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律成評傳

鄭律成評傳

《鄭律成評傳》(朝鮮文版)是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鄭律成評傳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663頁
  • ISBN:710512556X
  • 譯者:李玉花
  • 作者:李惠善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1日
  • 開本:16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內容,作者簡介,編輯推薦,作品序言,作品目錄,作品文摘,作品後記,

基本內容

鄭律成評傳(朝鮮文版)

作者簡介

李惠善,吉林省延吉市人,生於1956年。1981年畢業於延邊大學中文系漢語專業,1989年畢業於魯迅文學院。歷任《延邊日報》編輯、《吉林朝文報》記者、副主任,延邊作家協會專業作家、創作室主任。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第六、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紅影》《紅蝴蝶》《生命》;小說集《綠葉飄落》《走進夜景的女人》;長篇報告文學《彷徨與希望的報告書》《中國朝鮮族在韓國》《忠清道阿里郎》《圖們江畔忠清北道村》;兒童文學《金學鐵故事》《蘋果梨孩子》《爆竹聲聲》等。

曾獲第五屆、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

編輯推薦

鄭律成是火一般熾熱的人,他的歌是火一般熾熱的歌。他崇尚光明,追求真理,熱愛戰鬥。他的跨國戀情一波三折,刻骨銘心,在他戀愛期間創作了《延安頌》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進行曲”確如狂飆天落,旋卷整個艱難困苦而又英勇卓絕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英雄年代。我們的戰士,高唱著:“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排山倒海,衝鋒向前,擊敗日寇,覆滅蔣家王朝,滌盪舊世界污泥濁水,捧獻出光輝燦爛的新中國。……在今天英雄放聲歌唱的時代,他留給我們的歌,不也正是這個偉大時代的頌歌嗎?只要熱血在我們胸中奔騰,這歌聲就將永遠嘹亮震盪。
李惠善著的《鄭律成評傳》將再現鄭律成創作這些歌曲的背景以及其人生閱歷。

作品序言

傑出的音樂家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紀念鄭律成誕辰一百周年(賀敬之)
1
今年是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蜚聲國際的大音樂家鄭律成誕辰一百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作為延安時期的老戰友,我的心情十分激動,更加懷念這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作出寶貴貢獻的終生不渝的摯友。
鄭律成1914年出生在韓國光州楊林町。父親是當過長工、富於民族氣節的愛國者。大哥、二哥和三哥先後都參加了1919年朝鮮獨立革命運動和以後的地下抗日鬥爭。大哥犧牲於日寇獄中。二哥是我國革命領袖朱德在雲南講武堂的同學,後在中國國民革命軍中任職,病故于軍中。少年鄭律成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掙扎在日本占領者的鐵蹄之下,使他很快成長為堅定的愛國者,立志為祖國解放而尋求出路。1933年,十九歲的鄭律成在三哥的引領下,毅然離開飽受淪亡之苦的韓國來到了中國。他先到南京進入朝鮮抗日團體所辦的“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南京從事秘密抗日活動。後到上海學習音樂,結識了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和杜矢甲,相互間建立了友誼。他的音樂天賦也得到了著名的外籍音樂教授克利諾娃的賞識,並推薦他去義大利在音樂專業方面深造,但他拒絕了,他決心把個人的命運同與自己祖國一樣蒙受日寇野蠻侵略、處於民族危亡關頭的中國人民的命運連在一起,把自己的音樂志趣和中國音樂家的志趣連在一起,投身於火熱的抗日救亡運動中。1936年,他參加了音樂界救亡組織“五月文藝社”,創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五月之歌》,從此吹響了用革命歌聲反抗日本侵略者,爭取中國和朝鮮民族共同解放的戰鬥號角。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鄭律成歷盡千辛萬苦來到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延安。戰爭年代延安物資匱乏,生活非常艱苦,這一切沒有使他退縮,延安軍民高昂的抗戰激情、奮發向上的生活氣息和團結戰鬥的精神,極大地激發了他的革命熱情和創作欲望。歌頌延安、表現延安軍民新的精神面貌、反映延安軍民熱火朝天的鬥爭生活,形成了他這一時期的創作主題。《延安頌》《八路軍大合唱》《延水謠》《在太行山上》《游擊隊歌》《抗日騎兵隊》等一首首飽蘸著戰鬥激情的樂章從他的筆下像奔流的河水不斷地噴涌而出,表達了他對“舊世界就要毀滅,新世界就要來臨”的堅定信念。1942年,他離開延安在太行山區任“華北韓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在此期間,他多次冒著槍林彈雨在前方參加戰鬥,並深入到敵後做瓦解敵軍的工作。
抗日戰爭結束後,鄭律成曾一度回到朝鮮,參加朝鮮的建設,創作了《朝鮮解放進行曲》《朝中友誼(中朝友誼)》《歌唱白雲山》等歌曲和《東海漁夫》大合唱、《圖們江》大合唱等。這些作品充分表現了他對自己民族和人民的熱愛與期望。
新中國成立時,鄭律成同志又回到中國。從此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各條戰線上,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小興安嶺他和伐木工人促膝談心,為他們創作了《採伐歌》《小興安嶺雪花飄》;在廣袤的田野,他為新一代農民歌唱,寫下了《女康拜因手》、大合唱《幸福的農莊》等;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採風時,他根據白族民間故事創作了歌劇《望夫雲》;在部隊體驗生活時,他為戰士們譜寫了《飛行員進行曲》《前進,人民的空軍》《強大的艦隊在海上行進》《炮艦大隊出動了》《海上勇士歌》等,生動地塑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兵種的不同形象。
他還時刻關注著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為孩子們譜寫了《快樂的童年》《和平鴿》《我們多么幸福》等許多歡快、活潑、悠揚的樂曲。許多歌曲對於新中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來說,至今聽起來仍覺得十分親切。從1958年起一直到“文革”期間,他堅持不懈地為毛澤東詩詞譜曲,這一系列交響性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詩詞的深刻內容,氣象宏大,意境高遠,樂音壯美,代表了他創作達到的新高度。
回顧鄭律成同志四十餘年來為民族、為人民而鬥爭的生活道路和創作道路,一位令人敬仰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一位用豐富的創作實踐體現了嶄新的音樂美學觀的大作曲家的鮮明形象站在我們面前。他一生創作的三百餘首各種題材和體裁的作品群星閃爍,各具風采,其中許多作品深受廣大人民喜愛而歷久不衰,同時也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幾十年來,不論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還是在朝氣蓬勃的和平建設時期,不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他始終把自己的創作同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命運、同祖國和民族的命運、同人民解放事業聯繫在一起。他總是自覺地、一貫地把藝術為什麼人的問題放在首位。他認為創作好的民眾歌曲必須解決“源”和“流”的問題。一切藝術的養分只是“流”而不是“源”,真正的“源”在現實生活中、在人民民眾中。他說過:“一個作曲家必須表現時代的感情,要緊扣時代的脈搏,唱出億萬人民的心聲,只有這樣的歌曲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鄭律成的全部作品都是他自己心聲的寫照,同時也是人民心聲的寫照,是作曲家與時代同步前進的步伐聲的體現。因此,他的作品感染、激發和鼓舞了幾代無法計數的人民民眾,給他們增添了無窮的信心和力量。
鄭律成同志是一位不僅對社會人群、同時也對藝術本身具有強烈責任感的作曲家。他非常不贊成那種“給歌詞加點音符就行了”的做法。他不僅深入到民眾中去,和他們交朋友,把自己看作是他們中的一員,努力去熟悉他們的思想感情,而且善於捕捉新的事物、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和人們新的精神面貌,並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因此,他譜寫的歌曲總是能用準確的音樂語言將歌詞的內涵表達得生動完美,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他的代表作《延安頌》以壯麗、優美的曲調獨樹一幟,完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對延安的深厚情感。這首歌,不但在戰爭歲月唱遍延安以及各個抗日根據地,還遠飛到東南亞一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已作為經典之作長留在中國的藝術舞台和人民口中與心中。另一首經典之作《八路軍進行曲》後改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已作為正式軍歌採用至今。這首主題鮮明、曲調激昂的戰歌,將威武雄壯、朝氣蓬勃的人民軍隊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半個多世紀以來,伴隨著人民解放軍成長、壯大,在時間和空間中獲得了強大的生命力。
鄭律成同志畢生銳意進取,從不墨守成規。作為韓國人,要創作好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作品難度可想而知,更何況他原來沒有專門學過作曲,但他有著對音樂特殊的敏感和天賦,通過他日復一日的勤奮努力,廣泛地汲取了中外古今一切藝術的養分,又不機械地照搬西洋音樂的模式或拘泥於中國民間歌曲的框框,而是創造性地探索新的形式,用以表達新的思想感情和新的時代精神,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和高質量的藝術品位。
鄭律成的名字在我國現當代音樂發展史上占有無可置疑的重要地位。我們相信,他的戰鬥業績和藝術成就定將載入中朝和中韓間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的光輝史冊。
現在,鄭律成同志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八年了。在壯年之際,病魔奪去了他的生命。他的逝世是中國人民的重大損失,是朝鮮民族、朝鮮和韓國人民的重大損失。多年來,在我們難以抑止地為此而感到痛惜的同時,也為他永遠留在我們心中而感到驕傲。
我們中國文藝工作者永遠懷念鄭律成,永遠學習鄭律成。學習他作為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戰士、作為人民藝術家的思想風範和藝術精神,為進一步發展和繁榮我國的文化藝術事業而努力,為進一步促進和發展中朝和中韓間的友好關係和文化交流而努力。
值此鄭律成誕辰一百周年之際,延邊作家李惠善女士創作的長篇人物傳記《鄭律成評傳》,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家鄭律成和普通人鄭律成的人格魅力,更加全面地了解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他的音樂所表現的強大生命力。
(賀敬之是鄭律成1940年在魯迅藝術文學院任教時文學系的學生,與鄭律成有很深的交情。此文是賀敬之於2004年6月10日赴韓國參加著名音樂家鄭律成國際學術大會暨鄭律成誕辰九十周年紀念大會的主題發言,原載2004年7月3 日《中國文化報》,為迎接鄭律成誕辰一百周年,作者對原文略做修改。)

作品目錄

傑出的音樂家 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紀念鄭律成誕辰一百周年
前言 在漫長歲月的盡頭
第一章 在楊林山的山坡上(1914.8-1933.5)
他的名字
貓兒刺與外婆家
父親的傳說
彩虹、仙女、捉魚
“三·一運動”風暴,兄長們到中國
大哥被捕,禍不單行
互相奮起作長城
迷人的歐文紀念閣和恩師
大哥再次被捕,大姐的死
在大革命的激流中
武漢結緣
1927年,二哥犧牲
大哥
第三次被捕
曼陀鈴和留聲機
刺蝟和音樂
全州新興中學--
第一次鬥爭
父親去世
沿著兄長們走過的道路
第二章 不平與希望之歌(1933.5-1937.10)
到中國去,到中國去
南京花露崗孝子坊
南京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幹部學校
處女作與“校歌”
畢業,三哥被捕
多災多難的1934年,大哥犧牲
律成,旋律之大成
老師克利諾娃
五月之歌,向著更廣闊的世界
與左翼藝術家的秘密集會
失去組織信任,送金山
初識冼星海
用音樂訴說不平與希望
換乘站,杜君慧
第三章 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1937.10-1942.8)
系錯的第一個紐扣
進入魯迅藝術學院
長了翅膀的《延安頌》
一個姑娘向他走來
棗園陰影
毛澤東為他講京劇
延水謠,延安的初戀
1939年,世紀之緣
暴風雨,特嫌
軍歌誕生--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
與王震的友誼
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紅燒肉,三不粘,三杯酒
朝鮮義勇軍
與武亭將軍的友情
兩個人的鳳凰涅槃
結婚,朱德將軍借槍給他
再次經受洗禮
要死就死到前方
第四章 到太行山去(1942.8-1945.12)
柿葉紅似火
女兒,鄭小提琴
敵後武工隊
重返延安
不夜城延安,日本投降
我們一起去朝鮮
第五章 他屬於中國(1945.12-1951.4)
朝鮮人民軍軍歌
與母親重逢
蜜月短暫
他屬於中國
周恩來總理的信
第六章 幸福的農莊(1951.4-1956.12)
能開的花全在開放,能唱的鳥全在歌唱
江上的歌聲,第一次拜訪岳母
知音
聖誕老人
幸福的農莊
理想與時代的蜜月
第七章 向著自由的冒險(1957.1-1965.5)
夭折的藝術團之夢
又一次冒險
在一片凍土上
《望夫雲》,登上美聲歌劇創作高峰
再次挑戰真正的歌劇
母親去世,再次碰壁
第八章 跨過苦難之河(1966.5-1976.10)
文化大革命
擺脫
風雨見真情
西風烈
人間遍種自由花
自由的條件
打開窗戶說亮話
第九章 永存的記憶(1976.10-1976.12,以及更多的歲月)
最後的兩個月
不該越過的三道防線
1976年12月7日,在大地中沉睡
他還活著
在楊林洞山坡上唱過的歌,永存的記憶
尾聲
後記
鄭律成年譜(1914-1976年)

作品文摘

軍歌誕生——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
煩悶的心胸有一天似乎豁然開朗了,這段時間以來被壓抑的旋律如潮水般涌過來。鄭律成一走出魯藝的大門,便握著拳頭向抗日軍政大學跑去,耳邊傳來延河水嘩嘩流淌的聲音。鄭律成氣喘吁吁地跑到公木面前對他說:
“老張,咱們開始吧!”
“開始什麼?”
“《八路軍大合唱》啊。要是抗大第三分校開學了,你也沒有時間了。開始吧!”
公木似乎從鄭律成的目光中預感到了什麼,自己也興奮起來。
“好,咱們就開始!”
從這以後,鄭律成和公木便正式進入了《八路軍大合唱》的創作中。公木在回憶中說:
它包括《軍歌》《進行曲》《快樂的八路軍》《子夜崗兵頌》《騎兵歌》《炮兵歌》《軍民一家》《八路軍和新四軍》等八支歌,要的就是這個“八”字。從命題構思,到謀篇造句,唯一的合作者就是鄭律成同志。先前是他為我現成的詩篇作曲,這回是我為他預成的曲子作詞,所以處處得聽他的。
每創作一首歌詞時,他的要求都十分具體。
“老張,《騎兵歌》要寫出馬蹄嘚嘚前進的腳步聲……”
“《炮兵歌》要寫出轟隆隆震天響的氣勢……”
“《進行曲》要長短相間,寓整於散,要韻律諧和,節 奏響亮,中間還要並排安插上三四字短句……”
每到這時,公木都點頭照辦。在鄭律成的面前,他不是“博士”,而是學生了。他對自己能否寫出《八路軍大合唱》這樣的巨作半信半疑,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
鄭律成說:
在延安,大家都要求抗日,八路軍更是抗日的主力,就是那個感情衝動的時候寫的。
公木在鄭律成的一再要求下,反覆修改歌詞,鄭律成滿意了他才能脫稿。這年的7月,公木在十天內寫出了八篇歌詞。
公木每寫完一篇詞,鄭律成就拿去作曲。“沒有鋼琴,連風琴也沒有,只是搖頭晃腦地哼哼著,打著手勢,有時還繞著屋當中擺的一張白木楂桌子踏步轉悠。意識到公木在帶著笑意注視他,他就走出窯洞,躲到河畔或爬上山坡去‘創作’。”
有時想不出旋律彷徨時,苦惱便再次籠罩著他。不由得呆呆望著女子大學所在的王家坪方向,雪松不給他送日記已經很久了。他們的愛情能否繼續下去?他們曾背著別人偷偷約會,可是已經有好久沒見面了。鄭律成用力地搖著頭。
產前的疼痛必然是巨大的。他頭髮蓬亂,鬍子拉碴,面容憔悴,衣服也是邋裡邋遢。從現在開始輪到他聽公木“博士”嘮叨了。他也經常用鼻音哼哼出一個調兒來,然後徵求公木的意見,公木不斷地提出意見,他馬上剪掉那個部分,重新進行創作。這樣的事情一直反覆。
有一天他皺著眉頭自言自語:
“《八路軍進行曲》關鍵是前面的部分。八路軍是天下無敵的隊伍,第一句要強勁有力,我們的隊伍向太陽……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他站在原地踱步,反覆念叨著歌詞。
“不行?還要改嗎?”
公木焦急地問道。
突然,鄭律成一拍大腿喊道:
“對,對,就這樣!”
“你說怎么樣?”
鄭律成用拳頭敲著拍子唱道: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
“哇——”
公木驚訝地張大了嘴,把“向前,向前,向前!”拿到前面,歌曲便產生一股壓倒一切的力量。向著敵人勇往直前,震天動地的磅礴氣勢,這正是八路軍的氣勢。公木興奮喊道。
“這首歌是咱們創作的嗎?”
鄭律成也高興地反問著。
它分明是從自身火熱的胸膛中迸發出的曲子,卻又是那樣陌生。每次唱給自己聽的時候都讓他興奮不已。
對此鄭律成是這樣解釋的:
為什麼這樣改呢?我覺得我們八路軍那么大的一支軍隊,開向前方和日本鬼子作戰……得拿出點氣魄來,就加上了“向前,向前,向前”,這和“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是一個道理,一下子抓住問題,氣魄就出來了。這么寫是因為生活里有那么一股激情。
就這樣《八路軍進行曲》誕生了。
就這樣《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誕生了。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我們是善戰的前衛,我們是民眾的武裝。從無畏懼,絕不屈服,永遠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國境,自由的旗幟高高飄揚。聽!風在呼嘯軍號響;聽!抗戰歌聲多嘹亮!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向解放的戰場,同志們整齊步伐奔去敵人的後方。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向華北的原野,向塞外的山崗。
P178-181

作品後記

1986年12月,在延吉舉行了“紀念鄭律成逝世十周年音樂會”。那時我還在《吉林朝鮮文報》當記者,採訪與鄭律成相關的活動時,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寫《鄭律成評傳》。二十多年後的某一天,我之所以產生要寫《鄭律成評傳》的強烈衝動,是由於我知道了在中國還沒有一本有關鄭律成的傳記。
鄭律成是一位在中國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是卻沒有一本記錄他一生的傳記。這其中有一個可謂合理的原因,由於他特殊的人生經歷,要想全面了解他的一生,需要能在中、朝、韓三國都能收集資料的人才可能去寫。我覺得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
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採訪經費成為首要難題。雖然如此,2008年2月我還是踏上了前往鄭律成的故鄉韓國光州採訪的旅程。出發前一天我做了個夢,夢見在一個用稻草和繩子把屋頂盤得結結實實的茅草屋前,聳立著一棵開滿白色花朵的大樹,有人告訴我那花是栗子花。我從未見過栗子花。於是上網搜尋,發現雖然形狀多少與夢中有些差異,但栗子花的確是白色的。自古朝鮮族用栗子樹製作長柱,用它來為村莊驅邪避凶,或者用它製作象徵祖先靈魂的位牌。通常植物發芽時會帶著新殼一起冒出,而栗子樹卻是留下殼子只冒出芽,所以祖先們認為栗子樹是根深柢固,長生久視之木。在前往鄭律成故鄉的路上,我的腦海中總是浮現出開滿白色花朵的高大栗子樹。
到達陌生的韓國光州,這裡沒有一個熟人。我手裡拿著一個朋友給的電話號碼,給從未謀過面的木浦大學申正浩教授打了電話,我們約好在光州車站見面。熱心的申教授推掉繁忙的日程,專程陪同我去了楊林洞教會。楊林洞教會曾對鄭律成一家投身革命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這裡既是鄭律成的舅舅、父親和兄長們以及故鄉的人民為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抗爭與戰鬥的地方,又是培養了鄭律成獨立運動精神的地方。我還去了歐文紀念閣、崇一學校、楊林川……這片熱土培養了他的天才音樂性,培養了他的民族自豪感,讓他度過了快活的童年時期。我還見到了夢中那棵高大的栗子樹。那次的光州之行進一步堅定了我寫《鄭律成評傳》的決心。
我是幸運的。2009年,《鄭律成評傳》被列為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吉林省重點扶持作品。我的採訪經費有了著落。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也極為關心此書的創作,撥了採訪經費及翻譯費。
就這樣,我訪問了鄭律成的故鄉韓國光州,並沿著他的抗日足跡走訪了上海、南京、西安、延安、太行山等地,還到北京、哈爾濱、瀋陽等地採訪他的家屬、音樂界的同事和他的朋友們。在我的採訪對象中有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走在“抗日救亡歌詠運動”前列的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周巍峙和中國音樂家協會原副主席孫慎,延安時期鄭律成的學生、中央歌舞團原副團長孟於,鄭律成的音樂知己、同事、中央樂團前團長、中國優秀指揮家嚴良堃,鄭律成的好友、中央歌劇院原院長,被譽為歌詞界泰斗的喬羽,研究鄭律成的專家、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梁茂春,以及鄭律成的夫人、曾任周恩來總理秘書、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位女大使丁雪松,鄭律成的女兒、北京巴洛克室內合唱團團長鄭小提,鄭律成在韓國的侄子、外甥女、侄孫等親戚。
在採訪和收集有關鄭律成資料的過程中,每當我發現從未面世的新材料時,都感覺向真實的鄭律成又邁進了一步。當鄭律成本人和夫人丁雪松敘述的家族史,與我收集到的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韓國報刊資料和朝鮮殖民地時期日本文獻資料中記錄的事實相吻合時,當我把無數的資料與歷史場景一一核對、重新加工時,當我想到把他的喜怒哀樂與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以及他的追求展現給讀者時,心中的那份喜悅無以言表。
鄭律成的一生可謂一部大起大落的悲喜劇。他的人生歷程中融入一個生命生存的激烈抗爭,融入了世界民族解放的歷史和反法西斯鬥爭的歷史。
通過許許多多直接和間接的資料,我感到鄭律成的形象越來越鮮明了。就這樣,從2008年起,歷經採訪、執筆到殺青,直到翻譯成漢語,整整歷時五年。
這期間有一件事情讓我特別高興。有一天,鄭律成的侄孫,即鄭律成大哥鄭孝龍的長孫鄭俊承(本書中鄭祥勛之子),從韓國專程來延吉找我。鄭律成在中國當選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他的業績在中國廣為宣傳。可是鄭律成的兄長們,即使為國家獨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卻因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在韓國得不到“國家有功者”的榮譽。如今,韓國也開始改變冷戰時期的思維,逐漸開放思想,接納社會主義派系的愛國志士。擴大了“國家有功者”的認定範圍。鄭孝龍的孫子鄭俊承就是因爺爺有功者申請資料不全而來找我的。我把自己收集到的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日本殖民機構朝鮮總督府、日本駐中國上海總領事館和當時登在報刊上的有關鄭孝龍參加抗日鬥爭的資料交給了他。其中包括鄭孝龍兩次被日本人逮捕入獄的文獻記錄。
今年3月1日,韓國紀念“三·一運動”九十五周年新批准了一批“國家有功者”,其中就有鄭律成大哥鄭孝龍的名字。九十五年前,鄭孝龍和弟弟鄭忠龍一起參加了“三·一運動”,為躲避日本人的通緝逃亡到中國參加革命,結果他三次被日本人抓進監獄,身體遭到極大摧殘,過早地離開了人世。那天我在電視裡看到韓國總統朴槿惠向新批准的“國家有功者”遺屬頒發證書的畫面,巧的是鄭孝龍的孫子鄭俊成作為有功者代表上台,從朴槿惠總統手中接過證書。看到這個場面,我想鄭律成在九泉之下一定會露出欣慰的笑容。這足以說明,抗日誌士們的鮮血沒有白流,鄭律成兄長們的鮮血也沒有白流。
《鄭律成評傳》就要與廣大讀者見面了,此時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鄭律成的夫人,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沒能等到此書的出版就離開了人世。在鄭律成的一生中,正是因為有了丁雪松,才使得他的人生更加輝煌。
藉此書出版之際,我衷心感謝為本書題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前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部長遲浩田,為本書寫序言的文化部前副部長、中宣部前副部長賀敬之,以及為我的創作給予大力支持的中國作家協會、吉林省政府、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延邊作家協會,對我的採訪提供幫助的鄭律成家屬和他的朋友們,還有為此書的出版給予大力協助的作家出版社,為此書的翻譯付出心血的翻譯家、我的小妹李玉花。
經過幾年的努力作品終於完成了,但是總感覺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我真誠希望讀者們能夠通過此書了解一個真實的鄭律成。
2014年3月30日
李惠善 於延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