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亞臣

邰亞臣

姓名:邰亞臣

年齡:40歲

家鄉:吉林省吉林市

日本海歸 最喜歡吃壽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邰亞臣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
簡介,教之以事而喻諸德,教師與學生共時和諧發展,成為優秀教師的必要條件,教學之法,本於人性,北京十五中校長邰亞臣推薦的四本書,1.《梵谷傳》 歐文·斯通/著,2.《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著,3.《一個人的村莊》 劉亮程/著,4.《我的哈佛歲月》 李歐梵/著,

簡介

說話談吐不凡很有氣質
被評為北京市甚至全國最有文采的中學校長之一
圈中好友:周國平 曹玉在任學校:曾任北京市第十五中學校長,2013年六月辭去校長職務,現在暫居溫哥華。
邰亞臣
2008年9月,北京第十五中博物館正式揭牌成立,它可能是迄今為止唯一設在中學且級別最高的博物館。首場展覽的名稱為“溫情與敬意”,“請”到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黃胄、豐子愷、傅抱石等約20位中國著名藝術大師的40餘幅原作,大師的作品讓學生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風采。隨後,博物館舉辦不同藝術風格的作品展。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展,進行的是中國古玉文化展,其中有一部分玉器達到了國寶級別的。
當然,這不是最主要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這個博物館裡的所有解說員都是學生,學生擔任博物館的解說員,因為任何一個人想把一個東西講解清楚,實際上是天底下最難的一個學問。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通過不同主題的展覽,讓學生領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魅力,提高藝術素質和文化品位。
此外,十五中獨特的辦學理念、別致的校徽設計、特別的學術委員會、魅力十足的文化講壇、一本書兩本雜誌、午間音樂會等等一些列富有創意的載體,彰顯出邰亞臣校長對真理、對善、對美的執著追求,並讓十五中師生珍貴的情感在校園傳遞著,感受著他們共同創造的文化帶來的溫暖力量。

教之以事而喻諸德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 ----陶行知
曾經有學校的老師問邰亞臣校長這樣一個問題,他說:“校長,現在很多學校都使盡各種各樣的辦法在網路優秀生源,難道您就沒有心動過嗎?”
邰亞臣校長回答說:“肯定心動過,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糾結。”
而讓邰校長糾結的原因在於,其一,沒有任何形式的提前招生,網路更優秀的生源,邰校長有種愧對學校、愧對老師的感覺,因為優秀的生源可以帶動學校向所謂的更高的層面發展,也能讓學校有更廣泛的知名度。
其二,邰校長一直擔心自己學校的老師和學生,為了所謂的分數、目標和衡量學校發展水平的數字,變得緊張忙碌,變得殫精竭慮,儘管這個數字在很多情況下的一種評價標準。
邰校長不希望自己的師生都裹挾在這樣一種洪流之中,在這種激烈拼殺之中忘掉了自己應該做什麼。
在學校邰亞臣校長最不願意開的會就是質量評析會,這倒不是說他不願意對教學成績做一個定性定量的分析,不進行邏輯的推演;也不是說他不想承擔這個責任。邰亞臣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把每個班的平均分,把每個學生的分數用數字毫不留情面地列出來。
“人都是有尊嚴的,你的平均分比我高几分,有時甚至不到一分,我就是倒數第一名。這是非常不公平的,對於當事人,他內心所要忍受的那樣一種痛苦,是沒法用語言形容的。”
在目前教育背景下,所有的老師都要承受內心的一種拷問,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尤其是對於在初、高三的畢業生來說,他們大多生活在恐懼的生活中。這種恐懼除了來自學校的壓力之外,還來自社會對學校的教學評價,來自於家長對自己孩子過高的期望。
同樣的道理,拒絕“生源大戰”,按照自己的形式、自己的節奏去踏踏實實做教育,也許會讓學校輸在起點上。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也同樣是欣慰的,按邰校長的話說“我始終堅信:人的這個發展是有無限的可能性。”他工作的一個核心就是怎么樣去先提升教師的學術研究水平,不斷的向自主教學發出挑戰,這也是目前邰亞臣所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教師與學生共時和諧發展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萬龍孫繞鳳池。
去年,邰校長所在的北京市第十五中學的招生方式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以小升初為例,面對蜂擁而至的家長與孩子,邰校長有一套自己的踐行辦法。
學校不考試,而是通過觀察,通過和孩子聊天,了解學生的愛好和特長,雖不能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到什麼程度,但他們的整個精神狀態非常好,有自己的一個獨立的精神世界。這可能是令所有老師和家長感到欣慰的事情,儘管前面的路途很曲折,很欣慰的是十五中已經開始在嘗試了。
其實,這么多年來,邰亞臣校長在教育領域一直堅持的一點就是,“不要跟著別人做,堅持自己的辦學方向,讓學校最終能有效的安靜下來,遠離浮躁。”
當然,邰校長也十分重視教學成績的提高。他認為:如果一個老師不在教學成績的提升上做文章的話,那么這個老師絕對是不務正業的老師,那只能表明這個老師的鑽研能力出了問題,也包括對學校整體教學的一個掌控能力不夠。
那么,邰亞臣是如何提升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呢?
邰亞臣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怎么樣去提升教師的學術研究水平,不斷地向自主教學發出挑戰”。這是十五中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
以教育教學水平為例:在中學老師這個舞台上,老師們可以在某種情況下憑經驗辦事,而且還能做的非常好。可是還有很多事情,只憑經驗是遠遠不夠的。
老師的最終工作是什麼?是從工作中獲得幸福的體驗,是通過工作可以找到某種快樂。或許這個問題說的有點大,但在邰校長看來,這個應該成為每位教師的一個終極理想。
邰校長就經常對很多年輕的老師講:“每個人活著,都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你當老師要想發財,可能性不太大。到了三十歲左右,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應該明確自己的方向,有沒有自己覺得比當老師更適合的職業呢?如果沒有,那你就應該好好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到底怎么樣做,朝著某一方面做,才能讓自己的事業發展的更好。當然,養家餬口是我們任何人都逃脫不了的重任,但是在養家餬口的同時,我們怎么樣獲得工作中的快樂,這才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如何使老師心情舒暢地工作呢?這就涉及到了北京十五中的辦學理念:“教師與學生共時、和諧發展。發展立足人的差異性,努力激發人的成就感並促使其獲得幸福體驗,確立人的主體意識。”
在這一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學校不遺餘力地為每位老師的發展創設舞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學生與教師和諧發展過程中,把培養幽雅、寧靜的文化氣質,洋溢青春的精神,做有品質、飽滿的人,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努力促使教師與學生擁有寬廣的視野、獨立的人格、批判的精神、有品位的生活。
顯然,與以前的理念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在繼承了前任校長的辦學成績和成果的基礎上,邰亞臣把辦學理念表述的核心要義定位在一種寶貴的“共生”思想上,也即平等意識上。
“誰都不要說誰比誰強多少,老師也不能採取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方式。也許知識上老師會比學生領先一點,因為老師比學生先學,但是在道德層面,在文化藝術審美層面,難道說老師就一定比學生高一塊么?我看未必,甚至有些學生遠遠超過了老師,這是一個事實。
我一直在說,在知識方面只不過老師先學而已,這是共時、和諧發展的關鍵,即老師要想取得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一定是在於自身綜合素質全面的完善。每一位老師想要提升,包括在知識傳授,就要考慮如何將自己先於學生學到的知識,以一種更加溫暖的方式傳遞給他們。這才是很大學問的。依靠慣性,依靠以往的經驗,可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對老師們有所幫助,但解決不了其中的根本性問題。”
從現實層面上講,邰校長用了一個具體的例子向我們作了闡述。
在十五中,教師職稱的評定採用公開投票的方式進行。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職稱評定中,有一個英語水平很高的老師卻沒有被評上,但這位老師的英文水平在十五中學校是最高的。
為此,邰校長曾與這位老師有過一次促膝長談。
“你的英文水平是最高的,包括你的發音、你的表述。但是為什麼得不到學生的肯定呢?你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有一位老師跟你相比,他的英文水平相差很遠,但是這個老師能很快地抓住學生。這裡有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你是在用知識說話,而那個老師是在用整個人生說話。依我說,一個英文水平遠不及你的老師在那一站,他是在調集他所有的人生智慧來上這節課,而你僅僅以知識本身來上課。這就是你和那個老師的差別。
學生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學生的心靈是敏感的。學生更喜歡進行一種智慧的相互影響,更喜歡用一個人的生命跟另外一些生命產生關聯的老師。
你的英文水平或許真的是沒得說,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你應該把你的這些知識放在你整個生命當中。若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可能你會有不一樣的表現。這是我的心裡話。”
觀察學校老師業務的整體提升,邰亞臣就是從這個角度和老師們進行溝通:光靠知識的力量就太薄弱了,要放大自己的智慧,增加自己的人生厚度,這才是真正提升教育水平所必須依靠的東西。
邰校長說:“教師這個行業,有這樣一個功課必須得做,就是必須得先想個明白:在上課之前,每個老師必須要有一個全面性的思考,沒有思考就想把課上好,打死我也是不能相信的。在老師的頭腦中若不產生多次的激烈碰撞,將無法進行真正的深入思考。那么想成為一名優秀教師是絕對不可能的。當然,這僅僅是一個初級階段。”

成為優秀教師的必要條件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么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達到這一境界或者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擁有一個高素質的優秀教師隊伍。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呢?
在邰亞臣看來,優秀教師最重要的特徵是思考和表達,如果能再進一步就是寫下屬於自己的文字。十五中的所有促進教師成長的工作都是圍繞這三個方面來開展的。
思考是每個老師自己的事情,這有賴於他們的閱讀面,有賴於他們日常一點一滴的積澱。“今天的教師,精神荒蕪已經到了一個非常可怕的地步。可怕到什麼程度呢?以前,我們的老師一年能讀幾本書,現在讀完一本書的可能性都都很小了。
現在的老師都練成閱讀輕功了。大家都會輕鬆點閱,浮光掠影,點擊滑鼠就可以網路閱讀了。想了解什麼事情,只要在網上輸入這個事情、這本書的名字,有關這件事情的全部信息就都出來了,像這種快餐性的東西太多了,身邊有很多捷徑可以走,人們很容易就獲取這些信息,很難說從中獲得了多少智慧。
但真正的智慧,都在那密密麻麻的文字里,都在那一層一層的分析當中,都在那眼花繚亂的數字當中。只有眼睛真正透過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人才能變得與眾不同,才能變得和其他人不一樣,才有可能真正有屬於自己的東西流傳。”
邰亞臣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和應對的策略。
在一次會上,邰校長和十五中的老師們推心置腹地交流道,“說句不客氣的話,你們想從教學參考書中,從數學教學、物理教學、政治教學這些參考書中獲得靈感,啟發智慧,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你們最後掌握的基本上僅僅是方法而不是智慧,不是學養。
真正的學養,依賴於什麼呢?你們從一些文化層次比較高的報紙雜誌上去尋求靈感,才有真正的可能,才有可能解決你們學的問題,而那些參考書解決的是書的問題。這是我對現狀的一個憂慮,真心想清楚沒那么容易。想不清楚,就容易被眼花繚亂的信息迷惑的都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了,報紙上,網路上這個噱頭隨處可見。我們的精神趣味早已經被導向了被導演了。在有些評優課過程當中,好多都被演練成實話實說式,好多都被演練成開心辭典式。出現的這種狀況非常可怕”
如何才能找到合適的表達方式呢?
在前不久十五中舉行的一次詩歌節上,邰校長做了一個講座,他這樣說道:“你們小小年紀能對詩歌有這樣一個理解,我真的是感覺到非常欣慰。但是我提一個小小的意見:你們這種朗誦的風格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朗誦風格太相似了,你們能不能找到屬於你們自己的一種朗誦的方式呢?那個朗誦不見得是非常沉穩、激揚、跌宕起伏。”
接著,邰校長又說道,“我告訴你們我看到的最感動的一個朗誦,要按照現在社會的評價標準會說那叫什麼朗誦,這是我在視頻上看到的。那年好像是紀念海子逝世二十周年,在黑龍江哈爾濱一個地下歌廳里,一群文藝愛好者、詩歌愛好者,組織舉辦了一個朗誦詩歌會,朗誦的全是海子的詩歌,其中有一個中年男人說著一口非常標準的東北話,朗誦了海子那首《日記》,最後一句就是說‘姐姐,今夜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那腔調我真是沒法學,如果今天這段視頻要公開的話,你們肯定會覺得很可笑,但是當時的情景在我看來是最打動人的。那是屬於他的獨有的一種朗誦方式,這個東西只屬於他,不屬於任何一個人,他是出於對海子的一種理解和熱愛,包括他對詩的理解。雖然他國語不標準,帶著濃濃的東北味,但是他的情感表達的那么炙熱,我從他的眼睛裡看到的是他真正對那首詩的含義的理解。當然這和一個著名演員朗誦這首詩是根本沒法對比的,但這個社會最可怕的是大家都可能覺得那個演員朗誦的更好。我希望你們多思考,多感受,不要被一種標準所套牢,不要被一種東西強行的占據你們大腦的所有的細胞,把所有空間都交給他了,這是最危險的。”
新課程改革之後,十五中成立了一個“學校學術委員會”的組織。為什麼要成立這樣一個組織呢?就是為了針對新課程改革中所出現的學術問題,解決課程地位性衝突,這是一個半空間半官方的組織。
成員是從老師當中海選出來的,也就是誰要開一門課,誰要建設一門效率課程,必須經過學術委員會公開答辯。經過學術委員會投票認同才可以開課。“學術上的東西行或者不行,不是領導說了算,而是要依照學術標準,民主投票才能做出決定。”
“現在課改過程當中,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課程低水平重複建設。如果我們真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大部分都不能稱得上是課程,頂多就是講座的推砌,因為課程要有靈魂,你是要有邏輯遞進的,你是要有問題設定的,你是有作業跟進的。你沒有這個你敢叫課程?所以我們的學術委員會主要是解決這樣一個問題,”
同時,學術委員會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審議哪位老師可以在十五中的文化講壇開設講座。十五中文化講壇是一個任何人都可以就任何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地方,但做講座的老師需要具備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你要提交一個你的講座報告,向學校學術委員會提出申請,然後要通過學術委員會的答辯。學術委員會討論研究你的內容夠不夠分量,能不能講得精彩,決定你能不能上這個文化講壇。
到目前為止,十五中的文化講壇已經進行了十一講了,“是你把千萬人喚醒”、“越是古典越是現代”、“墮入地獄的天使”、“我受僱於偉大的記憶”、“讓美麗活著”等等不同主題的講座,都非常精彩。每一個人在做完講座以後都可以得到一枚徽章,這個徽章由十五中獨家設計,上面的字用純金打造。
在十五中,正是利用了這個舞台,真正把老師的興趣、愛好和他們思考在這個舞台上呈現出來,並帶來了不錯的效果。
如何幫助老師寫下屬於他們的文字?
十五中是通過一本書和兩本雜誌來實現的。叢書現在已經發行到第三本了。沒有任何門戶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提交任何內容到學術委員會審定。書沒有書號,是學校自己印製的,一般只發行兩千本左右,給老師五六百本讓他們饋贈親朋好友,交給學校一部分作為禮物,同時也作為學校的文化資源。今年可能還有兩本書要發行。
兩本雜誌,一本叫做《聽香》,一本雜誌叫做《微語》。《微語》定位於十五中老師日常生活的記載,《微語》已經發行十幾期;《聽香》是老師的學術雜誌,已經發行了三期。這些舉措,正是邰校長的辦學理念在隊伍建設上的具體實踐,成為學校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一個有效平台。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最根本的就在於老師們內在的精神世界的豐富,也只有這樣真正解決了教學水平提高的後續動力問題。
“如果我們要把思路定位在招數上、方法上,那很有可能就是一錘子買賣,沒有後續力量跟進。教師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就是要創造一個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創設一個精神自由生長的空間,從而才有可能帶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根本性提升。這一過程雖然很漫長,但是意義重大。”邰亞臣對未來充滿信心十足。

教學之法,本於人性

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變成單純學習知識。如果我們力求使兒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專注到功課上去,他的生活就會變得不堪忍受。他不僅應該是一個學生,而且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多方面興趣、要求和願望的人。 ——蘇霍姆林斯基
“廣義上講的中國人,狹義上講現在的學生,都不是他自己,都是別人眼中的他,什麼意思呢?就是現在的很多學生都是被規劃的,真的不是我危言聳聽。”邰校長不無擔憂的說。
為此,十五中曾經召開了一個家長論壇,邰亞臣做了一個主旨演講,其核心思想就是,“不要過早規劃孩子的人生,要讓孩子的人生留有一些懸念”。
“現在很多的家長,給孩子設定的發展目標就是:考上一個好的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掙很多的錢。這就是所謂的成功的標準。當然,這也是社會顛覆不了的真理。好工作、好大學、好的收入,這就是成功。倘若成功的標準是這樣的,那這個社會就完了。”
邰校長認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個精神世界,且不說成功到底定義成什麼,只抓住一點,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有的發展一定要立足人的差異。
十五中的獎學金,從來都不只是獎勵給成績優秀的學生,獎勵成績優秀的學生只占一小部分,學校的獎學金體系大部分都獎勵給那些在文藝、體育、科技、發明創造和社會公益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這些方面具有獨特能力的學生都有機會獲獎。每年的獎學金體系發放名額在100名以上,金額在10多萬元。雖然,這個獎學金體系還是遠遠不夠的,還不能讓所有的孩子都獲得成就感,但是相比較之前的一些做法已經有了一些進步,也很欣慰了。因為,它傳遞出一個信號,就是並不是只有那些學習好、聽話的孩子才能獲得獎學金,很多的學生能夠通過不同的渠道得到肯定。
這么多年來,邰校長在十五中做的最重要的一項成就,就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對人的評價標準。現在十五中的學生唱歌唱得好,很有面子;在體育上有水平,也有相當的認可度的;那些喜歡做志願者的學生,也照樣有承認他的舞台,這是尊重人性的具體體現。
在十五中,學生們自我展示的空間很大,自我發展的機會很多。
首先是一年兩次的運動會。雖然爭議非常大,但是在邰校長的力挺下,依然進行著。最讓邰校長最驕傲的,還要數十五中的午間音樂會。其目的就是想打造一個大眾的精品文化。現在,十五中的特長生很多,彈鋼琴的、拉小提琴的、唱歌的等等。為了給他們一個展現的機會,學校利用中午的時間,不定期的舉辦小型音樂會。四五個人就搭一台戲,四十分鐘演完,到目前已經舉行了十八期,效果非常好,即便有些水平一般,但其中也不乏學校自己的“鋼琴王子”等頂尖高手的光彩綻放。邰校長看重的是學生的感覺,這是一種意義上情調培養,一種精神領域上別樣的空間。
還有一個品牌學生活動,就是十五中的學生講壇。“我可以很自豪地講,學生的表達水平是不亞於老師的,登上講壇的學生講社會時政,講收藏鑑定,講學術領域等等,他們講的頭頭是道。學生講壇和老師講壇一樣,要帶徽章,現在已經進行了十六講了,水平非常高。”
目前,十五中已有午間音樂會、午間劇場、詩歌節、英語周、藝術節、科技文化節、周口店野外考察、心理文化周等多個文化品牌,還有合唱節、足球聯賽、籃球聯賽、元旦晚會等等,十五中的學生會主席競選和主持人大賽更是體現了智慧的現場感。總之,通過這些活動,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們走向更多的舞台,讓他們的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目前學校擁有奧林匹克機器人競賽、數學知識套用與建模、電影與寫作、讀詩與成長、生命倫理學、生活中的化學、社會與自我、素描實踐、攝影技藝、板球、擊劍等四大類七十多門特色校本課程。
對應於十五中的辦學理念,“每一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立足差異,獲得成就感,尋求幸福體驗,知道你是誰”,這就是邰亞臣校長為學生們所作的一系列工作。最後的目標就是如十五中的校徽LOGO所表示的,“做有品質、飽滿的人”。
“學習成績差不丟人,真的不丟人,因為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就是學習能力超前。如果一個學生經過自己所有的努力,成績還是比別人差,他依然可以從其他方面肯定自己,這是一個真理,不是一個大道理。任何一個人都有別人不能取代的優點,關鍵是你要靜下心來尋找,你一定要擁有寬廣的視野、獨立的人格、批判的精神,努力過有品位的生活,你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觀念說服。”
“在我看來,教育最高貴的地方在於什麼?不在於成功;教育最終極的使命,是怎么樣在成長的道路上發現自己,這個才是我們要完成的最根本最偉大的任務。”
一個人以及大多數——

北京十五中校長邰亞臣推薦的四本書

1.《梵谷傳》 歐文·斯通/著

當梵谷成為藝術和商業價值的標籤之後,對於梵谷的真正理解似乎就成了一件多餘的事情。只有當你閱讀了梵谷短暫的一生,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苦難,才能對人性有更多的認識,才能知道梵谷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偉大,更燦爛。

2.《沉默的大多數》 王小波/著

讀王小波的文字,我想到歌手許巍所唱《藍蓮花》中的一句歌詞:“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笑中帶淚的調侃中折射出他做人的純正趣味。

3.《一個人的村莊》 劉亮程/著

這是迄今為止我讀到的最不一樣的文字,沒有沉甸甸的理念,沒有深邃的思考,只有平淡甚至是一點點慵懶的說話,但在他閒適的世界裡,我聽到了不同生靈不同凡響的聲音,這聲音很可能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發出的:“草大概用五年時間,長滿被人剷平踩瓷實的院子。草根蟄伏在土裡,它沒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窺聽地面上的動靜。一年又一年,人的腳步在院子裡來來去去,時緩時快,時輕時沉。終於有一天,再聽不見了。草根試探性地拱破地面,發一個芽,生兩片葉,迎?0?1風探望一季,確信再沒杴來鏟它,腳來踩它,草便一棵一棵從土裡鑽出來。這片曾經是它們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樣地聳著一間土房子。而房頂的大木樑中,幾隻蛀蟲正悄悄幹著一件大事情。它們打算用八十七年,把這棵木樑蛀空。然後房頂塌下來。”

4.《我的哈佛歲月》 李歐梵/著

品味李歐梵的哈佛從教歲月,我才真正體會到學術可以如此的優雅。作為一名教師,在今日中國教育的現實環境下,我們可能更多感受到的是沉重,但我們內心深處都有屬於自己的“哈佛歲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