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觀音橋實驗中學

重慶市觀音橋實驗中學

重慶市觀音橋實驗中學創辦於1989年,地處觀音橋商圈中心地帶。現有26個教學班,90多名教職工,近1300名學生。學校秉承人文管理的辦學理念,積極關注師生的創新能力、培育師生的建設熱情、強化師生的協作意識、保護師生的拼搏精神,以創重慶市示範學校為目標,銳意進取,嚴謹治校,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觀音橋實驗中學
  • 創辦時間:1989年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學校屬性:中學
  • 主要獎項: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
    重慶市德育先進集體
學校榮譽,學校發展,

學校榮譽

學校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科技活動,為市屬重點高中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受到廣大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讚譽。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九五德育課題先進實驗學校”、“全國100所社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學校”、“全國信息技術實踐先進單位”、“全國科學教育實驗基地”、“重慶市德育先進集體”、“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家長學校示範校”、“重慶市科研工作先進集體”、“重慶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計算機教育示範學校”、“江北區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示範學校 ”、“江北區文明單位”、“江北區視窗學校”、“江北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江北區德育示範校”、“江北區家長學校”、“江北區信息技術示範學校”、“江北區課程改革先進集體”、“江北區校本教研基地示範學校”等稱號。

學校發展

經過18年的快速發展,現已是江北區的一所具有相當輻射效應的品牌初級中學。 一、加大信息技術建設的投入,為信息技術教育提供硬體支撐 2005年學校成功爭創“重慶市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在前後4年時間的爭創過程中,充分印證了信息技術教育是提高各科教學質量,培養適應當今高速發展、綜合型高素質優秀學生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為進一步深化信息技術作與學科整合的廣度、深度。學校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信息技術領導小組成員,由兩名校級幹部負責分管信息技術教育工作和信息技術設施設備管理,對信息技術教研組垂直領導。教導處和科研室定期組織信息技術工作會議,對信息技術工作的開展,科研課題,學科整合進行專題規劃、討論和督察。而信息技術教研組,設組長1人,專任教師2人,信息技術管理人員2人,全具有信息技術及相關專業本科學歷。信息技術組承擔學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工作、信息技術工作的規劃建設、學校的信息網路設備管理和維護工作、電教設備的管理工作、負責對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資源進行統一管理,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工作,承擔信息技術課題的科研工作。該組成員教學、工作能力強,多次接受市級以上專業課程培訓,部分教師獲得MCSE、CCNA等培訓認證,教師多項教學成果在市、區獲獎,輔導學生多人次在市區獲獎。 學校一貫注重信息技術軟、硬體建設投入。自1989年辦校以來,學校不斷投入經費,特別是2002年始的信息技術示範校創建工作,在區委、區政府及教育主管行政部門的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更是注入大量資金,信息技術設施設備等條件得到質的飛躍。學校,擁有110多平方米、可容納300多座的多功能報告廳,2間標準微機室(每間可容納56人),2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實驗計算機教室(每間可容納48人),1間多媒體語音室,1間中心監控計算機房。學校辦公、教學用電腦“賽揚-1.7G”型以上240台。構建基於WINDOWS2000的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EP023教學管理系統、中央電教館教學資源庫、教學多媒體系統的軟體平台,為無紙化辦公提供堅實基礎。而已實現的“班班通”,每班配置34寸大螢幕彩電,實物展示台和計算機,通過校中心監控計算機房專線接入江北區教育城域網,與INTERNET互聯。在此基礎上建立數字教學監控系統、有線閉路電視教學系統、校園程控電話系統和校園廣播系統,形成校園“五網合一”的綜合系統平台。自主開發的“信息技術學科考試系統”、“學生成績統計系統”、“學生學籍檔案管理系統”等實用軟體,為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好的服務平台。為了能高效、低耗的為教育教學服務,學校從最初的購買大量教學軟體建立學校教學資源庫,到逐步以該校教師開發教學資源、製作課件為主,採購成品軟體資源為輔的過程,是與學校購買用於拍攝、採集、編輯、廣播的數字攝像機、數碼像機,非線性編輯機,VoD視頻點播密不可分。2套移動投影儀和專業擴音設備為校內各類會議、培訓和文體活動提供保障。傳統電教設備,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依然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積極作用。 面對前沿、高科技的設備器材,學校設立了專門的管理室、維護室、設備總控中心,制定了詳實的規劃、實施計畫,規範的管理流程,物品出入庫、借還登記、損壞賠償制度,由專人負責管理、維修維護。設備的使用率高,設備完好率在95%以上,有完善的設備使用登記檔案。學校將信息技術設備使用情況納入教師教學考核範圍,大力促進和推動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套用,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作用,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促進教育教學良性發展。以次,大力推動學校教學管理信息化、規範化進程,為信息化校園的實現提供可能。 二、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套用研究,促課程改革深入發展 要讓教師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讓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媒體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培訓打造師資隊伍是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前提。教師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能力,套用水平,直接關係著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教師實際能力水平、結合教學工作中出現的普遍情況,制定長期的、體系的有針對性、有步驟的培訓、輔導計畫。立足於該校信息技術教師,並積極外聘清華同方、八達等IT公司專家為教師講解、培訓,採用講授、討論、實踐、參觀等多途徑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整體素質。組織了多期信息技術培訓班,學校領導帶頭參加培訓,並將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計畫。學校95%以上的教師通過了“教師計算機技能”初級考核,80%的教師通過“Intel未來教育”培訓認證。有部分教師獲得了國家二級操作技能證書,甚至有的教師通過國家程式設計師專業資格考試。同時,學校把是否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運用的效果作為對教師日常教學考核管理重要內容,每月對合理、高效運用信息技術,高質量開發課件與學科整合效果顯著的教師給予獎勵。而每年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優質課”大賽,更是為教師提供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平台。學校教師掌握了信息技術的操作技能,能熟練地套用到具體的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素養、能力不斷增強,為自身的成長發展夯實基礎;也為學校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工作添磚加瓦。 學校堅持“科研興校,科研培師,科研興教”方針,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工作,全面推進該校課程改革。有力地拓展該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層面,增強實質性研究的力度。形成一項對學生、教師全面關注的系統工程。學校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科研課題有: (一)中央電教館課題《信息教育技術培訓與教師發展研究》(研究中) (二)全國 “十五”規劃課題“創新學習研究與實驗”一級子課題“創新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研究,順利通過“創新學習研究與實驗”總課題結題評審小組的評審,同意結題。評審組一致認為該課題目標明確、方法科學、管理規範,資料詳實,其主要特點有:1、重視培訓學習,通過課題實驗老師、學生加深了對創新學習的理解和認識,轉變了教與學的觀念。2、在廣泛調查師生創新研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了創新學習與學科教學整合的途徑、方法和策略,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3、通過課題研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尤其是師生的計算機套用實踐能力,鍛鍊和培養了教師隊伍,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此課題的結題進一步提高了該校科研研究的水平,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三)重慶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新課程理念下,探索教師進修學校、學校加強合作,做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模式的研究》(研究中) (四)江北區教育科研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研究中) (五)江北區科技計畫項目《信息化教學平台的建設與套用》(研究中) (六)校級課題《信息技術與創新動手能力培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改革研究》、《多媒體教學在美術課中的運用》(取得階段成果,研究中) 三、品嘗實施信息技術教育取得的成果 (一)學校發展 2003年學校提出以“信息技術教育為特色,創重慶市示範國中”的奮鬥目標。學校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是提高校本教研質量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學校主要從整合校本教研與信息技術校本培訓;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兩個方面進行實踐,近五年來,學校發展了,辦學效益突出: 1、2003年,該校被評為江北區信息技術教育示範校。 2、2005年,該校被評為重慶市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 3、2005年,該校被評為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4、2006年,該校被評為重慶市江北區以校為本教研製度建設基地示範學校。 (二)教師發展   該校教師從最初不願意使用信息技術上課,到2006是上課離不開信息技術,這充分說明該校教師品嘗到了實施信息技術教育的甜頭,全校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提高很快,當然這與該校實施信息技術校本培訓是分不開的,教師信息化水平的專業發展促進了該校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 1、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進行市區校各種教學2500餘次,使用多媒體教室1300餘次,使用多媒體語音教學系統1800餘次。全體教師都能比較熟練地利用信息技術上課,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課堂使用多媒體課件率在95%以上。 2、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市、區上優質課獲獎有56人次。 3、電子教案和多媒體課件等在全國及市區獲獎的有75人次,可喜的是在2005年江北區首屆多媒體電子教案設計大賽中該校13位同志參加比賽,獲得一等獎5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4個。 4、撰寫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方面的論文獲國家、市級獎20人次 5、有五位青年教師被評為江北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一位教師被評為重慶市課程改革先進個人。 6、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重慶賽區教師組)中,在“教學實踐評優、教學套用能力”競賽方面,該校教師獲獎在初級中學處於領先。 (三)學生髮展 信息技術教育是該校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口,學校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遵循“循序漸進,以點突破,帶動全面,搭建平台,整合套用”的原則。學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市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1、信息技術的套用水平明顯提高,尤其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班”的同學相當突出,有90%的同學達到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水平。 2、學生參加各種競賽,成績斐然。 (1)在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中取得團體二等獎。 (2)在第十屆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普及組)中分獲個人二等獎,及三等獎。 (3)在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初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 (4)在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決賽中獲二等獎。 (5)在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重慶賽區中獲得電腦漫畫國中組三等獎;網路英語二等獎;網路作文一等獎;套用數學一、二等獎。 總之,信息教育技術的套用,最佳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各項考核指標穩步上升,學校的社會聲譽越來越好,這些成績的取得為更好地打造該校教育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