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烏里寒鴉

達烏里寒鴉

達烏里寒鴉(學名:Corvus dauuricus):小型類,體長30-35cm。全身羽毛主要為黑色,僅後頸有一寬闊的白色頸圈向兩側延伸至胸和腹部,在黑色體羽襯托下極為醒目。

棲息于山地、丘陵、平原、農田、曠野等各類生境中,尤以河邊懸岩和河岸森林地帶較常見。常在林緣、農田、河谷、牧場處活動,晚上多棲於附近樹上和懸岩岩石上,喜成群,有時也和其他鴉混群活動。主要以螻蛄甲蟲金龜子等昆蟲為食。

分布於中國、中亞和東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和葉尼塞河往東經貝加爾湖、蒙古到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和朝鮮。越冬於朝鮮、日本、琉球群島和中亞南部、土耳其。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鑑別,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達烏里寒鴉雌雄羽色相似,額、頭頂、頭側、頦、喉黑色具藍紫色金屬光澤。後頭、耳羽雜有白色細紋,後頸、頸側、上背、胸、腹灰白色或白色,其餘體羽黑色具紫藍色金屬光澤。肛羽具白色羽緣。
幼鳥前額、頭頂褐色具紫色光澤。後頸、頸側黑褐色。背、肩、翅、尾深褐至黑褐色,領圈蒼白色。下體褐色至淺褐色,各羽羽端綴白色羽緣。當年幼體在秋季換羽後直到第二年秋季換羽前全黑色。
虹膜黑褐色,嘴、腳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90-235g,♀191-285g;體長♂308-350mm,♀300-338mm;嘴峰♂24-34mm,♀25-31mm;翅♂210-260mm,♀205-265mm;尾♂120-148mm,♀118-156mm;跗蹠♂37-50mm,♀35-48mm。(註:♂雄性;♀雌性)

近種鑑別

相似種寒鴉後頸灰白色頸圈不延伸至胸和腹部,胸和腹均為黑色,頸圈呈半環狀,明顯與之不同。白頸鴉外形雖然與之更為相似,但白頸鴉白色頸環僅延伸至胸部,腹部仍為黑色,而且體型明顯為大,分布區亦不同,二者在野外不會混淆。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山地、丘陵、平原、農田、曠野等各類生境中,尤以河邊懸岩和河岸森林地帶較常見,夏季也上至 1000-3500m的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等中高山森林林緣、草坡和亞高山灌叢與草甸草原等開闊地帶,秋冬季多下到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有時也進到村莊和公園。

生活習性

遷徙:在中國繁殖的達烏里寒鴉均為留鳥,部分冬候鳥
食性:主要以螻蛄、甲蟲、金龜子等昆蟲為食,也吃鳥卵、雛鳥、腐肉、動物屍體、垃坡、植物果實、草子和農作物幼苗與種子等其他食物,食性較雜。達烏里寒鴉主要吃昆蟲、穀物、漿果等,也會跟其他鴉科鳥類一樣吃動物屍體和搶別的鳥類的鳥蛋吃。
習性:常在林緣、農田、河谷、牧場處活動,晚上多棲於附近樹上和懸岩岩石上,喜成群,有時也和其他鴉混群活動。叫聲短促、尖銳、單調,其聲似‘garp-garp’,常邊飛邊叫,甚為嘈雜。主要在地上覓食,有時跟在犁頭後啄食,性較大膽。
達烏里寒鴉在冬季喜歡集群活動,一群可以由幾十隻到數百隻個體組成,多則可達數萬隻。想像一下數萬隻達烏里寒鴉邊發出降調“啊啊”的叫聲邊從你的頭頂或者遠方天空中飛過,形成一大團延綿不絕的黑霧,全部飛過去甚至需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場景。實際上這樣壯觀的景象是可以在冬季看到的,無論在城市還是郊區,冬季都有機會看到成群的寒鴉飛過。
叫聲:飛行叫聲為chak,同寒鴉。其他叫聲也相同。

分布範圍

原產地:中國、日本、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韓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旅鳥:丹麥、法國、中國香港、哈薩克斯坦、荷蘭。
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盟和東南部赤峰、河北、北京、河南、山東、山西、青海、甘肅,往西至新疆東部哈密,往南至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芒康和昌都地區。部分在中國東北南部、華北、華東、長江流域、東南沿海和西藏南部地區越冬。
達烏里寒鴉分布圖達烏里寒鴉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懸崖崖壁洞穴中,也在樹洞和高大建築物屋檐下築巢。成群在一起營巢,有時亦見單對在樹洞中或樹上營巢的。巢外層為枯枝,內層為樹皮、棉花、纖維、羊毛、麻、人發、獸毛、羽毛等柔軟材料。每窩產卵4-8枚,多為5-6枚,卵藍綠色、淡青白色或淡藍色,被有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紫色或暗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31-35mm×21-27mm。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達烏里寒鴉在中國分布較廣,種群數量較豐富。但近十多年來,由於農藥和殺蟲劑的大量使用,引起環境污染,致使種群數量明顯下降,原來較常見的一些地方,如今也很少見。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