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平

郭北平

1949年生,西安市人。1983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油畫研究班,現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油畫學會副會長、中國油畫學會理事、陝西省高級專家協會理事、陝西省宋慶齡基金會理事、陝西省體育文化藝術協會副主席、中國美協陝西省創作中心副主任、陝西省黃土繪畫研究會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北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西安市
  • 出生日期:1949年
  • 職業: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導師
  • 畢業院校:廣西藝術學院油畫研究班
  • 代表作品:《中國美術全集》,《二十世紀中國油畫》
人物簡介,主要著作,藝術成就,油畫藝術,運用,筆下人物,人體作品,油畫藝術,教學習慣,繪畫領域,順乎本性,善於挖掘,物為我役,黃金,精美作品,特點,寫實藝術,藝術成就,其它,才子,成長之路,國畫油畫,震驚畫壇,榮譽,厚積薄發,作品賞析,

人物簡介

1949年生於西安。1969年西安美院附中畢業後去陝北畫畫。兩年後調延安紀念館設計展版。一年後調省美創組畫畫並聆教於石魯蔡亮等師。一年後調西安特藝廠設計產品並從康師堯等師習日畫。六年後考研於廣西藝術學院陽太陽門下習油畫。三年後任教於西安美院。1992年至今,共發表大量論文及著作。作品入選全國美展20餘次。獲全國獎7次(一金二銀四銅)。獲省級獎10次以上,並獲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愛心榮譽證書",《澳運金牌榜》系列活動"藝術家"。作品入《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百年肖像畫集》、《二十世紀中國油畫》等全國重要刊物及權威性畫冊發表作品200件次以上。被中國油畫學會輯入100年160人大型《廿世紀中國油畫》畫冊。出版有《郭北平油畫藝術》、《名家精品·郭北平油畫人體》、《郭北平油畫技法實錄》、《郭北平花鳥畫集》等八種。八次任國家級藝術委員、評審。
郭北平

主要著作

出版畫冊:《郭北平油畫作品集》、《名家精品郭北平油畫人物》、《名家精品郭北平油畫人體》、《現代素描》等。
發表論文:《作畫人獨白》等五篇。

藝術成就

獲獎情況
1984年《高原千秋》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1987年《戰地鄉音》入選“建軍60周年全軍美展”。1989年《瑤山居》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1991年《歸》入選“首屆中國油畫年展”。1992年《正午》入選“紀念5.23全國美展”,《晚境》入選“中國油畫藝術展”獲優秀獎。1993年《旱冰》入選“第二屆中國油畫年展”,論文《杯中閒話》發表於《西北美術》刊物。1994年《凍土地》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獲優秀作品獎,《仁者》入選“第二屆中國油畫展”,論文《作畫人獨白》發表於《西北美術》刊物。1996年《大提琴手》入選“首屆中國油畫展”,《角落裡的老人》入選“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展”,《安西隨想》入選“全國高等美術師範教師作品大賽”獲銅獎,專著《郭北平油畫作品選》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論文《我說文湛》發表於《光明日報》刊物。1997年《祭海的日子》(合作)入選“97年全國中國畫人物畫展”,《男人體》入選“中國當代學院素描藝術展”,《1938·香港保衛中國同盟》入選“中國藝術大展”,《女射擊手》入選“第四屆全國體育美展”獲銅獎,著有《現代素描》、《名家精品·郭北平油畫人物》、1999年《林則徐視察澳門》“迎澳門回歸中國藝術大展”獲金獎,《長安石魯》入選“第九屆全國美展”獲銅獎。 著有《西安美術學院中青年教師素描集》(安徽美術出版社)。2000年《凍土地》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油畫展”。2003年作品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巴黎中國藝術展”,“漢城中國藝術展”,“國際當代素描藝術展”。作品曾在美國、日本、新加坡、法國、瑞典等地舉辦個展和聯展。作品曾發表在《二十世紀中國油畫》、《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979-1999中國當代油畫》、《中國油畫肖像藝術百年》、《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等各大重要雜誌和報刊。
郭北平代表作品郭北平代表作品

油畫藝術

郭北平的油畫藝術
在當代中國油畫界,郭北平是一位具有獨特藝術風貌的藝術家。他的獨特,不是指他具有一種固定的畫風而令人易於識別,而是指他能在中西兩種文化中自由出入,並且熟練地掌握了具有很高難度的西方油畫藝術語言,同時又很好地表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物的心靈。一位在西方頗有影響的評論家克里斯·索伯這樣評價郭北平:"有些中國畫家在忠實於"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傳統的同時,已經掌握了西方人物畫的風格。"他將此歸功於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對郭北平的藝術作品產生了強烈的影響。 確實,郭北平的油畫體現了內在質量與價值理想都不盡相同的東西方文化的教育與薰陶,他的畫風不拘一格,在操縱色彩和人體線條方面尤其熟練與巧妙。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富有神采和魅力,既有西北黃土地的純樸與豪放,也有西方古典油畫中的充滿人性關懷與柔情的細膩表現。
郭北平郭北平

運用

克里斯·索伯稱讚郭北平在《弘一法師》(1996)和《石魯》(1999)這兩幅作品中對於赭石的運用,注意到他在古典式的模特寫生的基礎上所展開的和多種色調的複色調合向與丙烯畫法相聯繫的印象派畫風的轉變。但是我要指出的是,郭北平與印象派的重要區別,在於他並沒有因為熟練地運用了印象派式的重疊筆觸與庫爾貝式的直接畫法而削弱他對於空間與造型的關注。在印象派那裡,自然界所有的形象都可以轉換為一張反覆交織與鋪墊的色彩之網,一個在畫布上具有裝飾性的色彩平面。在郭北平那裡,他仍然保持著對於空間與質感的敬畏,這實際上是一種對於自然的敬畏,在他看來,陰影和明暗,都是表達空間與體積量感的有力手段,我們不應輕易地將其拋棄,但是郭北平在長期的實踐中尋找到了一種屬於自己的空間表達方式,這就是以有力多變的筆觸將人物形象融化於豐富多彩的空間中,使之在雄渾的合唱中獲得一種厚重的視覺力度。另一方面,郭北平以他對於普通平民的形象的關注表達了一種歷史的厚重,這也構成了他作品中的另一種量感,即視覺心理上的凝重與大氣。
郭北平郭北平

筆下人物

郭北平筆下的人物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陝西人民的平凡形象,在這些以陝北老農和中年漢子為主體的人物畫廊中,郭北平著重突出了他們與黃土地的自然聯繫,從色彩與筆觸上,他都將他們與其生存的環境融為一體,特別突出了黃土高原上明亮的陽光下,人物所特有的堅實與凝重,以及對於生存的不屈不撓的奮鬥。在我看來,郭北平的這一部份作品是最為樸實的,是陝西油畫家中最接近中國農民精神狀態的經典表述。郭北平的人物長廊中另一個重要的成就是他對於傑出的科學家、藝術家如愛因斯坦、王子云、石魯、趙望雲等人物的表現,在《仁者》、《丹青無言》、《滿目青山》這些作品中,他將人物置於室內的環境中,不再以結實的體積塑造將人物置於陽光下成為具有紀念碑性的雕像,而是以自由多變的用筆,表達人物內在的豐富情感,從而他在這一過程中溫習了人類科學與藝術的偉大傳統,自覺地將自己與這一傳統在內在的精神上接續起來。在某些方面,他超越了傳統肖像畫的一般模式,將寫實性要求較高的肖像人物畫提升到表現性的高度,借肖像人物表現畫家內心的情感,將客觀的"再現"置於激情的"表現"之中。郭北平的第三類人物畫創作,是他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城市平民與他身邊的親人朋友,在這些作品中,他自由地運用了多種油畫藝術語言,表達不同人物的性格與他的複雜感受,為此,他不僅在色彩與用筆方面具有多種探索,而且在造型方面適度地採用了變形,例如在《兩個花劍手》(1992)、《旱冰》(1993)、《女射擊手》(1997)等作品中,他將人物適度拉長,如賈柯梅蒂筆下的人物,在空間中獲得一種雕塑般的凝重。當然,他描繪自己的妻子、學生等作品也在保持寫實性傳統的同時,引入了一些超現實的夢幻手法,在2003年所作的《室內風景之一》這幅作品中,人物背後的植物葉子在無聲地落下,而背景空間具有大衛·霍克尼式的攝影式的組合平面,題材也置於夢幻的或歷史的背景下,歷史感很濃重,很好地以靜謐典雅的夢幻空間表達了生命流逝的時間。

人體作品

人體作品分為兩部份
當然,我必須提到郭北平大量的人體作品,這些作品又分為兩部份,一部份是具有古典趣味的女人體,他們被畫家安排在具有夢幻感的自然場景中,但又能看出畫室的特徵,例如《安西隨想》(1993)、《遺城》(1994)、《斷城夢》(1994)、《三危山下》(1995)等。在這些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光影造型其實與背景的組合顯示出了某種並不吻合的空間邏輯關係,這令我們感到困惑。這些古典式的女人體在自然環境中舒展其形體的姿態,雖然在西方古典油畫史上已經有過這種構圖的歷史,但不同色彩的畫布鋪在她們的身下,仍然顯示了一種人為組合的構圖痕跡。根據郭北平的自述,他有許多人體作品,並不是畫室寫生的結果,而是在畫布上憑著多年的寫生積累與視覺經驗默寫的,這固然表現了畫家紮實的人物塑造能力,但也流露了某種概念化創作的痕跡。對此,我寧可認為,這是畫家自覺的"離物寫生",一種在"默畫"中加強繪畫主觀性的實踐方式。我得承認,我不太喜歡《山泉》(1992)這樣的作品(儘管這在郭北平的畫作中只是極少數),不僅是作品的甜媚,更因為作品所反映出的學院油畫脫離生活所普遍具有的蒼白與空洞。

油畫藝術

談郭北平的油畫藝術
出版社經過了近一年多的醞釀,郭先生的書終於有了個結果。郭先生高興,我也很高興。說心裡話,郭先生的油畫肖像畫得真的很精彩,在當今的中國油畫界,郭北平教授與中國油畫藝術的進步是有著密切聯繫的。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他獨到的藝術視角和勞動態度,讓他清醒地選擇了以油畫肖像為創作的切入點,在融合中西文化藝術精華這一點上,做出了顯著的貢獻。他嫻熟的技巧,在西部、在中國,真是影響了一代人。他在教學之餘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並通過在西安美院的教學和創作將他的藝術影響到了社會,他不但將中國油畫水平向縱深推進,豐富了油畫肖像藝術語言的表現,他的中國樣式的油畫語言也有了新的突破。油畫界同仁們都知道,西安美院有位很棒的油畫家--郭北平。

教學習慣

由於教學的緣故,郭先生養成了一個習慣,他將平時創作過程中不同階段的步驟都一一作了拍照,留有詳實的記錄。這種原汁原味的創作過程,包含了他的一些重要獲獎作品的如實記錄,無疑對於各個層次從藝者的學習借鑑,交流研究都彌足珍貴。鑒於此,我才有了編輯這本書的衝動。

繪畫領域

郭北平在繪畫領域裡涉獵極廣,油畫、色彩、國畫、書法等等,他都作為攝取營養的重要手段。但他最有成就的當屬他的油畫人物肖像。1983年,他研究生畢業時創作了大幅群像作品《高原千秋》影響巨大,我也是從這一時期開始關注他的創作的。他陸續創作了《大提琴手》、《瑤山居》、《角落裡的老人》、《凍土地》、《弘一大師》、《石魯》等作品,並參加了全國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及一、二、三屆中國油畫展,並七次獲獎,名聲鵲起。讓他感興趣的是那些活生生的人物本身。那一道道皺紋和歲月的滄桑痕跡,很能調動他的創作激情。說心裡話,我是讓他的技巧感動了,他的造型能力很強,而且對畫肖像有特殊的敏感,對駕馭人物性格有種天生的能力。《晚境》、《角落裡的老人》、《長安石魯》等作品中,他把人物個性濃縮到了懾人魂魄的程度,而且十分耐讀,這也成了他讓人們敬重的地方。

順乎本性

由於順乎本性,也由於他多年錘鍊的高超、多變的技巧,使他的肖像畫創作有一種遊刃有餘的感覺。在嚴謹中求整體流暢,在單純中求微妙豐富,在平實中求典雅優美,他將中國畫含蓄的意境融合於經典意味的油畫創作中,使觀賞者能一眼就能認出是他的肖像畫。

善於挖掘

正是他在生活中善於挖掘新的感受從而大大豐富了自己的表現技法,所以他的肖像畫能常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郭北平熟練地掌握了色調控制和意筆塑形的精湛技法,在《凍土地》、《兩個貝司手》、《角落》、《兩個花劍手》等作品裡體現得十分完美,也成為他獨特的個性語言強有力的展現。我們推介油畫技術經典精美,功力深厚,同時又要顯著的本土意識和審美個性追求的藝術家,郭北平正是在這方面作出了顯著成就的優秀畫家。郭北平藝術風格的形成,不僅僅是簡單技法上的變化,它涉及審美趣味、觀察方法、藝術素養以及題材等多種因素。由於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感受與技巧的統一,使他的作品形成了特有的藝術風采。

物為我役

一般說來,人們注重肖像對象的個性,特定環境下人物的情態,即注重對象的肖似性。這種認識大部分來自多年來俄羅斯繪畫學派的影響。在以往相當長的時期里, 郭北平一直處在這種體系之下。從技法上說他也只是偏重用筆觸塑造形象,注重形體和空間的虛實處理。但在社會創作實踐中,他強烈的感覺到一種想要表達美好的理想審美的願望,強烈的情感需要一種本民族自己的油畫表現的 形式。在悟到了"物為我役""依神寫形"的藝術精神以後,郭北平作品的內驅力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時空被打破,形質和色彩的約定也不再是彼時彼地的客觀再現。儘管他的作品中謹慎地保留了寫實繪畫的傳統元素,諸如光影,色差以及堅實的造型感等等,但是他作畫的自由度卻得以大大的拓展,主觀加工程度非常之大。形體、明暗、輪廓線的處理,都經過高度概括加工,超越了對象的局限,帶有理想化色彩,更多地表現了畫家自己的審美觀念和個人情趣。他開始明確了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他要在肖像畫上體現出畫家自己的審美觀念的看法,從而把自己的藝術風格、審美理想、生活抱負融為一體,創作個性得到更鮮明的發揮。

黃金

90年代後期,郭北平的創作進入了黃金期。僅1999年一年,他就創作了三幅巨作:《石魯》、《丹青無言》、《林則徐視察澳門(600X300)》,其中兩幅作品分別獲得"九屆全國美展"和"中國藝術大展"的銅獎和金獎。之後的《室內風景》、《相扶的人》、《兩個貝司手》、《和風南疆》、《天下黃河》等一系列深受歡迎的精彩作品相繼完成,體現了他在藝術上的進一步成熟,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精美作品

這裡還需要提及的是:郭北平在創作肖像畫的同時還創作了不少精美的人體作品,如《斷城夢》、《遺城》、《紅背景》、《臨窗》、《燭光》等,大都反映出一種單純、寧靜、安詳的氣氛和情緒,如果說在肖像作品中需要注重一定的社會屬性及性格特徵,那么在人體表現中則可以擺脫這些,情緒表達更為抽象,從而更自由地表現畫家內心的情感。

特點

複雜的造型簡約和單純化
在這些人體作品的表達上,除了充分運用肖像創作中的色彩及塑造技法外,他還著力通過邊線整體的灑脫處理和環境的有機組合,把複雜的造型簡約和單純化,追求洗鍊、流暢、純淨的境界。他的人體作品的特色還在於色調變化豐富而色階變化微妙,經常把複雜的色彩變化統一在安靜的基調中,形成一種純潔的崇高之美,這與他在肖像畫創作中對理想美的藝術追求是一致的,從另一側面豐富了他的肖像作品的內涵力。

寫實藝術

當代表現寫實主義的藝術
家 對於一位當代表現寫實主義的藝術家來說,郭北平教授的藝術成就與他艱苦的藝術勞動是不可分的,他數年如一日地不懈探索,嚴肅對待生活,嚴格要求自己,不取巧,不苟且,創作態度就象治學態度一樣嚴謹,正是這樣的鍥而不捨,使郭北平藝術地位的最終確立,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藝術成就

郭北平教授的藝術成就,突出地體現 在他把油畫藝術精髓及其它所體現的崇高精神,在當代中國的具體條件下,較好地與中國民族藝術傳統精神相結合,開創了中國當代油畫新寫實主義浪漫學派,並在肖像畫這個領域進行了頗有啟示性的探索。從這個意義上說,郭北平先生的藝術實踐,對於推進中國油畫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積極貢獻。

其它

記書畫大家郭北平
2007年,兩件震驚轟動西北畫壇的盛事在陝西悄然發生,而且,這兩件大事的主角都是郭北平。一件是郭北平創作的巨幅油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一舉中標籤約"中國近現代100個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填補了西北畫壇的油畫空白。另一件是郭北平創作的巨幅油畫《林則徐視察澳門》,以869萬元被拍出,從而躋身《2008胡潤當代藝術榜·拍品排名》第82位,創造了當代西北畫壇藝術作品拍賣的最高記錄! 郭北平,現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油畫學會理事等職。在當代中國畫壇,郭北平是一位獨具特色的藝術大家,雖然土生土長在文化積澱深厚的長安大地,但他藝術的觸角卻橫跨中西,在國畫和油畫領域創造了雙峰並秀的藝術奇觀。郭北平的國畫,尤其是花鳥畫頗具中國畫風特色,題材取自生活,構圖布局精巧含蓄,花鳥用線勾勒,淡彩渲染,筆法洗鍊,在簡單的筆墨和清爽的畫面中,表現出一幅深邃而輕鬆優美的意境。郭北平的油畫,在忠實於"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同時,探索出一種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他從寫實出發,向寫意深入,將體積性的造型與寫意性的筆觸融為一體,以肖像畫為主攻,把色彩表現與光影對比、形象的典型性和繪畫的表現性巧妙地結合,創作出大量凝重大氣,獨具一格,神超物外的佳作。 郭北平最早以國畫出名,而以油畫成名於世。郭北平的寫意花鳥畫成就,奠定了他在當代國畫領域的中堅地位。郭北平的油畫藝術,使他成為西北畫家的代表性人物,他引領著中國當代油畫的發展趨勢,開創了中國當代油畫"新寫實主義浪漫學派",被原中國美協副主席劉文西譽為"當代中國油畫第一人"。

才子

西安美院附中的"小才子"
土生土長於古都西安的郭北平,祖上幾代人都沒有以書畫為業,而他與書畫結緣,完全是興趣所至,在不情願與情願中,他逐漸走向藝術的殿堂。 郭北平的家在西安市騾馬市,與著名秦腔劇團"三意社"和多家畫室相鄰。"近朱者赤",從小喜歡寫寫劃劃的郭北平,經常出入於劇團和畫室,看美工畫海報,學畫家畫畫,天資聰穎的他竟然成了他們共同的朋友,美工們時常給他教一手吃飯的絕活,尤其是百靈畫室當畫家的同學父親,經常傳授他畫畫的技巧和方法。聽之於耳,記之於心,動之於手,在美工和畫家的點撥薰陶中,郭北平的畫畫水平突飛猛進,國小時就戴上了一個響噹噹的外號--"郭畫家"。 國中時期,各門文化課全優的郭北平依然沒有卸掉"郭畫家"的帽子,興趣廣泛的他不僅擔任原西安市21中美術組長,還兼任樂隊隊長。國中畢業前夕,學校接到通知:凡參加體音美考試的學生,可以不參加支援"夏收"勞動。郭北平於是選擇了參加美術考試,在歪打正著中,一張預備錄取通知書寄到學校,他被西安美院附中提前優先錄取。 郭北平考重點高中上名牌大學的理想之夢,被西安美院附中搶先攪醒了。1965年9月,在嘆息和失望聲中,他不得不走進西安美院附中的校門。壯志未酬的郭北平,身在西安美院附中,心卻在北大、清華,他常常打探調換專業的途徑,詢問老師附中有無轉行報考其他大學的可能。夢想難滅的他,曾含淚寫出一篇《最難忘的一件事》,抒發他的內疚和痛苦。當時,西安美院附中的數理化教材比較簡單,一心想考重點大學的他,常常向老師請教更高深的知識,為"脫離苦海"做準備,曾被老師和同學視為"異類"。 在事與願違,不情願與情願,理想與現實的痛苦抉擇中,文革突來,中國所有大學停止招生,郭北平那顆騷動不安的心才趨於平靜。在西安美院附中畢業的前一年,郭北平終於潛心學習美術,認真地畫素描、靜物和國畫,憑藉紮實的繪畫功底和超人的天賦,他迅速脫穎而出,出類拔萃成為學校的"尖子中的尖子"。在中央美院、魯迅美院和西安美院當年組織的學生作品交流中,郭北平技壓群雄有2幅作品入選,而且獲得一致好評,他也由此得到了"小才子"的榮譽。

成長之路

聆教名家的成長之路
其實,西安美院附中的幾年學習,只是郭北平在藝術領域的實踐,而在參加工作後的10年內,他的藝術創作才開始拓寬,直到日益成熟,登峰造極。 因為郭北平在文革初期"不識時務"地鑽研專業,不熱心參加組織活動,而且喜歡讀書特別是外國"資產階級流毒"書籍,他被戴上一頂"白專"帽子。1969年,西安美院附中畢業的郭北平被"流放"陝北,分配到宜川縣文化館接受繼續教育。處於艱苦環境中的郭北平沒有氣餒,生活的磨練反而使他變得更加堅強,他拿起畫筆畫陝北的風土人情,畫身邊的生活故事,開始了真正的以美術為業的創作道路。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豐富,畫畫才能出眾的郭北平兩年後被借調到延安革命紀念館,專門從事畫領袖像和設計展版。1971年,他又被抽調到由石魯擔任顧問的陝西省美術創作組,與劉文西、蔡亮等名家一起進行集體創作。 在美創組的一年裡,郭北平和各位名家研究創作技巧,切磋各種創作方法,特別是和石魯的多次接觸學習中,大師的言傳身教讓他在藝術創作中受益終生。修改《褒河夜戰》和《山區放映隊》兩幅反映夜晚生活的國畫作品時,他目睹了石魯用一整天時間以焦墨為主色重新創作出版畫《褒河夜戰》,畫面的效果更加富有感染力;而在《山區放映隊》中,石魯以淡墨入筆,加入沒骨技巧,表現語言更加新穎。接受石魯等藝術巨匠的藝術指導和潛移默化的啟發,郭北平不僅拓寬了創作思路,創作技巧和方法也日漸豐滿。當年,郭北平創作《邊區小姐妹》時,他先用油畫再用國畫,在寫實與寫意兩種不同的風格中開始嘗試。他和王有政(現為著名國畫家、陝西省美協常務理事)創作的巨幅國畫《毛主席視察南泥灣》參加了全國美展,郭北平一舉成名,時年他僅22歲。
一年以後,省美創組解散,郭北平按規定必須回宜川縣文化館,愛才惜才的省上領導費盡周折,才把他正式調到高手雲集的西安特種工藝美術廠。在以後的七年多時間裡,郭北平從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設計工作,其間開始了對花鳥、山水、人物等國畫的全面涉足。西安特藝廠這個群體以國畫名家康師堯為師,其中有崔振寬、江文湛、王炎林、史永哲、侯聲凱等當代名家,他們的結合形成了一個純正的學術研究群體,一起外出寫生,一起遍訪名家,一起糾纏著傳統與創新的話題。奠定郭北平對中國畫及中國文化的全面領悟,正是這寶貴的七年。
多年的藝術積累和創作實踐,已經在國畫領域站穩腳跟,而且稍有成就的郭北平又要實現他的人生轉折,文化基礎好、素描功底實、造型獨特、悟性極高的他決定改學油畫。1980年,郭北平考研於廣西藝術學院陽太陽導師名下,專攻油畫。作為一代國學大家和畫壇巨擘,陽太陽先生早年曾東渡日本學習國畫和油畫,晚年帶研,他的基本出發點仍然是橫跨中、西的新民族理念,當然,陽先生已經從事國畫多年,於是郭北平的這種同步研究,自由出入於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的治學方略也就成為必然。3年讀研期間,郭北平銘記導師教誨,多習作夯實油畫基本功,多讀書開拓知識面,跟隨導師遍游全國名山大川寫生,遍訪劉海粟等國內畫界大家學習交流。植根於民族傳統的同時,融匯西方的表現手法,郭北平的這種主攻油畫,兼容並蓄的成長模式也就一直持續至今。

國畫油畫

雙峰並秀的國畫油畫藝術
油畫最像自然,追求相似,而國畫更像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國畫與油畫,原屬東、西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文化,在"五四"以來的文化格局中,中國的油畫家屬於"引進西學"的浪潮中首當其衝的角色。但有一個似乎無法迴避的現象就是,其中許多有識的大家巨匠,如徐悲鴻、劉海粟、吳冠中、陽太陽等人,或改良、或合壁、或回歸,在他們學習西方的同時,都不約而同地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作為自己根本的課題。
郭北平出名於國畫,成名於油畫,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國畫、油畫穿插進行,對他來說,這既是一種休息方式,也是兩種藝術相互促進發展的實踐探索。郭北平的油畫作品,在酣暢淋漓的寫實中,氣韻深厚師法自然的基調,高度概括的筆墨等都得益於他國畫的豐富底蘊和學養。他的國畫,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吸收借鑑油畫的造型進行創新,寫意融合寫實,畫面既有含蓄的超乎想像的悠遠意境,又有真實的令人共鳴的心靈震撼。
油畫是通過透視、解剖、色彩等自然科學,把逼真地再現自然當作最主要的手段和目的,而國畫則是從社會科學出發,重人文和意象,"外造師化,中得心源",繪畫只是一種手段,通過寫形來達意抒情、借物寫心和抒志暢神。郭北平很早以前就起步於國畫,從宜川縣文化館時的《山區放映隊》、《勝利炮聲》、《知心話》入選省美展,到省美創組時的《邊區小姐妹》、《毛主席視察南泥灣》入選全國美展,再到西安特藝廠時創作《延安新春》、《時光》等獲得業界的讚許,他的國畫題材廣泛而全面。雖然他後期潛心於油畫,但從2000年開始,正處於創作高峰期的郭北平,在間隙中又拿出了數量頗豐的寫意花鳥畫創作,而且品位上乘,引起當代畫壇的一片關注。
國畫的最高境界是意隨筆到。郭北平的花鳥畫,一直都在傳統與創新之間遊走著,水墨混色的魅力,使他的作品滋潤迷離,引人而又感人的視覺衝擊,充溢著沖和的色彩與時代的韻味,賦予傳統一種新意。《紫藤花》、《春色將闌》、《鳥語圖》、《結廬在人境》等,崎嶇新穎的構圖,水墨淋漓的自由著色,虛實相間的反襯,以小見大言情壯物的立意,不僅符合"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藝術規律,也暗合了中國古語"境由心造"的藝術信條,看似信筆而畫,實則顯示出作者濃厚的國畫底蘊和堅強的創新精神。艷麗但很協調、沉著而又明靜、濃淡層次分明的用色,以精簡之筆勾勒物之神態的寫意,將西方油畫語言與中國傳統繪畫完美地嫁接,靜中有動,樸實熱烈,筆墨瀟灑的花鳥畫,以其濃郁的傳統意識和時尚的現代氣息,給人們帶來一種妙儘自然蕩滌凡塵之思的美。
畫者心也,書者情也,所謂書畫同源。詩情畫意,相得益彰,也是國畫藝術獨有的特色。那題詩的書法,點劃和字行排列更與畫面珠聯壁合,成為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題詩書跋不僅對繪畫意境的升華產生強烈的映帶之致,還會更加強化其感染力和表現力量。郭北平年少時曾學習臨摹歐陽洵、孫過庭等名家的書帖,書法成就非同小可,他喜歡寫字,西安街頭常能發現他給商家題寫的牌匾。郭北平的夫人李望平教授為西安大唐芙蓉園仕女館創作的《連廊組畫》,在大片留白處,他的長段書法題跋,更是增加了組畫虛實相映的高深韻味。雖然油畫不需要題跋做記,但在花鳥畫創作中,他的書法藝術卻為整幅作品增色不少。郭北平在"寫意"、"暢神"的藝術創作中,或引用古詩,或抒發感受,而呈現給讀者的不只是精美的藝術作品,還有美妙的意境和字如其人的筆墨!郭北平的花鳥畫,還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繪畫中融匯了書法線條的中國畫技巧的藝術特色,花的枝條,鳥的腿腳,都以簡約而恣肆交錯的線條勾勒而成。他以書入畫,橫面抽取、概括自然物象,融入情思意境的創新手段,創作出一幅幅灑脫空靈、氣象萬千的絕品佳作。在不斷的探索中,郭北平嘗試著把中國藝術精神和藝術特徵,納入到自我意識詩化的必然之路,這種創新使他逐漸步入中國畫的高難境界,他也因此奠定了在當代國畫壇的中堅地位。
郭北平是油畫大家,也是一位高產的畫壇宿將。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他的油畫重頭作品連續出擊,幾乎囊括了20年裡所有的全國大展。僅1999年以來的全國美展中,他就奪得了一金二銀四銅的佳績,而且新作源源不斷,大有一點"藝術常青樹"的味道。
郭北平油畫,森嚴中尤見隨機,酣暢的"寫意精神"令人稱奇叫絕。他的油畫作品,給予人的美感是整體之美,是和諧之美,是結構之美,同時具有一種一氣呵成的流暢氣勢。1983年,研究生畢業的郭北平回到西安美術學院,在生他養他的家鄉迎來了藝術創作的又一個春天。他陸續創作出《高原千秋》、《瑤山居》、《角落裡的老人》、《凍土地》、《弘一大師》、《石魯》等作品,連續參加了全國六、七、八、九、十屆全國美展及一、二、三屆中國油畫展,並20多次獲獎。郭北平從西安走向全國,從此名聲鵲起,令畫壇注目。
郭北平堪稱"才情型實力派"的油畫大家。他在中西兩種文化中自由出入,嫻熟地駕馭著具有高難度的西方油畫藝術語言,又精湛地表現著中國當代人物的心靈。郭北平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鮮活生動且富有神采,既有中國淳樸與豪放的大秦之美,又有西方柔情與細膩的人性關懷。郭北平深得西方油畫的內在精髓--將油畫視為表達情感的媒介,在自由的創作中敞開自己的靈魂,他的極具寫意的肖像、人體、靜物和風景,都在有意無意地表現著中國人對待自然與生活的態度,即散淡懷抱、暢神抒懷、情志相融、物我兩忘的審美情趣。從寫實向寫意深入,將造型與寫意相融匯,郭北平縱橫捭闔的用筆、用色技巧,使作品既有動態的氣韻,又有耐人尋味的色彩,既有厚重與力度,又有輕鬆的視覺快感。欣賞郭北平的油畫,留給人的是一種神超物外、遠離世俗的親切從容的心境。

震驚畫壇

震驚畫壇的兩件盛事
陝西畫壇大師雲集,西北畫壇更是群星燦爛。而在2007年,兩件轟動陝西震驚西北畫壇的盛事悄然發生,使得業界關注的目光再次聚焦到郭北平的身上。 2007年,"中國近現代100個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公布招標結果,郭北平創作的油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成功中標!在20多幅油畫作品中,郭北平是西北地區的惟一。這一盛事不僅填補了西北畫壇的油畫空白,也再次讓郭北平扛起了西北畫壇代表的大旗。 "中國近現代100個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工程"啟動於2005年,由中國文化部立項,已納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工程"。該項目國家投資1億元,每個創作工程100萬元,2006年面向海內外招標,2007年開始簽約創作。截至2008年3月,郭北平已經完成了這個4×2米巨幅油畫創作工程的初稿,正在等待國家專家評審組修改定稿,2009年初正式交付。
2007年6月10日,郭北平創作的油畫作品《林則徐視察澳門》,被北京榮寶拍賣公司以869萬元成交價拍出!這件盛事使他躋身《2008胡潤當代藝術榜·拍品排名》第82位,成為西北畫壇第一人,他也因此創造了當代西北畫壇藝術作品拍賣的最高記錄!
1999年,文化部主辦"迎接澳門回歸中國藝術大展",核心命題作品就是創作《林則徐視察澳門》。3月份,文化部有關負責人首先和郭北平預約,但是考慮到當年既要創作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的《石魯》,又要完成第三屆中國油畫展《丹青無言》的創作,教學任務繁忙的郭北平不得不委婉拒絕了盛情預約,創作任務最後交給了澳大利亞一位華裔畫家。然而時間到了9月,華裔畫家創作的作品因為偏離主題,被專家評審"槍斃",文化部再次請求郭北平出手"救場",盛情難卻的他只好受命於危難之際,研究史料,蒐集素材,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創作之中。 1999年,50歲的郭北平在亢奮中連續創作完成了《石魯》和《丹青無言》兩幅大作,沒來得及休息調整的他還得繼續創作6×3米的巨幅歷史油畫《林則徐視察澳門》。在艱辛的創作中,郭北平夜以繼日,每天爬上爬下百餘次,一次不慎從高空仰面摔下,他在地上靜躺了許久,各關節動過方知並無大礙,於是咬牙重新披掛上陣。每天14個小時的忘我工作,在挑戰自己和享受心智的100天中,郭北平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艱巨的創作任務。這幅巨作在文化部專家組全票通過,而且獲得第一金獎,隨後在北京和澳門展出,均產生轟動效應。 澳門文化局曾計畫收藏《林則徐視察澳門》,但計畫最終擱淺。這幅畫隨後被出售流入市場,2005年曾被上海一家拍賣公司以176萬元拍出,2007年則身價飆升以869萬元拍出西北畫壇藝術品的最高記錄。

榮譽

勤於探索的畫壇大家
郭北平是一個實踐多於理論表述的畫壇大家。他多年所堅持的寫實繪畫的靈性表現和經典意味,不是出於固執,而是喜愛。畫布上法度精嚴的探索使他興奮,宣紙上的漬化化和文人筆意也使他興奮,他從長期鍥而不捨的探索中發現,雖然國畫與油畫是中、西兩種不同的文化,但作為藝術,二者之間最多的是相通。
不論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中標國家重點創作工程,還是《林則徐視察澳門》創造西北畫壇藝術品拍賣的最高記錄,郭北平依然如故在藝術的瀚海中不停地探索。郭北平認為,作品填補西北畫壇油畫的空白,是對他藝術探索的檢閱,而作品被高價拍賣,只是社會對他藝術探索成績的肯定,身兼畫家和教授的他,既要繼承優秀的傳統,又必須不斷地探索創新,為當代畫壇推出不朽的藝術作品,引領學術隊伍為學生傳授真正的藝術知識,助推當代中國藝術事業的傳承和發展。 西北畫壇代表性畫家的地位無人撼動,藝術成就得到社會和市場的認可,已經功成名就的郭北平並沒有沾沾自喜止步歇息。感受西部、感受北方和感受中國是郭北平藝術探索的主題,在繁重的教學和蕪雜的行政事務之餘,他2008年的創作計畫安排得艱巨緊張而有條不紊。除《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之外,還為延安革命紀念館創作一幅3×2米的歷史油畫《12月會議》,創作6×3米《林則徐視察澳門》的姊妹篇巨幅作品。
"畫畫多年,未曾大變,至今仍不欲大變,只是忙於津津有味地挖掘深井。至於打出來的是水、是油、是煤或是岩漿,因為樂在其中也就無暇顧及了。"這是執著的郭北平藝術探索的理念。生於陝西長於陝西的郭北平,他的大部分創作時間是在西安,十三朝歷史古都底蘊厚重的傳統,對藝術發展來說,既是滋養又是包袱,生活的慢節奏造就了普遍的正統觀,崇尚含蓄,較少對潮流的關注和跟風,所以為寫實畫派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儘管郭北平是一個雜家,他的題材選擇和畫種的涉獵太泛太寬,但他的多方位探索和風格演變,始終卻沒有偏離過表現性寫實的坐標。 俗話說,通則達,達則久。勤於探索實踐的郭北平發現了東、西方文化相通的藝術規律,他於是遊刃有餘地在國畫和油畫領域縱情馳騁屢建功勳,他於是一次又一次成功地書寫著璀璨的藝術人生!
正值藝術創作黃金年齡的郭北平,正揚鞭策馬縱情馳騁在藝術探索創新的征途,我們期待他重鑄藝術經典,再寫藝術輝煌!郭北平-縱橫捭闔在傳統與現實之間 解讀郭北平先生的油畫藝術
藝術欣賞
在現代與後現代主義思潮大行其道的當今社會,要評判藝術作品是否優秀似乎變得十分困難,這是由於藝術的評判標準越來越模糊和逐漸泛化的緣故。於是,一些違反藝術創作規律的庸俗之作,披著藝術的外衣堂而皇之地進入了藝術的殿堂。從這種現象看,在藝術領域似乎已經沒有了二元的好與壞、優秀與平庸、高尚與卑賤之分,藝術的評判標準好像真的已經模糊。其實則不然.在藝術領域人們還是有一個心知肚明的標準.它無時無刻不在引領著人們去辨別藝術作品的好與壞、優秀《室內風景之一》162×130cm 2003年與平庸、高尚與卑賤。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評判好的藝術作品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對傳統的繼承;二是對傳統的開拓。前者反映了藝術家對藝術創作規律的尊重和傳統技巧的掌握,後者則反映了藝術創作對時代的順應和對創新的訴求。在藝術創作中只有使這兩方面有機結合。達到天衣無縫的地步,才算是真正達到了優秀的程度。這點也印證了蘇軾的名言:"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可見藝術創造是在傳統基礎上和時代背景中的創造,是傳統與現代的高度結合,郭北平先生的油畫創作就突出地體現出了這種藝術的創造規律。他的作品既承載著傳統繪畫的審美趣味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又彰顯著當今時代的審美追求洋溢著現代風采,他徜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抒寫著彭湃的激情和對藝術的獨到感悟與理解。 當我們直面郭北平先生的油畫作品時,會被他的作品所流露出的油畫語言的純真之美所感動。大刀闊斧的筆觸感、豐富華實的色彩組合、以及畫面的整體韻味所透出的"靈光",都成為感人至深的審美元素。我們看到了油畫的歷史被凝縮在一幅幅畫面之中,既有傳統的審美趣味,又有現代的形式美感,傳統繪畫所要求的形體逼真和色彩豐富同現代繪畫所張揚的視覺衝擊力被熔為一爐,達到了高度的統一。這樣畫面蘊蓄了豐富的審美意味和厚重的人文關懷,使觀賞者在品味油畫本體語言的同時往往也被畫面所表現的人物所感染,無以言表的崇高之感油然而生。我們從他早期的《高原千秋》(1983)、《兩個花劍手》(1989)等作品中已經明顯地看到了這一點,畫面是在油畫語言的充分凸顯中,言說著思想,一切意願、情思都以審美關照為基礎得到了充分的訴諸和表達。在《高原千秋》中,畫面給人的視覺印象是眾多人物幻化為挺拔而渾厚的黃土高原.巧妙地表達了對鑄就高原靈魂的人民民眾的歌頌,達到了既有象徵又有展現的表現目的:畫面中,高原默默地向人們訴說著悠悠歲月的歷史變遷,尤其是訴說著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民眾血肉與共的聯繫,譜寫了一首讚美偉大和勤勞的英雄詩篇,使觀者在得到美感享受的同時,也生髮一種肅然起敬之感。如果說在《高原千秋》中畫家主要是以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以達到象徵的表現目的,油畫語言的追求是不自覺的,而在《兩個花劍手》中畫家對油畫語言的追求則是自覺和理性的。《兩個花劍手》以引人入勝的刻畫和趣味十足的處理使人感動。畫面明顯地借鑑了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因素,以"傳神寫照"為最高宗旨,畫面中的一切造型因素都圍繞著傳神而展開,都被統帥在一種妙不可言的整體氣韻之中,以一種隨意的筆觸處理畫面,在不經意中流露出有意的高妙處理,使畫面經營顯得鬆動而靈巧。難能可貴的是畫面把具象與抽象因素相結合,具象使畫面所指得以確定而變得真切,抽象使畫面的能指無限擴展,增加畫面趣味,目l發無盡聯想:同時畫家把激情和技巧有機融合,激情藉助技巧得到張揚,技巧依靠激情而得到淋漓的發揮。畫面人物因此而被表現的有趣而不失真實,整體氛圍非常突出。可以說在《兩個花劍手》中.由
於畫家把具象與抽象、激情與技巧有機地融合,畫面也不失傳統與現代的兩極,而且使他的油畫語言變得老道,漸入佳境,開始成熟起來。

厚積薄發

厚積薄發郭北平
看郭北平的花鳥畫,很多人都感到意外。郭北平是油畫大家,也是一位高產的畫壇宿將。從80年代初至今,他的油畫重頭作品連續出擊,幾乎襄括了20年裡所有的全國大展。
僅1999年以來的全國美展中,他就奪得了一金二銅一優的佳績,而且新作源源不斷,大有一點"常青樹"的味道。圈內人都知道做到這一點已非常不易。誰曾想正處於創作高峰期的郭北平,在間隙中又拿出了數量頗豐的寫意花鳥畫創作,而且品格上乘,引起關注。
中國畫與油畫原屬東、西方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文化,在"五四"以來的文化格局中,中國的
油畫家屬於"引進西學"的浪潮中首當其衝的角色。但有一個似乎無法迴避的現象那就是,這其中的許多有識的大家巨匠,像徐悲鴻、劉海粟、林風眠、吳冠中、陽太陽等人,或改良、或合璧、或回歸,在他們學習西方的同時,都不約而同地把民族文化的博大精神作為了自己根本的課題。
郭北平的國畫研究起步其實很早。七十年代初期他在省美創組期間就曾與人合作大幅國畫參加全國美展,時年他22歲。在以後的七年多時間裡,他從事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設計工作,其間開始了對花鳥、山水、國畫人物的全面涉足。80年代以前的這段時間,除了生活的艱困以外,其實是一個心態很平靜的時代
。這個群體以康師堯為首,其中有崔振寬、江文湛、王炎林、史永哲、侯聲凱等人。他們的結合事實上形成了一個純正的學術研究群體,正是這寶貴的七個年頭。1980年,郭北平考研於陽太陽導師名下,專攻油畫。作為一代國學大家,陽太陽先生晚年帶研,他的基本出發點仍然是橫跨中、西的新民族化理念(陽太陽先生其時已從事中國畫多年),於是郭北平的這種同步研究,自由出入於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的治學方略也就成為了必然。他的這種主攻油畫,兼容並蓄的成長模式也一直堅持至今。1990年以後,一個特殊的機會,使他的中國畫創作的數量驟增。郭北平天資聰穎,悟性頗高,又頗能沉潛下來把事情作到火候,隨著大量的實踐
積累,他的筆墨修養和國畫品位也漸入佳境。
看郭北平當年的一方閒章,他自謙為"客墨堂主",有"客串""玩票"的含意,似乎是玩玩而已。但郭北平的這一玩卻玩得認真,玩得深刻,玩得"非地道、非誠懇、非火候分寸不足以罷手"。也正因為此,他的多年蒙養和積累也得以顯出來。郭北平在很多年裡對他的國畫耕耘秘而不宣。用他的話說,他只不過是特別羨慕中國人"因心成畫"的高明,竊學而已。難怪偶見他作品的人詫評他:出手見性,直指核心,並認定他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觀看郭北平油畫,森嚴中尤見隨機,酣暢的"寫意精神"和"全龍意識"。觀郭北平國畫,其舒展平實的筆墨把玩和寫形意識的舉重若輕,又顯露出灑脫空靈的意味特徵。
郭北平說他認為那些才力過早枯竭的小畫家,多耽於一招一勢的狹隘。郭北平說:"聰明人會較快自我定位而立地成佛也即知天命,有人則不然,長時期不知止會使他飄乎不定如遊魂野鬼,興趣廣泛或終無歸宿而老死他鄉,或厚積薄發而終有獨步也末可知也。"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