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下壯觀

鄴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相傳為齊桓公所築。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戰國時,西門豹為鄴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幾乎婦孺皆知。

簡介,歷史,

簡介

鄴下是如今安陽市的代稱。這緣於從北周末與隋初以來,鄴縣、魏郡、相州長期治鄴城,在人們心目中形成的一種習慣認識,認為它們的治所就叫鄴城,於是安陽始稱為鄴。

歷史

鄴城初建於春秋時期,相傳為齊桓公所築。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鄴,把鄴城當作魏國的陪都。此後,鄴城一步步成為侯都、王都、國都。戰國時,西門豹為鄴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幾乎婦孺皆知。曹魏時建北鄴城,東西長7里,南北長5里,外城有7個門,內城有4個門。曹操還以城牆為基礎,建築了著名的三台,即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兒子們在這裡宴飲賦詩,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為後世留下了“建安風骨”的美譽,是為我國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隋開皇三年(583年)相州改稱魏郡,至隋末又改魏郡為鄴郡。鄴郡治所在安陽,更增強了安陽稱鄴的力度。宋代相州又稱為鄴郡,相州是正名,鄴郡是賜名,那時每個府州都有一個賜名,以備封爵。宋以後,安陽的正名無鄴和鄴郡之稱,也沒有了賜名,但鄴、鄴城、鄴郡已成了城或彰德府的別名或雅稱,這是一種習慣上的稱謂。加之古鄴縣已廢,安陽已完全繼承了鄴這個名稱。例如,明代崔銑著《彰德府志》又別稱為《鄴乘》,這裡的鄴即指彰德府。明謝榛有《鄴下秋懷》詩,清安陽人王槐一刊《鄴下四子詩》等皆稱安陽為鄴、鄴城、鄴郡。自民國,安陽仍以鄴相稱。清末至民國初年安陽有《鄴華日報》(安陽人王幼僑創於宣統三年),後有《鄴聲報》。民國7年(1918年)安陽鼓樓上題有“鄴下壯觀”匾額。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安陽城內東設新鄴鎮,西設古相鎮;城外東設鄴東鄉,西設鄴西鄉。  1947年四月中旬,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政府決定,以平漢鐵路以東、漳河之南、洹河南流線以西,設立鄴縣。當時所以取鄴縣這個名字,就是考慮到安陽一帶本稱鄴,是古鄴地。但是,當時沒有固定治所。直到1949年3月,第四野戰軍南下路過安陽時,鄴縣駐地才向安陽城邊移動。從以上鄴城、鄴縣、鄴郡的設定和沿革可以清晰地了解安陽稱鄴的歷史。
安陽古城為州、府、縣治已有1000多年歷史,城中照例會建有鼓樓和鐘樓。據《嘉靖彰德府志》記載,安陽鼓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1368年),安陽縣知縣蔡誠(江蘇巢縣人)在城中央築土壘磚修建高台,台下留深拱以通車馬,台上建重樓3間,懸有滴漏銅壺以報時。明弘治年間(1496年前後),彰德府知府劉聰在建鐘樓的同時,對鼓樓進行了復修。清乾隆44年(1779年),安陽縣知縣彭元一捐奉重建鼓樓,將樓台增高至3丈(每丈折合3米),加寬加長至10丈和7丈,還在樓台周圍建了雉堞。鼓樓則擴建為面闊5間,進深3間,有三重飛檐挑角斗拱的高大樓宇,鼓樓前後有門,樓外走廊環繞,四面明柱林立。鼓樓上懸有彰德府知府盧崧所題匾額,前曰“鄴鎮”、後曰“洹光”、向南長匾曰“式是南邦”。鼓台下的有拱型門洞,使南北大街得以貫通。從樓坡街拾階而上,登台四覽,牆垛環繞,東瞻日出,西望文峰,老城風光盡收眼底。鼓樓里有一隻大鼓,平時用以計時,每有大事,就會敲起大鼓,以召喚百姓。
1918年,安陽縣知縣戴光嶺修繕鼓樓時,又在樓北題寫了“鄴下壯觀”的長匾。這時,鼓樓的報時作用已不再有,漸漸成了市民們休閒的地方,曾有人在樓上開過“康樂樓”。直奉戰爭時,鼓樓遭到嚴重破壞。1928年,馮玉祥駐軍安陽,邑人劉學瀛向其建議,將文廟中的10餘棵枯柏賣得大洋1202元,以800元修房,以400元購書,10月將鼓樓闢為“安陽縣中山圖書館”,趙茂亭任館長。圖書館樓上樓下兩層共16間房,藏有古今圖書10533冊,雜誌35種,報紙16種,據說還有《四庫全書》、《大藏經》等珍貴典籍。1929年,又在西南隅建一碑亭,為縣長陳信發起的整理田賦一事立碑留念。1930年,軍閥石友三將鼓樓以兩萬塊大洋賣給了蔣村馬丕瑤的三兒子馬吉梅。但事實上,鼓樓一天也沒有姓馬,那只是石友三籌軍餉的強買強賣。1931年,在鼓樓高台的西北角設立一銅鐘以報時。1933年安陽縣政府把圖書館分為藏書、閱覽兩部,辟樓下5間作為閱覽室。同年8月,改稱為“安陽縣民眾教育館圖書部”。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是鼓樓廟會。安陽民間有諺云:二月二,龍抬頭,小菠菜,拌驢肉,吃了煎餅上鼓樓!足見其廣為人知。
安陽鼓樓老照片安陽鼓樓老照片
1935年6月4日凌晨,即五月端午前夜,一場大火突然吞齧了鼓樓,沖天的火光滿城人都可以看見,儘管盡力撲救,但火勢太大,整整燒了兩天,所有圖書都化為煙塵,鼓樓也被燒為灰燼。失火原因,至今眾說紛紜,或電線走火,或盜書滅跡。至於實情如何,一直是個謎。
後來,安陽教育文化界曾募捐修復鼓樓,許多人紛紛出資,但因抗戰爆發,樓沒有修成,捐款也不知下落。
安陽淪陷期間,日軍在樓台上蓋了幾間平房,成立了“彰德新民圖書館”。解放戰爭期間,鼓樓台曾一度當過國民黨40師炮兵陣地,4門野戰炮長期放在上面。
安陽解放後,鼓樓台下面的券洞裡辦了黑板報欄,成為廣大市民了解國家政策及時政新聞的地方。1955年為整頓市容,曾將鼓樓台和券洞全部粉刷一新。1956年,樓台樓券因年久失修,成了危險建築,市政府將其拆除,空地闢為廣場。拆下的磚變賣後,修了地面,周圍建了江南包子館和百貨商店,這就是現在的鼓樓廣場。
鼓樓廣場鼓樓廣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