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教案

重慶教案

重慶教案是指發生在1863~1886年期間的兩次教案 ,外國列強憑藉不平等條約在中國領土恣意妄為,引起中國廣大人民的不滿與反抗,雙方發生的激烈衝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教案
  • :發生在1863~1886年期間的教案
  • 第一次:1858年
  • 第二次:1886年6月
第一次,第二次,反洋教起義,影響,

第一次

1858年,在川法國傳教士以《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有關對傳教弛禁、還堂條款為由,要求退還川東4所教堂舊址,請準以重慶城內長安寺地改修重慶教堂。教士范若瑟持清廷文牒,強行拆除長安寺,修建真原堂。
重慶教案
川東三十六民團保甲暨八省會館首事辦公聚會地均被逼遷出。不久,范若瑟升任川東教區主教,又擴建真原堂為主教座堂,侵及附近民產民居,激起民眾公憤。1863年3月,重慶民眾一舉搗毀真原堂及教士住宅多處。
教案發生後,范若瑟通過法駐京公使向清總理衙門施加壓力,索取巨額賠款。清廷指令八旗成都將軍、署理川督崇實火速辦理。
經調停議妥:由重慶府八省會館賠償教會銀20餘萬兩,法國傳教士另擇地建堂;重慶府各屬境內教會可自由購地建房;長安寺轉給八省會館,永作辦公之所。

第二次

二、第二次重慶教案(1886年)
1886年6月,美國基督教士在重慶城西鵝項頸購地建房,士紳趙昌勖等以其壓斷地脈、有傷風水為由,聯名呈請縣官制止,未得斷結,眾憤不平。適逢重慶府武童生府試,應試武生帶頭聚眾數千人,於7月1日,將鵝項頸美教士房屋拆毀,隨即進城打毀亮風埡、叢樹牌兩處英國教堂及城內法國教堂,燒毀教士及教徒住宅。7月2日,繼續在城內拆毀教徒房屋,對象多為“殷實富家”。家住楊柳街的教徒羅元義,早已招有打手防備。打教民眾前來拆房,反被殺斃11人,傷22人,引起全城民眾極大憤怒。兩天之內,巴縣大足銅梁等地焚毀教民房屋250餘家,重慶城內及附廓美、英、法教堂、洋房、醫館全毀。川東各屬州縣民情洶洶,民教雙方皆聚眾械鬥。7 月初,江北廳教民持械聚眾,焚毀鋪屋400餘家。川東各屬民眾紛紛自組民團,聲言打教。7月25日,南川綦江民團攻打重慶白果樹神學院,雙方各有較大傷亡。
清廷對重慶教案極為震驚,於1886年8月13日、23日連下兩道上諭,命川督劉秉璋查辦。劉秉璋委派候補知府唐翼祖、羅享奎前往查勘,會同川東道、重慶府巴縣各官同法國駐渝領事、主教商議賠償契約。1887年1月11日,各方議定賠款契約,計賠償法國銀22萬兩,美國2.3萬兩,英國1.857萬兩,總計26.157萬兩(含大足銅梁賠款),所有賠款,俱由川東道籌集。1月15日,川東道奏報重慶教案人員定罪情況:羅元義、石匯處斬梟示;吳炳南、何包漁秋後處絞;余犯或杖責枷號,或飭通緝。12月21日,川東道、重慶府巴縣與重慶鎮都 督府聯銜告示,宣稱重慶教案現已議結,鵝項頸等處地產已贖回,“永作官荒,不準修復”;今後修建教堂“不得格外華麗”,“以免駭人觀瞻,致擾物議”。

反洋教起義

鴉片戰爭後,西方教會在不平等條約的庇護下,向中國派遣了為數眾多的傳教士。隨著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傳教士也開始深入到中國內陸地區。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後,原在四川已有相當基礎的巴黎外方傳教會即以重慶為據點,設立主教,管轄雲、貴、川諸省教務。1877年,英國人在重慶建立了四川的第一個天主教堂,開始在四川傳教。嗣後,美以美會聖公會倫敦會公誼會浸禮會、英美會等外國教會,相繼侵入四川,大肆發展教徒,擴充教會勢力。
外國傳教士除極少數是真正傳教外,絕大多數是披著宗教的外衣,幹著各種侵略勾當及危害當地人民的壞事:他們或強迫百姓入教,如不應允,就勾結官府,搞得百姓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或侵占百姓土地,掠奪百姓財產,並霸占文廟、祠堂等公用設施;或占據要津,四處活動,蒐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情報,幹著危害中國的間諜活動。外國傳教士的所作所為,引起了中國人民持續不斷的驅殺教士教民、搗毀教堂的反洋教鬥爭。僅重慶就發生了多起,其中影響較大的有酉陽教案、重慶教案、大足教案和余棟臣反教會起義。
1862年,法國傳教士鄧司鐸到酉陽傳教,在小搖壩修建天主教堂“公信堂”,一些教民以傳教士為護符,橫行鄉里,強迫民眾奉教,激起士民怨憤。1865年2月,數百民眾將公信堂搗毀。8月27日,酉陽民眾又自發在縣城集會遊行,抗議教士教民欺凌平民。29日,有民眾數十人到城隍廟與教士瑪弼樂論理。瑪氏出言不遜,逞凶打人,被民眾毆斃。在法國公使威脅下,四川總督於1867年以處死1人,杖、徒、充軍數人,由民眾賠款8萬兩銀結案。此次教案以護教抑民了結後,教士教民更加囂張。1868年,法國教士李國在酉陽組織教堂武裝,欺凌平民,激起公憤。1869年1月,民團首領何彩率眾進城焚毀新修教堂,殺死李國。與酉陽毗鄰的貴州民眾也趕到酉陽參加反洋教鬥爭。教案發生後,酉陽知州派兵迫令民眾繳械解散。華籍教士覃輔臣卻乘機報復,率教堂武裝殺死民眾145人,傷700餘人。在法國恫嚇下,清政府以處死民眾2人,杖、流被捕民眾,賠款18 000兩白銀結案,覃輔臣及不法教民在法國傳教士的庇護下卻逍遙法外。是為“酉陽教案”。
與此同時,重慶市區及近郊也先後發生過兩次教案。
1862年,法國公使提出將重慶城內長安寺給予川東主教改建為天主堂。訊息傳出,引起重慶紳商的強烈反對。法方卻堅持其無理要求,並向清廷施壓。清廷害怕引起釁端,令四川省儘快將長安寺交給天主教會,從而引發重慶民眾打教。1863年3月,上千團勇和民眾,將天主教最大的真元堂及教堂設的醫館等搗毀。事發後,四川總督及成都將軍立即將川東道吳鎬撤職,並採取措施防止事態擴大。最後,法國主教範若瑟與重慶紳商於1864年達成協定:天主教不再要求將長安寺改建為教堂,重慶紳商付給范若瑟15萬兩白銀作為賠償,對打教者也不予深究。是為第一次重慶教案。
第二次重慶教案發生在1886年,由美、英傳教士購地建屋引起。1885年冬,美、英教士分別在重慶鵝項嶺、涼風埡、叢樹碑購地建教堂、住所,遭到民眾強烈反對。1886年7月1日,數百武童生及民眾將美、英傳教士在上述三地所建房屋全部搗毀。事後,成千上萬民眾又將城內教堂和教會建的醫院、住宅搗毀,並與恃教欺民的教民羅元義發生衝突。羅指揮教會武裝打死民眾11人,傷22人,民眾更加氣憤,四處“打教”。在武童、民團的帶動下,商人罷市,武童罷考,民眾將重慶城內所余教堂及教會所建之各類房屋全都打毀。由此引起了川東30餘州縣反洋教的風潮以及毗鄰重慶的鄂、黔各縣的打教事件。事發後,英、美、法公使向清廷大肆要挾。川督只得派員至渝與重慶地方官會同處理此事。經與對方反覆磋商,最後以處死兇手羅元義及民眾首領2人,以銀贖回英、美教士所購之地,並向英、美、法教會賠款白銀26萬餘兩結案。
1886年、1887年,大足縣龍水鎮人民因不滿法國教士、教民的橫行,曾兩次打毀龍水及附近地區的教堂。但教士獲得賠償後又鳩工重建。1890年,重修的教堂竣工,適逢當地靈官會期將至,法國教士彭若瑟害怕民眾再次打教,要求大足縣令禁止龍水鎮舉行靈官會,並召集上百教民,配備刀槍,藏於教堂內。8月4日靈官會這天,民眾仍聚集龍水。此時又發生了教民打死民眾和焚毀民房事件,激憤的民眾因此奮起,搗毀教堂。事後,教士逼迫知縣懲辦為首人員。以挑炭為生的余棟臣遂組織煤窯、紙廠工人和小販數百人豎旗起義,攻入龍水鎮,號召人民驅逐教士。大足、銅梁等縣數百里內紛起回響。但在清軍的分化和鎮壓下,起義失敗。
余棟臣第一次起義失敗後,被朝廷通緝,藏匿民間。1898年4月,清吏將余棟臣誘捕,關押在榮昌。參加過余棟臣起義的蔣贊臣、張桂山等將余從監獄救出,回到龍水鎮後,余棟臣再次宣布起義,隊伍擴展至6 000餘人。7月初,余派兵將法國教士華芳濟捉獲,並當眾宣布教會罪惡,號召起義,以武力驅逐洋人。8月初,余棟臣發布告示,揭露帝國主義侵華罪行,痛陳中國面臨被瓜分的危機,提出“順清滅洋”、“除教安民”的口號。起義軍以龍水鎮為據點,兵分五路,向銅梁、榮昌、隆昌、江北、安岳、合川進攻,隊伍發展到1萬餘人,遠近30餘州縣紛起回響。面對迅速發展的義軍,清政府調集大軍鎮壓。四川布政使王之春以優勢兵力將義軍各個擊破,迫使余棟臣放棄龍水鎮,退入西山。在清軍重兵圍困下,1899年1月,蔣贊臣、余棟臣先後下山至清營請降。余被押往成都禁錮終身,蔣贊臣被遣西安。至此,余棟臣第二次起義失敗。
重慶教案與余棟臣起義,是在甲午戰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發生的,具有鮮明的反帝色彩。這些教案、起義在重慶、四川乃至中國南方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它們是“義和團運動”的前奏。

影響

清廷對重慶教案極為震驚,於1886年8月13日、23日連下兩道上諭,命川督劉秉璋查辦。劉秉璋委派候補知府唐翼祖、羅享奎前往查勘,會同川東道、重慶府、巴縣各官同法國駐渝領事、主教商議賠償契約。1887年1月11日,各方議定賠款契約,計賠償法國銀22萬兩,美國2.3萬兩,英國1.857萬兩,總計26.157萬兩(含大足、銅梁賠款),所有賠款,俱由川東道籌集。1月15日,川東道奏報重慶教案人員定罪情況:羅元義、石匯處斬梟示;吳炳南、何包漁秋後處絞;余犯或杖責枷號,或飭通緝。12月21日,川東道、重慶府、巴縣與重慶鎮都 督府聯銜告示,宣稱重慶教案現已議結,鵝項頸等處地產已贖回,“永作官荒,不準修復”;今後修建教堂“不得格外華麗”,“以免駭人觀瞻,致擾物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