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慮

郗慮(?-220年),字鴻豫,兗州山陽郡高平(今山東金鄉縣)人。東漢末年大臣。

少時,受業於大儒鄭玄。建安初年,拜侍中,守光祿勛,遷御史大夫。參與構陷少府孔融,持節冊封曹操為魏公,軟禁伏皇后。後來,圖謀曹操,事泄被殺。

基本介紹

  • 本名:郗慮
  • 別稱:郄慮
  • 字號:鴻豫
  •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兗州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
  • 主要成就:東漢、魏御史大夫
人物生平,演義,軼事典故,後世紀念,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郗(chi)慮少受業於鄭玄建安初年,拜為侍中。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曹公表“司徒趙溫辟臣子弟,選舉故不以實”,使侍中守光祿勛慮持節奉策免趙溫官。漢獻帝嘗特見慮及少府孔融,問孔融曰:“鴻豫何所優長?”融曰:“可與適道,未可與權。”慮舉笏曰:“融昔宰北海,政散民流,其權安在也!”遂與融互相長短,以至不睦。公以書和解之。
八月,丁未,以為御史大夫。曹公欲除孔融,郗慮承望風旨,以微法奏免孔融官。曹公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孔融罪狀,下獄而死。
十八年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
十一月,漢皇后伏氏坐昔與父故屯騎校尉伏完書信,雲皇帝以董承被誅怨恨曹公,辭甚醜惡,發聞,公使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詔,其伏皇后璽綬,退避中宮,遷於它館。又以尚書令華歆為郗慮副手,勒兵入宮收伏後。後閉戶匿壁中。歆壞戶發壁,牽後而出。帝時與御史大夫郗慮同坐,伏後被發徒跣而過,執帝之手曰:“不能復相活邪?”獻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時也。”帝謂郗慮:“郗公,天下寧有是邪!”遂將伏後殺之,完及宗族死者數百人。
約214—216年間,郗慮被免職。“御史大夫郗慮辟劭,會郗慮免,拜太子舍人。(《三國志·劉邵傳》)”這是郗慮在史書上最後的記載。軟禁伏皇后事後,郗慮就在史書中聲消跡匿。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被封為王時,持節策封他的則是另一位御史大夫——劉艾

演義

郗慮初為御史大夫少府孔融暗毀曹公,為慮家客聞此言,報知慮,慮常被孔融侮慢,心正恨之,乃以此言入告公,公殺遂融。後伏後父完欲謀曹公,公使御林將軍慮持節入宮,先收皇后璽綬。是日,帝在外殿,見郗慮引三百甲兵直入。帝問曰:“有何事?”慮曰:“奉魏公命收皇后璽。”帝知事泄,心膽皆碎。慮至後宮,伏後方起。慮便喚管璽綬人索取玉璽而出。甲士擁後而去,帝捶胸大慟。見慮在側,帝曰:“郗公!天下寧有是事乎!”哭倒在地。慮令左右扶帝入宮。

軼事典故

漢獻帝劉協有一次特別召見光祿勛郗慮和少府孔融,劉協問孔融說:“郗慮有什麼特長?”孔融回答說:“他知道天下大道,但卻不能讓他掌握權柄。”郗慮舉起笏板,反駁說:“孔融曾經當北海國(今山東濰坊)的宰相,政事鬆散,人民流散,他哪裡適合掌權啊!”於是郗慮與孔融互相討論對方的短處。劉協無奈,下發文書命令郗慮和孔融和解。因為這件事,郗慮由光祿勛升遷為御史大夫

後世紀念

參考:郗慮墓
郗慮墓位於許昌市東20公里張潘鄉郄莊,南與張潘故城相望,墓高3.5米,圍100米, 占地900平方米,現保存完整。郗慮,為東漢末年人物,漢獻帝近臣,官至御史大夫。因與帝密謀曹操,事泄被殺,葬此。村中郄姓皆其後裔。

歷史評價

《魏氏春秋》:“當世知名郗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