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律成

鄭律成

鄭律成(1914.8.13 - 1976.12.7),原名鄭富恩,出生於朝鮮(現韓國)全羅南道光州。鄭律成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作曲家、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他被譽為“軍歌之父”。

1933年,鄭律成來到中國首都南京參加朝鮮人的抗日革命組織“義烈團”,開始了一邊革命,一邊學習音樂的生活。1939年,鄭律成創作《延安頌》一舉成名,並於1939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期創作的《八路軍進行曲》被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1950年,鄭律成正式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定居北京。1976年因病去世。

2009年,鄭律成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鄭律成
  • 別名:鄭富恩(原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朝鮮族
  • 出生地:朝鮮(現韓國)全羅南道光州
  • 出生日期:1914年8月13日
  • 逝世日期:1976年12月7日
  • 職業:作曲家
  • 畢業院校: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1939年創作《八路軍進行曲》
    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 代表作品:《延安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朝鮮人民軍進行曲》
人物生平,孩童時期,革命歲月,新中國時期,家庭成員,代表作品,軼事典故,生年之謎,追求佳人,父愛無疆,人物評價,後世紀念,鄭律成音樂節,鄭律成紀念館,鄭律成碑文,紀念電影,

人物生平

孩童時期

鄭律成,原名鄭富恩,1914年出生於朝鮮(現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小時候,鄭律成患有口吃,被發現有音樂天賦後開始學習小提琴。1919年,光州爆發了反對日本殖民統治的“三一運動”。鄭律成在父親和兄長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產生了濃烈的抗日情懷。

革命歲月

1933年,鄭律成的三個哥哥先後為朝鮮和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19歲的鄭律成隨著一批進步的朝鮮青年來到中國,進入朝鮮在華抗日團體開辦的南京“朝鮮革命幹部學校”學習,並參加朝鮮革命組織“義烈團”、“朝鮮民族解放同盟”等抗日組織。
延安時期的鄭律成延安時期的鄭律成
1936年,鄭律成經羅青介紹加入抗日救亡組織”五月文藝社“,並任理事。同期譜寫了自己的處女作《五月之歌》。
1937年“七七事變”後,鄭律成結識了冼星海,並與其長期合作,出電影歌曲、灌制唱片。同年10月,鄭律成懷著滿腔熱情奔赴延安,先後進入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
1938年,鄭律成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音樂指導、魯迅藝術學院聲樂教員。隨後鄭律成創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延安頌》《延水謠》《保衛大武漢》《生產謠》《寄語阿郎》《十月革命進行曲》《八路軍進行曲》等等。
1939年1月,鄭律成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春,在周揚主持下,鄭律成與丁雪松舉行了婚禮。
1942年8月,鄭律成被派往太行山八路軍總部工作,任華北韓革命軍政學校教育長。
1945年,鄭律成攜夫人回到朝鮮後,歷任朝鮮勞動黨黃海道委宣傳部部長、朝鮮人民軍俱樂部部長、朝鮮人民軍協奏團團長、朝鮮國立音樂大學作曲部部長等職,為朝鮮軍民譜寫了《“8.15”頌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朝鮮解放進行曲》、《歌頌新中國》,大合唱《圖們江》《東海漁夫》等十餘部作品。
1949年初,鄭律成與夫人調到中國東北行政委員會駐平壤商業代表團任代表,黨的關係也由朝鮮勞動黨轉回中國共產黨。同期鄭律成被調離人民軍,安排到朝鮮國立音樂大學當作曲部部長。

新中國時期

1950年,韓戰爆發,在周恩來總理的批准下,鄭律成同妻子回到中國,並加入中國國籍。後被分配到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工作。
鄭律成在鄉間採風鄭律成在鄉間採風
1950年12月,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創作組的成員,鄭律成和劉白羽歐陽山尊凌子風李瑛等人一道去了朝鮮。他和劉白羽合作寫了《歌唱白雲山》,他和魏巍同志合作譜寫了具有濃郁朝鮮風情的《親愛的軍隊親愛的人》,並與歐陽山尊同志合作譜寫了《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和《志願軍十贊》。
1956年,鄭律成調到中央樂團(現中國交響樂團)創作室作曲。他深入工廠、農村、邊防,足跡踏遍了中國大地,到處尋找新的創作原料,為工農兵創作,譜寫了大量的音樂作品。
1976年12月7日,鄭律成在北京突發腦溢血逝世,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

家庭成員

妻子
丁雪松(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秘書)
女兒
鄭小提
家庭成員的參考文獻:

代表作品

歌曲
《延安頌》、《延水謠》、《八路軍進行曲(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興安嶺組歌》、《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十六字令三首》、《婁山關》等
兒童歌曲
《我們多么幸福》、《星星歌》等
歌劇
《望夫雲》等
大合唱
《興安嶺上雪花飄》等
代表作品的參考文獻:

軼事典故

生年之謎

鄭律成為了參加抗日活動時便於以未成年人的身份進行掩護,將自己的年齡改小了4歲。所以有的相關記載中把鄭律成的生年寫成1918年。但經過韓國親戚、朋友們的詳細考證,包括查閱當年的戶籍資料等各種檔案,證實他的準確生年是1914年。

追求佳人

1937年,鄭律成在延安工作中結識了丁雪松,兩人暗地裡互有好感。有一天,丁回到自己的窯洞,發現窯洞被打掃得很乾淨,桌上還放了一束乾花。過幾天,又是如此,心中覺得非常奇怪。直到有一天,發現房間被打掃乾淨,花束旁,放了兩本當時非常流行的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和《茶花女》。丁雪松又驚又喜,拿起書,看見裡邊有張字條:送給小鬼女軍官,暑名鄭律成。丁雪松當下心中大明,激動不已,於是兩人訂情。他們用兩年時間,克服了曲折的政治阻力,最終圓滿結合。
鄭律成與夫人丁雪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鄭律成與夫人丁雪松在天安門觀禮台上

父愛無疆

1943年4月,懷有身孕的丁雪松在積雪的山坡上摔了一跤,導致早產,無奈沒有乳汁餵養女兒,她只好忍痛賣掉了鄭律成心愛的小提琴,換來一隻剛產下羊羔的母羊。為了紀念那把失去的小提琴,丁雪松給女兒起名“小提”。
由於丁雪松要下鄉工作,就在她考慮暫把孩子送給別人撫養時,鄭律成毫不猶豫地擔當起了“保姆”的重任。他先是弄了兩隻母羊,平日裡擠羊奶餵養女兒,碰到洗洗涮涮更是一絲不苟,生怕委屈了女兒,儼然一個充滿了“母愛”的好父親。
不久女兒小提患了百日咳後又得了痢疾,高燒不退,人們都說這個孩子活不成了。鄭律成將從前方帶回來的退燒藥放在針管里,自己給女兒注射。就是這樣一次一次的注射,終於使她退了燒。

人物評價

2005年,中國駐韓文化參贊、駐韓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朱英傑說:“鄭律成不僅是抗日戰爭時期給亞洲帶來希望的音樂家,也是用音樂提倡和平的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
老年鄭律成老年鄭律成
2007年,中國交響樂團團長關峽說:“鄭律成是我們團的作曲家,他創作了中朝兩個國家的軍歌,反映了中、朝、韓3個國家人民的共同心聲,被3個國家的人民所紀念,這在作曲家中是舉世無雙的。”
2009年,中國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在《作曲家鄭律成》序言中寫道:“他是當代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的作曲家,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2009年,鄭律成被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後世紀念

鄭律成音樂節

2005年11月11日,韓國光州市舉辦第一屆光州鄭律成國際音樂節來紀念中國著名作曲家鄭律成。

鄭律成紀念館

2009年4月,人民音樂家鄭律成紀念館在哈爾濱市道里區友誼路233號建立,展示了人民音樂家鄭律成六十二載革命音樂人生。
鄭律成紀念館鄭律成紀念館
展館總面積1350平方米,分為開篇、動盪年代、延安歲月、友誼之旅、情系黑土、時代歌者、根植祖國、結束共8個展廳,收藏、展出500餘件實物展品和近千張珍貴照片。

鄭律成碑文

2013年,中國著名詞人喬羽在“鄭律成碑文”中寫道:“……抗日戰爭之初,律成到延安不久便寫出了《延安頌》,這首歌曲像一隻展翅飛翔的鳥兒,迅即從延安飛到各個解放區,飛到全中國,飛到海外各地。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我們的隊伍中有一代人便是唱著這首歌,熱血沸騰、義無反顧地奔向革命聖地延安的……”

紀念電影

1989年,朝鮮二八藝術電影製片廠攝製《音樂家鄭律成》,這是一部以鄭律成同志的形象為典型的電影。金正日同志親自部署,特派朝鮮人民軍最優秀的作家、“人民獎”獲得者吳惠英來中國蒐集材料創作劇本。朝鮮二八藝術電影製片廠用時3年拍攝完成大型彩色故事片《音樂家鄭律成》,該片自1992年上映以後在朝鮮各地迄今久映不衰。
2002年,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走向太陽》,講述了鄭律成年少時熱愛音樂,卻由於日寇橫行,被迫參加抗日活動並學習音樂,成長為一名軍旅作曲家的故事。歌頌了鄭律成熱愛和平,反對日本侵略以及為人民、為進步而歌的高尚情操。
2014年7月,韓國光州國際電影節組織委員會31日表示,為了紀念音樂家鄭律成誕辰100周年,該委員會將與北京電影學院共同製作以鄭律成為題材的電影。該片的製作成本達1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02萬元)。為此,韓中雙方於8月29日在位於韓國光州市的全南大學召開“韓中電影論壇”,以“韓中合作拍攝電影的現狀及展望”為主題展開討論。
2015年3月,北京海晏和清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韓國(株)同成製作所合作拍攝《青年鄭律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