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洪升

《酬洪升》是清代詩人朱彝尊所寫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首聯寫昔日相聚的歡愉和分別十年的思念。頷聯將洪升比作宋代的洪炎、柳永,對其才情加以讚揚。頸聯對洪升因作《長生殿》和演出從而帶來禍端深表同情,並加以寬解。尾聯抒發相逢惜別之情,白髮相逢極不容易,所以在送別的渡口又挽留友人。

此詩描述與洪升的交誼,讚揚其才情,寬解其遭遇,以及惜別挽留,通篇表達了真摯的情誼。詩句含蓄凝鍊,委婉典雅,感情深厚,表現了寬闊的胸襟和大家風度。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酬洪升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稗畦集》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朱彝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酬洪升
金台酒坐擘紅箋,雲散星離又十年
海內詩家洪玉父,禁中樂府柳屯田
梧桐夜雨磁淒絕,薏苡明珠謗偶然
白髮相逢豈容易,津頭且攬下河船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洪升:清代著名的戲曲家。
②金台:即黃金台,戰國時燕昭王所築,以求名士,故址在今河北易縣東南,這裡泛指北京。擘紅箋:指分箋題詩,互相酬唱。擘:分開。
③雲散星離:比喻分別。
④洪玉父:宋代詩人洪炎,字玉父,江西南昌人。他是大詩人黃庭堅的外甥,能詩善文,著有《西渡集》,此比作洪升
⑤禁中:宮中。樂府:本指漢代采詩配樂的官署,又稱由此採集而來的詩歌,後人將詞曲一類能配樂的詩歌都稱為樂府。柳屯田:柳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曾官屯田員外郎。他是北宋著名的詞人,作品流傳極廣,甚至傳入宮中,深得當時仁宗皇帝的愛好。有《樂章集》傳世。
⑥梧桐夜雨:指洪升所作的傳奇《長生殿》。白居易《長恨歌》中有“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之句,元代白樸敷衍此事而成雜劇《唐明皇秋葉梧桐雨》,《長生殿》即是在此基礎上擴充創作而成的。
⑦薏苡(yì yǐ):一種植物,果實橢圓,果仁白色,稱作薏米。據《後漢書·馬謖傳》說,馬援在交趾(今嶺南一帶)常吃薏苡,有輕身省欲的效果,於是裝了一車回去準備做種子。他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帶回的是一車當地產的明珠。故後人以薏苡明珠代指遭人誣謗。偶然:無意,出乎意料之外。
⑧津頭:渡口。纜(lǎn):繫船的繩索,此作動詞。下河船:指歸船。

白話譯文

我倆在京城一起飲酒,分箋題詩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但我們的離散分別又已十年了。你不但已成為海內著名的詩人,而且所創作的《長生殿》等傑作,像北宋詞人柳永寫的詞一樣,天下流傳,以至傳人宮殿,引起皇帝的注意。《長生殿》一劇詞意淒絕,藝術精湛,哀婉動人,就像後漢伏波將軍馬援南征北歸時,帶了一車薏苡。他死後,有人上書誣告他在南方搜括了一車明珠回家,但最後終於得到昭雪一樣,對《長生殿》的誹謗也只得逞於一時。現在我倆都已白髮蒼蒼,相逢十分不容易,還是讓我們解開纜繩,乘上小船,去享受山水之樂吧!

創作背景

康熙四十年(公元1710年),朱彝尊去杭州小住,下榻在昭慶寺經房。在杭州又與闊別十年的戲劇大師洪昇會面。這首詩便是為酬答洪舁贈詩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首“金台酒座擘紅箋”一聯,先回憶當年分別的情景。點明二人自北京分別已經歷了長長的十年時光。當初洪升遭難離京,老友們聚於酒樓,在精美的箋紙上題詩作畫寫字,寄託不忍離別之情。這一別南國北地竟是十餘年。“雲散星離”用來比喻分別,進一步寫出二人。悲莫悲兮生別離”的痛苦,為什麼這樣痛苦呢?原來這是因為作者推重好友的文才,及在戲劇創作上令人嘆服的成就。從而自然轉入下邊兩聯。
“海內詩家洪玉父,禁中樂府柳屯田”,這頷聯兩句,讚揚洪升才如宋朝的詩人洪炎和詞人柳永作者以這兩位詩詞作家作比,標舉洪升在戲劇創作上的成就。
“梧桐夜雨詞淒飽,薏苡明珠謗偶然”,這頸聯兩句,進一步肯定洪升創作的‘長生殿》成就之大,以及由此招來的惡意中傷和誹謗。“梧桐夜雨”是以《長生殿》一段情節來指代該劇作。這一段寫楊玉環死後。唐明皇思念不已,而夢中相見,詞語極其淒婉哀傷,情感纏綿悱惻。其中有“西宮南內多秋草,夜雨梧桐落葉時”的詩句。“薏苡明珠”用的是西漢馬援從任所交趾帶回薏苡米欲為種子,競被權貴奸人誣為攜帶明珠歸來而受譖的典故,比喻洪升因《長生殿》而被革去國子監生,離京師而南歸的不幸遭遇。筆墨之間流露出深切的同情與隱隱的哀婉。
結尾“白髮相逢豈容易,津頭且纜下河船”一聯,表達了作者對洪升的深厚的想念感情。寫作此詩時,洪升已是56歲了,滿頭蒼蒼白髮,而作者更是72歲高齡,已至垂暮之年,一在南國,一在北地,天之涯,海之角,相見談何容易?但作者卻還希望在河渡口解下纜繩乘船顧流而南下,一見老友,以解思念之苦。
全詩的感情深厚,體現了誠摯的友情,同時對當政者的濫施淫威、扼殺人材、文網高張、聽信讒言表示不滿,詩寫得典雅而含蓄,合乎婉而多諷、怨而不怒的批評傳統。

名家點評

清代朱庭珍《筱園詩話》:“書卷淹博,規格渾成,才力雄富,工候湛深”。

作者簡介

朱彝尊(1629-1709)號竹垞,又號西區舫,驚風亭長,晚稱小長廬釣魚師,浙江秀水(今嘉興)人。少肆力古學,博極群書。客游南北,所至以搜剔金石為事。1679年(康熙十八年)應試博學鴻詞科,官翰林院檢討,參加修纂《明史》,後充日講官,入值南書房。時朱彝尊方輯《瀛洲道古錄》,因私抄禁中書,被劾降一級。後補原官,引疾乞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