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欣

郭平欣

郭平欣,計算機技術管理專家。1974年以來,在長期管理實踐中,為我國自主開發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開拓微型計算機工業、推廣計算機在國民經濟中的套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致力於推進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軟科學研究和實踐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平欣
  • 出生地湖北省漢口市
  • 出生日期:1918年7月7日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
個人簡歷,學術成就,主要著作,榮譽成就,去世,

個人簡歷

1918年7月7日 出生於湖北省漢口市。
郭平欣郭平欣
1937-1938年 雲南大學學習。
1938-1941年 中央大學化工系學習,獲工學學士學位。
1941-1946年 任重慶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化學工程師,並在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青年組從事革命活動。
1946-1947年 任陝甘寧邊區工業局(軍工局)工程師。
1947-1948年 任中央軍委三局工程師。
1948-1950年 接管平津地區國民黨軍隊聯勤系統的電信器材及附屬工廠,並任總軍代表。
1950-1955年 任中央軍委通信部器材處副處長。
1955-1963年 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十局技術處處長,後兼任新技術處處長。
1963-1973年 任第四機械工業部元器件生產技術局副局長。
1974-1976年 任第四機械工業部科技局副局長。
1976-1979年 任第四機械工業部第三生產技術局局長。
1979-1982年 任國家計算機工業總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1982年 國家計算機工業總局併入電子工業部,任計算機工業管理局副局長。
1983-1989年 任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工業管理局顧問。任電子工業部計算機科技委員會主任。
1990年 離休。

學術成就

促進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
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簡稱748工程)是一項高技術的系統工程。該處理系統能將各種字形字型的漢字,變成光電信號,通過計算機的控制,自動選字、編輯、存儲、排版、輸出、印刷。還能進行通信,遠程傳版,建立檔案庫,提供檢索。郭平欣的重要貢獻是推進雷射—電子漢字照排技術,使漢字印刷進入告別鉛與火時代。
郭平欣郭平欣
這項工程的緣起是70年代初期,我國同工業已開發國家原已縮短的科技差距,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干擾破壞,又被明顯地拉大,而這些已開發國家的經濟、軍事實力由於計算機等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顯著地增強。對這個態勢憂心如焚的我國有關主管部門的領導人,自然都在尋求對策。1972年8月,周恩來總理在聽取了有關部門關於發展計算機工業與技術的匯報後,高瞻遠矚地作出了“要廣泛發展計算機套用”的指示。面對這一重要使命,一批老幹部與老科技工作者認為,要想在我國推廣套用計算機,應先解決漢字輸入問題。郭平欣是持這一主張的最積極一員。他認為漢字是一種表象文字,源遠流長,很是獨特,不能指望別國來解決,應該自己動手,這是歷史使命。在他付出時間與精力,對國外、國內的有關情況進行系統的調研後,得出了漢字信息處理技術可在精密照排、情報檢索和通用字處理與通信這三個領域獲得套用的初步構想,並據以提出了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工程的主張。他的這一大膽而極富新意的科學構想,最後獲得了四機部王諍部長的肯定。不久,在四機部的策動下,一機部、中科院新華通訊社、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和四機部共同作為發起單位,於1974年8月聯名具文報告國家計委和國務院,為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申請立項。郭平欣還專為此事造訪了國家計委,分別向余秋里主任和顧明副主任闡明此項工程對於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意義。同年9月,在國家計委的支持下,此項工程被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時任政協副主席、長期主持文字改革工作的胡愈之亦甚為支持。工程領導小組由五個發起單位各派一名代表組成,四機部為牽頭單位,下設辦公室處理日常工作。郭平欣作為四機部代表參加了領導小組併兼任辦公室主任,從此擔負起了事實上的工程總指揮與總設計師的重任。此後,舉凡總體框架訂立、系統論證、分系統立項,分項目單位的選擇、方案最佳化、部門間協調、經費申請、中間試驗、進度安排等,郭平欣無不親自運籌,甚至參與進去,艱辛備嘗。
在這項工程的組織實施期間,由於所遵循的是計畫經濟模式,經費來源較有保證是有利的一面,但要求主事者把各分項任務按組織系統分配給各所屬單位。無庸諱言,這種傳統方法不利於從全國範圍內調動或物色最佳的科技開發力量。郭平欣有鑒於此,在選擇分課題的開發單位上作了一些有悖於此的嘗試——在全國範圍內擇優。與此項工程發起單位無任何隸屬關係的北京大學和杭州通信設備廠被選為兩個重要分項目的研製主力,頗能說明這一點。
雷射照排即精密照排系統是整個工程成敗的關鍵。它的核心與難點是為數位化了的漢字信息建立可由計算機隨意調用的漢字字形庫——存儲大量漢字字形及其它有關文字元號的精密點陣資料庫。它在當時是一項無先例可循的大型軟體工程。大家知道,漢字量大,字型多樣,結構複雜,點陣密度高,供印刷出版套用時,不僅要有各種不同的字型與字號,還需要在還原或重新生成後富有美感。如果不對原始字形的點陣信息加以壓縮,僅是建庫所需的存儲量就特大,當時的技術條件就難以實現。只有對它施加超常規的信息壓縮,並在還原或重新生成之後仍然具有漢字所固有的美學形態,方才有望使這一系統的技術水平立在當今世界前列。在當時,這是世界級的頂尖課題,非有相當研究實力的單位是難以當此重任的。郭平欣了解到北京大學青年教師王選及其同事在這個領域作過一些工作並懷有創新的構想,遂依他自己對漢字研究的積累,向他們提出了11個最能體現筆劃結構特徵的漢字,要求於45天后觀看計算機演示結果。王選等作出的此項模擬試驗及擬於深化的構想,顯示出了有望取得成功的潛力。郭平欣在徵得北大領導的同意並取得支持後,就毅然確定北京大學為雷射照排系統的研製單位,並議定由王選負責此分系統的總體設計和照排控制器的研製任務。更為寶貴的是這項系統工程的研製成功,為我國開創了計算機處理中文(不僅是漢字)信息的新紀元,在拼搏奉獻精神哺育下,造就了一批勇攀技術高峰和敢向世界先進水平衝刺的電子印刷技術專業人才,引發了印刷行業向鉛與火作業方式告別的技術革命,帶動了基於計算機和光—機—電技術且富含語言學研究成果的印刷出版業的大發展。真可謂功在國家,利在世人,飲譽世界。主持工程開發全過程的郭平欣,在巨觀決策與微觀參與上閃耀出來的智慧和付出的辛勞,不少當年和他合作共事的同輩人,以及許多受過他師長般教誨和指導的科技人員,至今仍能娓娓道來。
開拓我國微型計算機事業
1971年,美國英特爾(Intel)公司推出了Intel4004微處理器,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4位微處理器,標誌著計算機世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里程。到1973年,參與8位機競爭的就有英特爾、莫托羅拉(Motorola)、齊洛格(Zilog)等五六家公司。當時我國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之中,這一新技術未引起科技界的較多關注。郭平欣以職務所使然的責任感,在環顧國際科技動態和瀏覽了有關外文資料後,預感到它的生命力不容忽視。1974年,他參與一項國家重要工程的討論,認為其中有待開發的一種控制器很有這一新技術用武之地,遂出面組織有清華大學、安徽無線電廠、四機部六所參加的聯合設計組,展開參照Intel8008體系結構為主要內容的DJS050微機的研製工作。當時,我國經濟尚處於國際嚴重封鎖狀態,所需的元器件及其原材料均只能立足國內。清華大學的研製人員在國內有關部門協助下,依據他們能掌握的工藝技術,開發出了由中小規模積體電路組成的配套器件(共15種40片),兩年後,該聯合設計組在安徽無線電廠拼裝出了科研樣機。
郭平欣郭平欣
為了使微機研製工作更上一層樓,1977年4月,在郭平欣的建議下,四機部和中國科學院聯合在合肥召開了由錢三強和郭平欣共同主持的全國微型機專業會議。此會除了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和現場鑑定上述原型微機之外,還由郭平欣作了如何深化此項研製任務的報告。他在報告中提出的要統籌規劃、大力協同搞三結合、採用新技術、軟硬體並進、套用先行、發展外部設備、採用標準接口、加強基礎技術研究等八項技術政策措施,獲得了與會代表的贊同。會議還依郭平欣對當時所流行的多種微機的分析比較,認為把Intel8008和莫托羅拉的MC6800兩種微處理器作為參考樣本並通過技術跟蹤動態地引入新內容,來發展我國050、060兩種系列微機是合適的。使與會的研究所、高等院校與工廠以三結合的形式,有組織、有領導、有計畫地投入代號為DJS050和DJS 060兩種系列微機的開發與技術攻關工作,是這次會議的重要成果。後來的事實表明,這次會議的承前啟後作用,與當時選定的Intel8008和MC 6800兩種參考機型有關,這兩種機型日後均發展為世界上流行的主要機型,為我國微機工業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為使這次會議確定的任務不斷地貫徹下去,並動態地解決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和引入國際上的新技術,郭平欣還持續地為之組織了目標明確和兼起集體辦公作用的專業會議。例如,在專為解決集中設計050與060微機及其軟體問題,而分別於1977年10月(湖南湘潭)和1978年3月(安徽合肥)召開的專業會議上,郭平欣關於軟體與硬體結合、器件與整機結合、系統軟體與支撐軟體等技術方案的選取,以及有關技術政策的講話,對於這兩種系列微機的研製工作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在1978 年3月的專業會議上,他還以自己追蹤技術分析所得,預見微機多機系統是今後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問題在會上進行了討論。
1980年8月,在050、060系列中第一代微機陸續誕生之時,郭平欣在大連召開的專業會議上,提出並決策了使我國微機產業加快發展的幾個重大問題。一是狠抓大規模積體電路的開發,力圖跟上國際步伐;二是把微機的推廣套用當作大事去抓;三是系統軟體以移植為主,套用軟體應採取多種途徑的開發方式。此後,隨著改革開放局面的展開與深化,他又把建立中國微機產業的著重點移到貫徹以套用促發展、開展國際間合作和如何與國際水平接軌的政策軌道上去。為使這個進程不斷向前,郭平欣在退居二線之後,仍為之盡力不止。
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DJS-050、060兩種系列微機陸續開發成功。這是郭平欣在我國微機發展初期殫精竭慮,用三年左右時間,親自主持和策劃了5次全國性的專業會議取得的積極成果。另一重大成果是,為我國培育了一支技藝精湛的技術隊伍:設計、測試和分析晶片的微電子技術人才;研究開發微機和基於微機的計算機體系結構人才;把微機推廣到我國社會各個領域的套用開發人才,特別是軟體開發人才。又一成果是提出了若干現已為人們共識的技術政策。這些,如今都已不足為奇,但循著我國微機技術的發展蹤跡,郭平欣作為開拓者留下的足跡,凡是洞知其中艱辛的人是不會忘懷的。
軟科學研究
郭平欣全身心地投入軟科學研究,始於1983年退居二線之時,自那時以來,他即以計算機工業管理局顧問、電子計算機科技委主任和多種重要學術職務的身分,利用在科學技術、工業經濟和行政管理上長期積累的豐富知識與經驗,揚其駕馭多種語言之長,圍繞為發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獻計獻策這個大目標,展開了多層次的探索與研究。到目前為止,僅是見諸文字的成果,包括由他完成的論文與專著,和與他人合著或由他主編的書籍或論文集,以及在刊物上零星發表的約有200萬字,不下百篇。
郭平欣郭平欣

主要著作

1、郭平欣.微電子技術與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前景.迎接新的技術革命——新技術革命知識講座(上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4.
2、郭平欣主編.中國計算機工業概覽.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85.
3、郭平欣.信息與信息科學技術.中國計算機工業概覽.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85.
4、郭平欣,張淞芝主編.漢字信息處理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5.
5、郭平欣,姚錫珊,虞浦帆主編.電子計算機外部設備原理.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6.
6、郭平欣.計算機發展與展望.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7
7、郭平欣.低技術經濟能夠實現現代化嗎?上海:世界經濟導報,1987 (325).
8、郭平欣.紀念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二十年.七四八工程二十周年論文集,1994.

榮譽成就

郭平欣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擔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1978年被中法兩國政府任命為中法工業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由於在促進雙方在電子與信息工業的合作上成績突出,1982年榮獲法國政府授予的“法蘭西共和國工業榮譽獎”。為了表彰他在國際信息界作出的貢獻,1986年在第十屆世界計算機大會上被授予世界計算機科技獎"銀環獎"(迄今華人中唯一獲獎者)。當年他還在第二屆東南亞計算機大會上獲得金質榮譽獎。
郭平欣郭平欣
郭平欣不僅在計算機科技開發領域做出了卓著成就,同時在促進漢字信息處理系統工程,推動漢字印刷告別鉛與火時代也做出了積極貢獻。這項工程緣起70年代初,根據周總理要廣泛發展計算機套用的指示,郭平欣等一批老科技工作者一致認為,要在中國推廣計算機套用,必須解決漢字輸入問題。郭平欣了解到北京大學青年教師王選及其同事在這一領域作過一些工作並懷有創新的構想,並在經過一些必要的模擬試驗後,毅然決定北京大學為雷射照排系統的研製單位。1980年,此項雷射照排系統獲得了印出樣書的階段性成果。後又於1985年5月、1987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並獲國家經委的表彰,郭平欣個人亦被授予榮譽證書。
郭平欣已發表論文、完成專著以及在刊物上發表的文章100餘篇約有200萬字。

去世

2010年1月30日郭平欣去世,享年92歲。
郭平欣郭平欣
郭平欣先生,中國計算機工業創始人之一。他主持制訂了計算機事業發展規劃;他組織了1000和2000系列小型機的研製工作;他推動了“748”工程的實施;他還幫助成立了如今的《計算機世界》。他一生都在為中國的計算機事業傾注心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