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的意見

渝府辦發〔2017〕5號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於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的意見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分享經濟是利用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分散化閒置資源,連線、配置最優供需資源的信息經濟新形態。為順應全球分享經濟發展趨勢,依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先進信息技術,加快培育和發展生產、創新、生活領域分享經濟,充分發揮分享經濟對於經濟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作用,結合我市實際,經市政府同意,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按照“開放包容、改革創新、供需協同、集約高效、安全有序”的原則,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推進海量、分散、閒置的各類資源通過網路整合、流動和利用。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促進供需有效匹配,做優存量,倒逼經濟轉型升級,推動分享經濟成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引擎。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經濟成長點。著力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分享經濟整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支撐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成為全市新的經濟成長動力,重慶成為全國領先的分享經濟高地。
――分享經濟快速發展。建成10個以上國內知名、行業領先的分享經濟平台,培育20個以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點分享經濟企業,形成8個以上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分享經濟產業基地。
――生產、創新、生活領域閒置資源有效利用。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85%,全市所有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接入分享經濟平台並對社會開放,實現1000名以上緊缺人才與企業合作。
――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包容。全社會對分享經濟的認識不斷深入,分享經濟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破除,相關標準規範、信用體系和法律法規逐步完善。
二、重點領域
(三)大力推進生產能力分享。一是加快推進生產能力分享工程。以製造產能、科技儀器、信息基礎設施、社會物流等“生產能力分享”示範工程為突破口,實現生產製造、檢測試驗、維修維護、工業設計等服務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產業鏈協作與本地配套,搭建符合重慶產業特色的生產能力分享服務體系,打造以重慶為核心面向全國的生產能力整合分享生態圈,助推製造企業“網際網路+”和智慧型製造轉型升級。二是引進發展生產能力分享關鍵平台。以發展先進適用的關鍵平台為目標,與國家“網際網路+”、智慧型製造等專項聯動,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製造資源、服務資源、關鍵設備、科學儀器、物流服務分享平台,實現個性化定製,促進制造業服務化。三是鼓勵發展生產能力分享新業態新模式。拓展基於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現代製造集成系統等新技術支撐的企業間業務協作、外協外包、眾包生產、按時計費、柔性定製等生產能力分享新型服務業務。鼓勵研發、設計、生產、採購、監測、物流、銷售等供應鏈全流程的創新整合,提供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生產服務體系和生態圈,形成融合創新的新業態。發展能源、基礎設施、技術服務、生產設備、生產線等圍繞生產能力分享的服務業態。(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科委等)
(四)加快推動創新資源分享。一是全力推進創新資源分享工程。進一步對接國家千人計畫、萬人計畫等重大專項,重點發展緊缺人才等創新資源分享工程。圍繞科研儀器、高層次人才等稀缺要素,面向世界整合資源,構建協同創新、共享成果的創新資源匯聚高地。二是不斷完善創新資源分享運營服務體系。圍繞創新資源分享的內容需求,鼓勵大型信息技術企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等建立創新資源開放清單,打造政府支持、企業幫扶、個人互助的創新資源眾扶生態體系;以實現創新資源無縫對接為目標,深化科技管理機制改革,推動完善創新資源分享法律法規、柔性人才政策等。三是著力打造特色創新資源分享示範基地。構建以大眾創新創業為載體、“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資源為主體的分享經濟示範基地,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解決區域創新資源分散、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服務於科技進步和經濟建設。(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配合單位: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市知識產權局等)
(五)積極促進生活服務分享。一是穩步推進生活服務分享工程。結合智慧城市建設,以商務流通、教育等領域為重點穩步推進生活服務分享經濟的發展,促進民生資源最佳化配置,增強人民民眾獲得感。二是鼓勵行業套用軟體和平台開發套用。支持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企業研究、開發面向商務流通、教育等領域的新型套用軟體和平台,鼓勵發展可穿戴設備、觸摸式服務終端、虛擬現實裝備等融合性智慧終端的普及和套用,推進行業套用的平台化、智慧型化、高端化。三是著力完善生活服務分享監管機制。針對商務流通、教育等重點生活服務領域,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鼓勵以技術驅動為核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業態創新,促進政府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釋放市場潛力和活力;規範創新企業行為,防範生活服務分享帶來的個人隱私泄露、公共數據安全等偶然性風險和系統性風險。(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配合單位:市教委、市商務委、市網信辦等)
三、推進實施重點分享工程
(六)產能設備分享工程。充分發揮我市製造業優勢,加快推進第三方、自建等網際網路產能設備分享平台建設,創新推進工業企業最佳化產能行動。鼓勵重點工業企業建設國內領先的一體化產能分享平台,支持製造業行業龍頭企業以融資性租賃、經營性租賃、生產力租賃等多種金融和經營手段,積極分享優勢生產設備和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產能利用率。以機械加工、電子製造、非金屬製造等領域為重點,支持企業對企業(B2B)、消費者對企業(C2B)等針對中小企業的第三方生產製造網路分享平台建設,推動中小企業製造資源與網際網路平台全面對接,實現面向製造企業的設計、製造、檢測、試驗、維修、仿真、認證等專業服務搜尋、供需對接和外包服務的線下執行,以線上到線下(O2O)模式實現工業服務的分享,提升中小企業快速回響和柔性高效的供給能力。支持智慧型樣機創新中心等市內智慧型製造公共生產能力分享平台面向全國提供智慧型硬體和物聯網資源的技術諮詢與支持、工程研發、專項資源對接等分享服務。(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科委等)
(七)科研儀器分享工程。建設統一開放的重慶市科技資源共享平台,整合已有科技資源,建立集科技儀器共享、科研人才與服務共享、科研諮詢與合作開發項目等內容服務共享為一體的新型科技儀器分享新模式。拓展、深化與國內外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合作關係,建設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科技資源共享網路服務體系。以市場化方式,鼓勵通過“科技創新券”等模式促進高新技術企業、特色產業園區、科研院所開放分享大型科技儀器、實驗室環境、檢驗檢測能力等軟硬體資源。(牽頭單位:市科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等)
(八)緊缺人才分享工程。加快“虛擬人才”模式的網際網路緊缺人才分享平台建設,依託柔性人才政策,整合國內外高端人才,打造跨區域、跨部門、遠近結合的人才分享體系。支持新型兼職、人才眾包等分享模式發展,重點圍繞汽車機車產業、裝備製造業、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材料工業、電子信息業、能源工業等領域,整合各行業人才資源,從產品設計研發、生產製造、檢驗檢測、科技諮詢等環節推進緊缺人才共享。鼓勵科研院所、重點院校加強對口合作,依託人才分享平台線上發布、雙向匹配緊缺人才供需信息,推動高校科研力量和專業緊缺人才的分享。(牽頭單位: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單位:市委人才辦、市財政局、市經濟信息委、市科委、市教委等)
(九)知識技能分享工程。支持企業加快打造國際國內領先的知識技能服務眾包平台。支持知識技能分享套用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的同時,拓展智慧財產權、財稅、工程、印刷等線下配套服務。支持建設文化創意設計企業孵化平台,採用“重慶註冊、異地辦公”的O2O模式,實現全國乃至全球文化創意設計服務商和人才高度聚集。積極引進知名第三方專業技能分享平台,鼓勵家政、廚師、房屋評估師、會計師等專業技術人才通過網際網路方式實現知識技能的線上、線下分享。構建“大平台+小企業”的未來市場組織新形態。鼓勵中小微企業、個人承接多品類眾包任務,促進知識技能資源的末端整合。(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委、市文化委等)
(十)教育分享工程。引進知名高等教育分享平台,整合高等院校、企業專家、知名教育機構等教育資源,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線上共享。大力支持高校利用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模式實現高等教育資源的開放共享。支持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建立集線上培訓、職業教育、知識分享、就業輔導於一體的職業教育共享平台。大力支持教育分享平台、線上教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孵化基地及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開展合作,打造多層次、多品類的教育資源分享生態圈。(牽頭單位:市教委;配合單位:市經濟信息委等)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強統籌協調。市經濟信息委牽頭,市級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積極務實推進,確保組織有序、指導有方、協調有力。市級有關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解決影響分享經濟發展的瓶頸難題和制約因素,以開放寬容態度抓緊制定可操作、能落實的實施細則和配套政策,及時做好總結評估。組織開展全市分享經濟項目、產業基地的試點示範工作,建立分享經濟重點項目滾動庫。挖掘並引進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分享服務平台,提供相應的政策保障。將分享經濟納入網際網路經濟運行監測體系,積極開展分享經濟統計工作。(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配合單位:市統計局、各區縣人民政府等)
(十二)最佳化發展環境。制定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為分享經濟的發展推廣創造有利條件,適時出台《重慶市網際網路公共信息服務平台管理辦法》,打造包容開放的分享經濟發展環境。鼓勵分享經濟平台業務有序、分批進入政府採購目錄。探索建立分享經濟負面清單,制定並動態調整分享經濟禁止類、限制類負面清單目錄,放寬市場準入。推行約談制度,打造分享經濟柔性監管環境。大力宣傳分享消費理念,引導社會大眾積極參與,培育分享文化。探索建立容錯機制和激勵機制,鼓勵行業企業針對新業態、新模式先行先試。通過“創新券”“服務券”等措施降低中小企業推行分享經濟平台的門檻。落實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稅收政策。結合重慶需求建立分享經濟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和行業規範。(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地稅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政府法制辦、市國稅局等)
(十三)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支持分享經濟企業組建信用自律組織,開展分享平台誠信體系建設。強化政府監管平台與行業信用管理平台的互動,促進雙方信用信息共享。研究制定向分享經濟平台開放電子化犯罪記錄等相關信用信息以及相關配套服務的政策措施。推動將分享經濟交易中的誠信記錄和欺詐記錄納入信用體系建設目錄,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支持第三方專業信用服務公司在條件成熟的分享經濟領域構建用戶信用評級系統。(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人行重慶營管部;配合單位:市經濟信息委、市公安局等)
(十四)創新技術支撐手段。著力推動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等產業加快發展,鼓勵企業套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提升分享經濟平台核心競爭力。持續推進大數據在政務服務、民生服務、城市管理、重點行業等領域的示範套用,帶動分享經濟快速滲透到各領域。推動政府部門打破信息孤島,加快發展改革、人力社保、工商、衛生計生、消防等部門民生服務領域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開放利用,為分享經濟運營過程中的資質審核、經營許可、勞動保障等環節提供便利化支撐。(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配合單位:市人力社保局、市衛生計生委、市工商局、市政府電子政務辦等)
(十五)完善投融資體系。支持天使投資、風險投資(VC)、私募基金(PE)等投資機構加大對我市分享經濟項目投資力度,滿足分享經濟不同類別及不同發展階段企業需求。支持金融機構針對分享經濟平台企業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開展產業鏈融資、商業圈融資、企業圈融資等創新實踐,引導商業銀行積極穩妥開展分享經濟平台企業併購貸款業務。積極開展小微企業轉貸方式創新試點,適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簡化貸款手續,適度降低小微分享經濟企業貸款準入門檻。(牽頭單位:市金融辦;配合單位:市中小企業局、人行重慶營管部、重慶銀監局)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月6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