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是元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支小令。此曲描摹佳人的情態。開頭以唐朝楊貴妃作比,點出佳人的美貌;後面戲說佳人臉上的黑痣是楊貴妃在為李白賦詩托硯時,不小心被墨點染所致。全曲以精巧的構思和大膽的想像,將佳人風流的嬌態寫得生動形象,充滿諧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白樸
  • 作品別名:【仙呂】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仙呂】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仙呂:宮調名仙呂宮是元曲常用的十二宮調之一。醉中天:曲牌名。入仙呂宮,亦入越調、雙調。定格句式為五五、七五、六四四,七句七韻,平仄混押。
⑵楊妃:即楊貴妃,唐玄宗的寵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
⑶馬嵬(wéi)災:指唐朝的馬嵬驛兵變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由長安出逃,奔向四川,行至馬嵬坡,為平息兵諫,不得不賜白綾令楊貴妃自縊。
⑷捧硯:相傳李白為唐玄宗揮毫寫新詞,楊貴妃為之捧硯,高力士為之脫靴。
⑸殺:用在謂語後面,表示程度深。
⑹叵(pǒ)奈:即叵料,不料,沒來由。猶言可恨。
⑺覷(qù):本意指伺視或窺視,這裡是看的意思。
⑻灑松煙:乃作者構想之辭。松煙,用松木燒成的菸灰,古人多用以制墨。

白話譯文

莫不是楊貴妃還在世,她是怎樣逃脫了馬嵬坡的災難呢?曾經為唐明皇捧著硯台走過來,美麗的面龐風流無比。可恨揮毫的李白,眼看著嬌態走了神,竟筆頭一歪,把墨點在了桃花般艷麗的臉頰上。

創作背景

此曲創作時間難以確證。白樸歷經宋、金、元政權峙立和嬗變的年代,自七歲以來“生長兵間,流落鼠逸”,遊走南北,行蹤不定。世道的變遷、家世的驟落、身世的顛簸,給白樸留以終身的精神創傷。為此,他看破功名,遠避仕途。白樸三十六歲時,時任宰相之職的史天澤屢想薦他出仕。他依然謝絕。晚年位於監察寺的巨源又薦他為政,他又謝絕,並以嵇康與山濤的絕交書為范,寫詞表達以謝。他拒絕仕途功名,並非出於對亡金故君的眷戀情結。追其根由是因為對更朝換代世事滄桑、人生無常的看破與厭倦。他生活在離亂逆旅中,把精神寄寓於文墨,借詞、曲(散曲、劇曲),撫今感昔,興嘆滄桑,寫景抒懷,並借酒澆愁,放懷山水間,以至於產生遊戲人生的態度。這首散曲即是作者遊戲筆墨的體現。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支小令的題目在詩詞里很少見,此曲也不是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節,有懸念,堪稱妙絕。寥寥幾筆,懸念迭起,筆落才發現原來之前全部皆是由美人臉上的一顆痣的聯想。
此曲體物細微、尖新奇警。作者在表現“黑痣”時,不是直接介紹它是如何如何樣的特徵,而是寓形象於比喻。使用比喻也非開門見山,而是借用故事,迂迴深入。首先用兩句驚異語開頭,突出這位佳人之美:“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到不幸,是人所共知的歷史,作者構想她脫險了,至今猶“在”,這種想像是非常大膽新奇的。楊貴妃天生麗質,容貌傾國傾城,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作者將曲中的女子比作楊妃,題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證實。這一比喻顯示了她的美貌,又是為她臉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尋找開脫,可見作者對此題的詠寫,是以愛憐為前提的。
大詩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初曾入長安宮廷三年,相傳受到隆重的寵遇,寫文章時,曾由楊貴妃捧硯,內臣高力士脫靴(後者見於史書,前者則出於傳說)。據此,“曾與明皇捧硯來”該作“曾與太白捧硯來”才是,但因李白是奉唐明皇之命寫詩的,所以換個說法,其實際意思是曾代唐明皇捧硯,供李白揮毫。這樣就使得皇帝和貴妃世俗化、平民化了,並使得楊貴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美臉風流殺。”這么一個絕代佳人捧著硯台在旁邊伺候著,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飽蘸濃墨,筆頭一歪,向她的臉上揮去,“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這才留下了一顆黑痣。容華絕代的美人的粉面上長著一顆才華橫溢的詩人點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襯,益增嬌態。作者並不把李白寫作好色之徒,卻借著他的舉動,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價”,同時也婉曲地表現出臉部黑痣的特徵。“叵奈”二字,兼有惋惜與無奈的意味,這再次說明詩人選上這個題目是為了顯露新巧的構思,而沒有輕薄嘲弄的用意。
白樸此曲,以一個“疑”字引出,懸念,情節,心理,寥寥幾筆,全浮於紙上。其藝術手法主要是採用想像和誇張手法,以一個故事的形式來表現事物,生動活潑,逸趣橫生,反映了作者富艷的才情。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小曲屬俳諧格,一派遊戲筆墨,然卻是早期散曲正宗格套之一。其妙在將“佳人臉上黑痣”與“太白醉寫”聯繫在一起,荒誕中有奇思,無稽中有妙思,用語諧謔幽默,一個“叵奈”,激活全篇,令人絕倒。

作者簡介

白樸(1226—1306後),元代戲曲作家、詞人。字太素,號蘭谷先生。隩州(今陝西河曲)人。後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為金樞密院判官。金亡時尚年幼,因其母為蒙古軍所掠,遂得元好問救助,幸免於難。入元後,不肯出仕,浪跡山水。曾一度寓居金陵(今江蘇南京),晚年仍歸北方。雜劇、散曲作品以綺麗婉約見長。與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並稱“元曲四大家”。所作雜劇今知有16種,現存《梧桐雨》等3種,皆描寫愛情。另有詞集《天籟集》。清初楊友敬掇拾白氏散曲附於集後,名《摭遺》,有小令37首,套數4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