欄目專題製作了一期武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專題片,並在西部12個省、市電視台交換播出;6月,重慶日報、晚報、晨報、電視台等十家媒體,聯合對我縣遺產申報工作進行了專題報導,在國家、省市級媒體就我縣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和資源展示等宣傳多達450餘篇(次),收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

引進人才

充實培訓“申遺”隊伍。為確保“申遺”成功,我們引進了專業人才,專門從事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工作,以滿足“申遺”工作中外國專家考察的接待和中英文資料翻譯工作的需要。同時,在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領導小組內部也加強了遺產知識的培訓,使每人都掌握了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程式和武隆喀斯特的遺產價值。通過人員的充實和隊伍的培訓,一方面提高了“申遺”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也鍛鍊和提高了“申遺”工作人員的知識和管理水平。

環境治理

做好沿線環境治理,全面完成申報附屬檔案、做好沿線環境治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在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資料文本的同時,還要求提供對自然遺產的價值研究、畫冊、匯報片、多媒體、以及幻燈片等附屬檔案資料,如今申報附屬檔案的各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環境治理是“申遺”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迎接IUCN專家的考察,武隆縣舉全縣之力開始對環境進行一次全面的整治,日前整治工作已全面展開,各項整治工作將於2006年8月底結束,屆時以良好的形象迎接國外專家的檢查驗收。

未來展望

武隆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但仍任重道遠,對申遺工作,武隆不僅充滿信心,而且將繼續滿懷激情,鏗鏘有力地走好申遺每一步。武隆將嚴格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高標準進行改進,把武隆喀斯特其巨觀博大、滄桑巨變的歷史演變;把武隆喀斯特的奇特自然、妙趣橫生的美學價值充分展現給世人,相信世界自然遺產名錄上一定會留下重慶武隆的原始風貌,讓這一難得的喀斯特自然遺產用啟智的方式加以保護以惠及百姓、福及子孫。

旅遊指南

景區門票

天生三橋
淡季: 55+40元/人(含環保車費)
旺季: 95+40元/人(含環保車費)
芙蓉洞
淡季: 65元/人
旺季: 120元/人
龍水峽地縫
淡季: 50+35元/人
旺季: 80+35元/人(含環保車費)
仙女山60元/人
芙蓉江120元/人 (含索道費20元)

交通信息

航空交通
外地旅客若選擇乘機到武隆,需在重慶江北機場下,轉乘坐輕軌3號線到四公里交通樞紐站或重慶火車北站,乘長途汽車到武隆。長途汽車早上7:00到晚上7:40有班車。如果乘坐火車,請注意火車時刻表,在行程時間上做好銜接。
鐵路交通
渝懷鐵路途經武隆縣城,華南、中部、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可以考慮乘坐火車到武隆,注意查詢火車時刻表。乘火車到武隆的旅客,武隆火車站位於烏江三江橋頭下車後可以乘坐公車或計程車到汽車站。
公路交通
武隆公路交通發達,319國道和渝湘高速橫貫全境,縣城到各個景區的公路四通八達。凡是從重慶乘汽車到武隆的旅客,需要到四公里交通樞紐站。途渝湘高速公路,2小時即可到達武隆。如果是自駕車也可以選擇走渝湘高速,從青島涪凌高速段全長110千米,涪凌到武隆的319國道一馬平川,3個小時即可。
水上交通
若乘客乘船到武隆,請乘坐到涪凌區下船轉乘客車到武隆。涪凌車站位於烏江大橋橋頭主城區方向200米左右。涪陵至武隆的客車是滾動發車。經319國道至武隆需時100多分鐘,至武隆車站下車。

旅遊路線

一日游:仙女山+天生三橋
兩日游:仙女山+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
三日游:仙女山+天生三橋+龍水峽地縫+芙蓉洞+芙蓉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