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同江

郭同江

郭同江(1925—2003)廣東東莞人。於1951年起在農業生產勞動中,利用業餘時間從事連環畫、宣傳畫、中國畫創作,其中以自編自畫的連環畫為主,作品在《華南文藝》和《連環畫報》上發表。由於其作品密切聯繫現實,富有生活氣息,從而受到社會歡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同江
  • 出生地:廣東東莞
  • 出生日期:1925
  • 逝世日期:2003
  • 職業:連環畫家
  • 主要成就:曾獲得過全國一級、省一級、地區一級先進工作者稱號
人物簡介,農民畫家第一人,多面手,珍貴歷史記憶,

人物簡介

連環畫,曾是上世紀中國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的畫種之一。 翻開幾十年前的“小人書”,傳神的人物形象、簡潔的敘事語言、生動的故事情節一如從前那樣有活力。近日,“郭同江紀念展”在郭同江的故鄉東莞嶺南畫院展出,漸漸在時光的流逝中被人們淡忘的廣東著名連環畫家郭同江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郭同江,這位全國唯一一位自編自畫的連環畫家,堪稱廣東連環畫代表人物,生於農村長於農村自學成材的他亦曾是全國農民畫家的代表人物。憑藉第一線的農村生活經驗,郭同江自編自畫的連環畫生動、逼真,帶著濃濃的廣東味兒,儼然一幅廣東鄉村風情畫卷。很多看過郭同江畫作的人都能從中找尋到過往質樸生活的溫暖記憶。在連環畫似乎已經“過時”的今天,他的作品依然能帶給人們許多的感動。

農民畫家第一人

一生繪就25000幅作品
郭同江1925年出生在廣東東莞麻涌鎮大勝鄉,7歲起自學畫畫,因家境貧困,從沒上過正規的美術學校,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郭同江根據農村生活經驗畫就的作品寄到當時廣東文藝的重地《華南文藝》雜誌。這幅反映土改過程中好人好事的作品,以鮮活的農村生活題材、生動傳神的筆觸立刻引起了廣東著名畫家黃新波等畫壇老將的注意,作品刊載後反響非常好,自此郭同江步入了畫壇,並以一系列密切聯繫現實的作品紅遍全國。
據郭同江的長子郭振洪介紹,作為廣東省唯一一位全國文藝先進工作者和國家勞模,毛主席、劉少奇、鄧小平、葉劍英等國家領導人都接見過郭同江。他也曾獲得過全國一級、省一級、地區一級先進工作者稱號。同時,郭同江也是全國獲獎最多的畫家之一。作為全國唯一一位自編自畫的連環畫家,郭同江一生編創的連環畫共200部左右,作品有25000多件,多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作品。

多面手

作為一名出自廣東農村的農民畫家,儘管聲名遠揚,郭同江卻鄉音未改,甚至只會講廣東話,不會說國語。
廣東著名美術評論家周佐愚曾任《華南文藝》編輯,他也是最早發現郭同江的伯樂。周佐愚在1982年發表的文章《論農民出身的連環畫家郭同江》中,系統地介紹了郭同江從農民走向畫家的成長曆程,總結了這位未受過專門學校培養的"泥腿子"畫家自學成材的經驗。郭同江的這種默記、默寫法,經周佐愚在文章中系統介紹後,立刻受到美術界的重視,特別是鼓舞和啟發了當時一大批工農兵美術愛好者。在連環畫界,長期以來缺少自編自畫的高手,而郭同江這位農民畫家,卻以自己的實踐,為後人提供了寶貴的範例。
除了在畫畫上無師自通,郭同江還是個能寫能唱的多面手,他對廣東龍舟快板、地方小調、粵劇都頗有研究,生前曾發表過20多篇樂曲。在一齣戲中,他可以自編、自導、自演、自彈、自唱,堪稱多面手。

珍貴歷史記憶

除了連環畫單行本《漁女春秋》,郭同江最有影響力的作品還有畫作《開工之前》、《喜雨》等等。縱覽他的作品集,幾乎每一張作品都透露著濃濃的廣東味兒,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廣東鄉村生活的真實寫照。
連環畫單行本《漁女春秋》連環畫單行本《漁女春秋》
郭同江畫中的人物從造型、表情到動作,生動逼真,聽一位業內行家介紹沒有深厚的農村生活經驗,縱然有高超的畫工,也難以描繪出如此傳神的形象。同時,他的畫選取的視角和題材也體現著深厚的農村生活根基。比如《新谷》、《學撒網》、《除田草》、《牧鵝女》、《珠江河畔》等作品,獨具廣東特色,以一幕幕動人的生活場景,描繪出河網密布的珠三角水鄉的蠶桑文化,今天看來,依然細緻動人。
很多看到郭同江作品的廣東人,都不由自主地會從他的畫作中追憶到兒時的時光。“小時候我婆婆家就是這樣的,有橋、有小溪,畫裡人帶的帽子都和我婆婆一模一樣。”一位觀展的觀眾深情地感慨,這些畫作讓他深感熟悉和溫暖。如今距離郭同江創作這些感人的畫作僅數十年,人們已可從這些畫作中喚起久違的記憶。想想看,再過百年,回頭看這些質樸無華、帶著時代色彩以及廣東地方特色的作品,觀者又會是怎樣一番感受。毫無疑問的是,農民畫家郭同江以自己對故鄉的深情為廣東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記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