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家峪村(地理區域)

鄧家峪村(地理區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鄧家峪村位於陽泉市郊區河底鎮西南部,有居民1036人。近年來,鄧家峪村大力推動農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建起了農家書屋、大戲台、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不僅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也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使村風民風更加淳樸和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鄧家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位於陽泉市郊區河底鎮西南部
  • 人口:1036人
位置和面積,人口和收入,民風和發展,

位置和面積

鄧家峪村是環抱在太行山西麓,劉備山腳下的一顆璀璨明珠,位於陽泉市郊區西南部,屬於河底鎮管轄,地處山區,三面群山環繞,西南近靠海拔 1272 米高的劉備山和方圓面積 810 平方米的饅頭太坪,西北近靠和海拔 1270 米的翻眼尖和方圓面積 300 平方米的北山坪。距陽泉市區 20 公里,距郊區政府所在地 6.5 公里,距盂縣城 22 公里,離河底鎮 4 公里,東距陽盂公路 1 公里,距 307 國道 4 公里,南距關家峪村 1.5 公里,北距大固莊村 1 公里,屬陽泉市蔭營煤礦和固莊煤礦兩大國營大型煤礦的中心地段,工商業繁華。陽泉市是山西省的工業重鎮,是全國聞名的無煙煤基地,石太鐵路的中心點。
鄧家峪村

人口和收入

鄧家峪村現有人口 1124 人,其中農業人口 1004 人,耕地總面積 523 畝,總勞力 498 人。村主要經濟支柱為煤礦原煤開採,去年,集體經濟總收入為 1227 萬元,實現集體經濟人均純收入 2366 元,上交稅金 197 萬元。

民風和發展

鄧家峪民風淳樸,人傑地靈。傳統的民風民俗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傑出的鄧家峪人,這裡每年春、夏兩季都要舉辦兩次大規模的“廟會”,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相得益彰。在鄧家峪這片熱土上,人才輩出,現在村里每年都有幾名學生步入大學的殿堂。
“改風貌、興產業、增收入的同時,我們還要通過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全面建設‘文化村’,培養文化人,而文化廣場和農家書屋無疑是不錯的載體。”村委會主任鄧春生說,以前村里沒有文化大院,生活枯燥得很,村民打撲克和打麻將賭博的成風,鄰裡間還經常發生口角和打架等事件。現在打撲克和打麻將的村民散夥了,爭嘴吵架的少了,文化廣場和農家書屋成了最熱鬧的地方。村民們逐漸養成了農閒時候到這裡讀書看報的習慣,查閱相關農業技術知識,提高自身技能。
在推進各類文化設施建設中,鄧家峪村結合本村實際,在財力、物力等方面不斷加大投入,農家書屋除上級政府配送的1500冊圖書以外, 村支“兩委”又投資5萬餘元,購買了2100多冊圖書,使農家書屋藏書增加到3689冊,並配齊了桌椅、書櫥、電腦等辦公用具,郊區文化局也為鄧家峪村送來了投影儀和放映機等設備。硬體建設的不斷加強,服務功能的不斷完善,更加滿足了農民民眾豐富多樣的科普、文化、體育、娛樂活動需求。
在各類文化設施逐步完善的同時,鄧家峪村也注重農家書屋以及各類文化設施功能的發揮,村支“兩委”把農家書屋與農村黨員教育結合起來,並開展知識競賽、書謎競猜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進一步培養農民的閱讀習慣,提高農家書屋的利用率……通過農家書屋學得一技之長的村民辦起了養豬場、養羊場;善於鑽研的青年,通過農家書屋的學習,辦起了無線電修理廠,機電修理廠;老年人更是通過學習,辦起了老年戲迷協會。通過農家書屋和文化廣場,鄧家峪村的村民們豐富了知識、發展了經濟,在增加了收入的同時,還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現在,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成了村民們常想、常去、常逗留的人氣旺地。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今日的鄧家峪,正朝著環境優美、經濟發達的現代化、多功能的“都市新村”目標邁進,鄧家峪村人
願與海內外有識之士共同攜手,共圖大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