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德

鄧子德

鄧子德:“抗非一等功臣”,男,生於1962.11,廣東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1983屆畢業生。1985年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工作。擅長慢性肝炎抗病毒,肝硬化、脂肪肝和其他肝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患者健康指導。對重大傳染病疑難危重病例的診療有深入體會。

基本介紹

職務與榮譽,事跡,非典,假“亮菌甲素”,

職務與榮譽

現任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感染病科的專科主任。
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常委; 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抗感染藥物套用學組副組長
國家傳染病應急管理專家組成員
衛生部衛生標準委員會委員(醫院感染)、衛生部甲型H1N1流感臨床專家組成員
廣東省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衛生廳醫院感染管理諮詢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副主委
廣東省醫師協會感染病分會常委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常委
廣東省醫院協會常務理事。
獲廣東省政府“抗非一等功臣”、省“五一”勞動獎章和廣東省科技進步特等獎等榮譽和獎勵。

事跡

非典

2002年12月1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接收一名龐姓患者,是廣東省非典疫情報告的第一例病人,病情嚴重,病因無法找到,且傳染了四名家屬,請求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派員會診。鄧子德當時正在家休假,接到通知後即趕赴佛山,對病人進行全面檢查後提出診斷意見:“這是一起罕見的病毒性呼吸系統感染疾病,在家庭內有一定傳染性。應加強病房隔離和消毒。加用利巴韋林(病毒唑)等抗病毒藥物治療,並加大激素用量,以幫助肺部炎症吸收。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以提高病人的免疫力。”鄧子德提出的病毒觀引起了在場醫生的高度重視。都認為他的診斷意見正確。佛山方面當即按鄧子德的意見調整了治療方案,患者立見好轉,不久出院。鄧子德治癒廣東第一例非典病人,引起世界衛生組織的重視,於2003年4月4日組織專家親臨廣東調查,肯定鄧子德斷症準確,用藥得當,經驗寶貴。
繼佛山發生非典病例不久,河源、中山又出現相似病例,且極易傳染。中山市三家醫院收治28例,感染醫務人員13人。河源市人民醫院收治兩名病人,在轉送廣州過程中有7名醫務人員受感染。時人談非典色變。廣東省衛生廳接受鄧子德的意見,令佛山、河源醫生帶有關患者病歷資料到中山參加調查,並讓鄧子德起草《中山市不明病因肺炎調查報告》鄧子德綜合了專家的意見,把這種病疫排除在典型肺炎之外,定名為非典型肺炎。在報告中堅持自己的病毒觀,認為是病毒感染可能性大,套用抗病毒療法,要加強ICU(重病監護室)建設,應及時報告疫情。後來,病原體是病毒的臨床意見,被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13個實驗室共同證實是正確的。這個調查報告成為全球第一部SARS的診治寶典。鄧子德被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任命為緊急救治專家組組長。
2002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晚上,鄧子德還捨生忘死在第一線救治非典患者。2003年大年初一,一名周姓病人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轉到三院。由周直接傳染的醫務人員59人、朋友和家屬22人。病人頻頻咳嗽,咯出大量帶血痰液,呼吸困難。專家組當即給病人進行氣管插管,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在搶救過程中,大量血痰從插管噴出,濺到醫護人員身上。鄧子德和同事們來不及換下嚴重污染的衣帽,一連三個小時搶救病人,病人被救活了,鄧子德卻被傳染上了,他是廣東專家組中第一個感染非典的人。2003年2月4日,鄧子德正準備回病房查房,突然感到頭重腳輕,身不由己,體溫已升到了40.6℃。送X光室胸透,已見肺部炎症陰影,無奈住進了醫院。面對瘟疫,鄧子德無絲毫恐懼,還笑著說:“嗐,我中招了!”並在手機上按下“惟盼弱體早強健,再戰頑疾未言休”的豪言壯語。鄧子德持續高燒,病情日益危重,被轉到廣州市呼吸病研究所ICU搶救。在病情最嚴重的九天裡,鄧子德數度昏迷過去,感受過瀕臨死亡的滋味。而當其在迷糊中聽到有病人死亡時,臉露哀痛和遺憾。當傳染科支部書記鄧練賢送進ICU時,鄧子德用顫抖的手在手機上給他發短訊:“鄧書記,堅持就是勝利!”經過醫護人員的艱難救治,鄧子德終於脫離了危險,於2003年3月25日康復出院。領導讓他休養,他卻說身體恢復得很好,沒事。不久又返回了醫院,重新投入抗非典第一線,並說:“既然選擇了傳染病這個專業,就注定要與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鬥爭到底。”2003年6月19日,廣東省抗非典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召開,抗非典一等功臣鄧子德站在大會主席台前,接受了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省長黃華華的頒獎。

假“亮菌甲素”

2006年驚動全國的齊二藥廠假“亮菌甲素”事件中,他對最早發現假藥起了關鍵作用。
2006年5月1日早上9時,鄧子德對3個病區的病歷進行搜尋,發現感染科的肝病病人中,一共出現了8例無尿患者。4樓感染二區有6例病人從前一天開始無尿,一名病人告訴醫生:“昨天早餐前還撒了一泡尿,早餐後就一滴尿都沒有了。”向前追溯發現,在4月24日和26日兩天,5樓感染三區也有兩名病人開始無尿。
藥物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另一種常見原因。鄧子德研究了所有病歷的醫囑,發現這些肝病患者100%使用過一種護肝藥物———亮菌甲素,而其他的藥物則沒有共同使用的現象。
“‘亮菌甲素’在感染科已經用了好幾年了,一直都沒有問題啊。”鄧子德百思不得其解,吩咐護士拿一份“亮菌甲素”的包裝來看,發現並不是以前的包裝。護士告訴他,以前用的是雲南大理的“亮菌甲素”,最近剛換成齊齊哈爾的同一藥品。
“有問題!”鄧子德請示當時在場的感染科人工肝室主任江元森:可能是藥物出了問題,事態比較嚴重。現在是休假期間,應該怎么辦?
江元森說:“今天是你值班,你決定怎么處理吧。”
“我認為應該按緊急狀態處理。”鄧子德迅速作出4個步驟的決定———
第一步:按照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第一處理原則,立即停用可疑藥物“亮菌甲素”。
當時正是上午用藥的高峰期,感染科3個病區共有20多名病人準備點滴該藥,護士已經把“亮菌甲素”兌入葡萄糖,掛上病人床頭的輸液架了。“馬上把準備用、已經用的‘亮菌甲素’全部撤回來!”鄧子德向3個病區同時發出緊急指令。
第二步:向醫院行政總值班和醫務科長余倩平報告,建議腎科派專家會診,並通知血透室隨時作好準備,為腎衰的病人洗腎,建議同時知會藥劑科、護理部。
余倩平採納了鄧子德的建議,向主管醫療的副院長蔡道章作了匯報。蔡道章當即通知各相關科室,當天下午3時到感染科開緊急現場會議。
第三步:設計《個案調查表》,爭取在當天下午開會前準備全面的資料。
鄧子德找到一名實習醫生,口述了《個案調查表》的內容:病人的性別、年齡、原發病、無尿的開始時間、尿量、肝功能和腎功能的檢驗結果、用藥的情況等,這份草擬的《調查表》分派給實習醫生、進修醫生和護士,每人負責一名病人的調查統計,中午12點匯總。
第四步:要求護士登記3個病區一共有多少人在使用可疑藥物“亮菌甲素”,什麼時候開始,用了多少,尿量如何。
被齊二藥廠用來替代“丙二醇”生產“亮菌甲素”注射液的“二甘醇”,自1935年起曾至少引起4起震驚全球的重大藥害中毒事件,近500人死亡。
作為工業溶劑的“二甘醇”對人體的致死量是0.014-0.017毫克/公斤,60公斤體重的人僅需10毫克就可致死。而齊二藥廠生產的假“亮菌甲素”注射液二甘醇含量達325.9毫克/毫升,64名病人共使用了887支10毫克規格的假“亮菌甲素”,相當於129-2000倍致死劑量的“二甘醇”直接點滴進病人靜脈里!
中山三院是此次假藥事件的最早發現者。由於最早發現、報告了藥物的不良反應,及時遏止了這種“合法毒藥”在全國的蔓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