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關於印發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13年發布,旨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劃和部署,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各部門、各單位信用信息的徵集整合,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營造良好的誠實守信市場環境,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年)的通知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渝府辦發〔2013〕35號 
基本信息,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主要措施,

基本信息

渝府辦發〔2013〕35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3年2月6日
重慶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2013―2015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2011年10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規劃和部署,進一步加快推進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各部門、各單位信用信息的徵集整合,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戒力度,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氛圍,營造良好的誠實守信市場環境,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特制定此實施方案。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第四次黨代會關於誠信建設的要求,按照法治社會建設的部署,以建立健全覆蓋全市的聯合徵信系統為基礎,以企業信用信息記錄整合套用為重點,完善信用服務市場體系,建立健全誠信激勵懲戒機制,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發展環境,推動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深入,提高社會管理水平,不斷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信用經濟的形成,推動誠信重慶的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健立健全企業信用徵集、整合、套用的法規規章和制度體系,同時,積極培育信用服務中介產業,打造健康有序的信用市場。
2.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制定和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徵集標準、信息交換技術標準、信用評價標準、信用產品文本標準等,實現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標準化、規範化。
3.突出重點,加快實施。以全市聯合徵信二期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強信息徵集和整合,推動企業信用信息的專項套用和業務套用,逐步形成覆蓋全市的聯合徵信網路和監管體系。
4.深化套用,服務發展。政府部門帶頭先行,把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結合起來,拓展企業信用信息套用的深度和廣度,形成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的企業信用聯合監管體系,充分激發社會對信用建設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加強社會監督。

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總目標。
用三年左右時間,建立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套用平台;建立涵蓋全市所有市場主體,並以工商註冊號為主要標誌,以信用記錄為主要內容的市場主體信用檔案;建立完善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信用制約機制;建立完善的信用中介服務體系;建立完善的信用制度;形成有效的社會監督和失信懲戒機制;誠信缺失問題得到有效遏制,誠實、自律、守信、互信的社會信用環境基本形成。
(二)具體目標。
2015年年底以前,完成重慶市企業信用信息聯合徵信二期工程建設,培育初步成熟的信用中介服務市場,制定完善企業信用法規、徵集套用標準規範,以行業基礎信息資料庫為依託,建立完善的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實現最充分的資源共享,深化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的企業信用信息套用,初步建立“處處守信、處處受益,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誠信激勵懲戒機制。
責任部門:市發展改革委、人行重慶營管部、市工商局,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小組其他成員單位。
(三)主要任務。
1.進一步加快企業信用法規和制度建設。一是制定信用法規規章,推動《重慶市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儘快出台,為企業信用信息的徵集和運用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完善信息徵集指標,增加企業發展的相關經濟指標項,更加全面、準確地反映企業誠信狀況及發展、變化情況,形成健全的信用信息徵集指標體系。三是制定食品安全、微型企業、智慧財產權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信用評價辦法;制定公共資源交易信用評價辦法,形成完善的區縣(自治縣)公共資源交易招標投標環節信用評價體系;建立健全覆蓋各行業各領域的信用評價體系。四是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徵集、信息運用的考核制度,打破部門信息孤島、信息封閉。
責任分工:市政府法制辦、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委、市工商局負責推動《重慶市企業信用管理辦法》的出台;市工商局負責根據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需要,制訂和完善信息徵集指標;市監察局負責推動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各行業信用評價辦法的出台;各行業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業本領域企業信用信息評價辦法的制訂。
2.進一步加快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套用平台建設。根據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新要求,結合信息技術的發展,開展聯合徵信二期工程建設,建立全市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套用平台:一是做好建設方案的制定,明確總體架構、系統功能、技術標準、建設內容、資金來源及牽頭部門和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分工;二是建立信息實時共享的數據自動交換平台,加強數據和接口的標準化建設,形成全市統一的“經濟戶籍資料庫”(包含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其他營利性各類市場主體);三是強化數據的高端套用,增加食品安全、微型企業、工程建設等多個子系統,推動“一處失信、處處受制”信用懲戒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四是搭建網際網路信息查詢套用平台,依法公開共享企業信用信息數據,為政府、社會單位和個人提供有效的數據查詢支撐和套用支撐;五是開發專業的數據分析系統,更加有效地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對企業數據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責任分工:市財政局負責保障聯合徵信二期工程建設資金;市工商局負責實施聯合徵信二期工程建設,發布信用信息共享的數據接口技術標準;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負責本單位的信息化建設;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聯合徵信網路建設。
3.進一步加快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建設。一是拓展信息徵集渠道,擴大聯合徵信範圍,實現各行業各領域企業信用信息徵集的全覆蓋,力爭到2015年,聯合徵信資料庫信息達到4000萬條;二是加大行政處罰、智慧財產權侵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欠稅欠費、生效的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裁決、司法判決以及其他不良信息的徵集;三是推動行業信用信息資料庫的建設,以聯合徵信系統為依託,加快對企業基本情況、行業資質等級、行業人員以及監管、獎懲信息的徵集,建立行業企業信用檔案;四是加大經濟數據指標的徵集力度,力爭實現全市一定規模以上企業有關經濟指標項的全面徵集,為黨委、政府巨觀決策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支撐。
責任分工:市工商局負責組織全市企業信用信息徵集和信息共享工作的實施;各級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協調小組成員單位負責提供本部門範圍內的企業信用信息。
4.進一步加快信用中介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培育和發展種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機構,到2015年,力爭形成一批有實力、有影響的資信評估中介服務機構;二是逐步推動以信用中介機構為主體的信用記錄、信用評估、信用公示、信用擔保、失信追究、風險防範等信用體系建設,提高信用社會化水平,充分發揮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在企業信用管理活動中信息傳遞和加工的重要作用,使其成為政府主導信用體系建設模式的重要補充;三是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管理,制定信用中介服務機構基本行為準則,嚴格徵信機構及其從業人員準入標準,嚴格監督中介機構合法開展業務,依法查處提供虛假信息、侵犯商業秘密、不正當競爭等各類違法行為,促使信用中介服務業規範運作,適度競爭,限制壟斷,最佳化服務,逐步建立公平、公正、有序的信用市場服務體系。
責任分工:市發展改革委、人行重慶營管部、市工商局負責信用中介服務行業的培育和指導;相關行業主管部門根據職責開展對信用中介服務機構的指導和日常監督管理工作。
5.進一步加快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是推動食品安全、微型企業、智慧財產權等重點行業重點領域企業誠信體系的建立,制定嚴重失信企業退出制度,建立和完善部門聯合信用監管機制,將企業信用與個人信用有效結合,對企業和企業相關責任人在行政許可、信貸、稅務、商業保險、日常監督等各個方面實行相應的信用制約,建立無縫監管網路;二是推動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國有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政府採購、國有產權以及其他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步伐,在政府招標投標活動中設立信用“門檻”,開展信用評價,通過信用制約促進企業誠實守信;三是推動適用於社會管理的信用報告、信用評價等信用產品的研發,推進信用產品在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國有土地使用權和礦業權出讓、政府採購以及其他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的使用;四是倡導企業在經濟活動中使用信用產品,主動提供信用報告或授權他人查詢自身的信用報告,開展信用調查。
責任分工:市監察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工商局負責對公共資源交易中企業信用信息套用的監督,信用評價辦法的指導;市工商局負責對信息運用提供服務;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業本領域企業信用信息套用的具體實施。
6.進一步加快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一是指導行業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充分發揮各行業協會、商會在行業管理方面的作用,選擇具備條件的行業,建立行業信用檔案,建立完善誠信考評和懲戒機制;二是指導企業內部信用管理制度建設,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相結合,逐步在企業內部建立較為完善的信用管理體系,明確信用管理部門及職責,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強化信用檔案等基礎工作,加強信用管理人才的培訓,有效防範信用風險;三是推進行業組織開展信用評價運用工作,指導其根據不同行業類型和特點建立評價標準,形成信用促規範、信用促發展的行業信用良性互動格局,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
責任分工:市發展改革委、人行重慶營管部、市工商局負責對企業信用管理進行指導;各行業管理部門根據職責加強對行業內企業信用管理的指導。
7.進一步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宣傳。一是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的信用宣傳教育活動,弘揚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二是強化輿論監督,表彰守信典型,曝光失信行為,在社會上樹立起以講信用為榮、不講信用為恥的信用道德評價和約束機制;三是進一步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相關法規的宣傳與普及,努力增強企業經營者、信用中介機構從業人員的信用意識;四是加強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的宣傳,及時報導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措施、進展和成效,發動社會各界積極關心、支持和參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責任分工: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單位共同參與。

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全市各級政府、各行政管理部門、公共服務機構要高度重視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將其作為重要職責,與業務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市發展改革委、人行重慶營管部負責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指導,市工商局負責全市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組織實施、協調和業務指導。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明確分管負責人和聯絡員,並制定具體的貫徹落實方案。
(二)加強制度保障。全市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相關工作措施,明確工作職責,制訂工作計畫,分解工作任務,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落實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分工責任制,鼓勵各級政府將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確保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工作順利開展。
(三)加強資金保障。以聯合徵信二期工程建設和日常維護為重點,編制投資計畫,納入市級財政預算;全市各級政府要對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確需由政府承擔的開支,各級財政要酌情予以安排。
(四)加強技術保障。大力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加快政務信息電子化、網路化建設,建立完善電子政務技術平台,為信用信息資源整合和共享創造條件,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培養信息管理人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