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爾頓原子結構模型

英國科學家道爾頓認為每種單質均由很小的原子組成,不同的單質由不同質量的原子組成。道爾頓認為原子是一個堅硬的實心小球。認為原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爾頓原子結構模型
  • 外文名:Dalton's atomic structure model
  • 提出者:道爾頓
  • 提出時間:1803
原子模型,理論內容,理論發展,道爾頓簡介,

原子模型

原子的結構 --核外電子---中子----質子
英國自然科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原子的理論模型

理論內容

他的理論主要有以下三點:
①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種元素的原子的各種性質和質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
雖然,經過後人證實,這是一個失敗的理論模型,但道爾頓第一次將原子從哲學帶入化學研究中,明確了今後化學家們努力的方向,化學真正從古老的鍊金術中擺脫出來,道爾頓也因此被後人譽為“近代化學之父”

理論發展

18世紀末,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對物質化學成分和化學反應過程的研究只有深入到物質結構領域,才能進一步獲得成效。英國科學家道爾頓(Dalten 1766—1844)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說發展為科學的原子理論,為近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恩格斯曾譽稱他為“近代化學之父”。
道爾頓原子結構模型

道爾頓簡介

約翰·道爾頓(公元1766~公元1844)英國科學家,在19世紀初把原子假說引入了科學主流。他所提供的關鍵的學說,使化學領域自那時以來有了巨大的進展。 附帶一提的是道爾頓患有色盲症。這種病的症狀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開始研究這個課題,最終發表了一篇關於色盲的論文──曾經問世的第一篇有關色盲的論文。道爾頓作為一個身患色盲的人,能夠做出如此偉大的成就,更讓後人感受到了一位科學巨人的偉大光輝。
道爾頓一生勤奮好學,認真進行科學實驗,自製簡單的氣壓計、溫度計等儀器,分析從鄉村、城市、高山、深谷等地收集到的空氣樣品。雖然他不是一位分析化學家,但是他卻從自己的實驗結果中得出所有來自不同地方的空氣組成都是一致的結論。他向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水和油混合後,油比較輕,浮在上層,水較重,沉在下面。而為什麼空氣中不同輕重的氣體能夠均勻混合呢?他認為這是由於空氣不停地流動,從一個地方流向另一個地方的緣故。由此,他想到了古代自然哲學中物質組成的原子說。經過他不斷的實驗探索,1803年提出原子論:①元素的最終組成稱為簡單原子,它們是不可見的,是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毀滅和不可再分割的。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狀、質量及各種性質都是相同,不同種元素的原子在形狀、質量及各種性質上則各不相同。每一種元素以其原子的質量為其最基本的特徵。③不同元素原子以簡單數目的比例相結合,就形成化學中的化合現象。化合物的原子稱為複雜原子。複雜原子的質量為所含各種元素原子質量之總和。同一化合物的複雜原子,其形狀、質量和性質也必然相同。儘管道爾頓的原子論的觀點有多處不妥之處,但正是它使化學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