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脫

道德推脫

道德推脫(Moral Disengagement)作為一種個體特定的認知傾向,影響著個體的道德行為,也是認知失調理論在道理心理中的一個運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道德推脫/道德脫離
  • 外文名:Moral Disengagement
  • 測量工具:道德推脫問卷
一、道德推脫的概念,二、推脫機制,1、道德辯護,2、委婉標籤,3、有利比較,4、責任轉移,5、責任分散,6、忽視或扭曲結果,7、非人性化,8、責備歸因,三、道德推脫的影響因素,1、人口統計學變數,2、個體心理因素,3、環境因素,四、道德推脫測量,

一、道德推脫的概念

Bandura(1986)從社會認知理論的角度首先提出了道德推脫(Moral Disengagement)概念,並試圖運用道德推脫來解釋為什麼個體在做出不道德行為後甚至不會產生應有的心理內疚和痛苦的反應。道德推脫是指提產生一些特定的認知傾向,這些認知傾向包括重新定義自己的行為使其傷害性顯得更小、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在行為後果中的責任和降低對受害者痛苦的認同(Bandura,1986,1990,1999,2002)。在中國,也有學者將道德推脫譯為道德脫離,兩個概念的內涵是一致的,只是翻譯上有所不同。

二、推脫機制

1、道德辯護

道德辯護:改變自身對事件的解釋或評價,以便之後再為自己的行為辯護。

2、委婉標籤

委婉標籤是指個體的行為受到大家譴責時,就用中立的語言使行為在道德上看上去不那么有害甚至是有益的,屬於自我欺騙策略。委婉標籤的表現,無論在社會領域出現的企業的不道德行為,還是在政治領域出現的促進官員的腐敗行為,都表現得很具有典型性。

3、有利比較

有利比較是個體使原來不被接受的不道德行為看起來變得更可以被結束,就採取與更有害行為作比較的方法。有利比較的表現較有代表性的是出現在私人的領域上,人們或多或少會出現不道德的行為,然而在受到大眾指責,不被大眾所接受的時候,就和更有害的行為進行比較,使其的不道德行為看上去沒那么具有危害性。

4、責任轉移

責任轉移是指個體在不道德行為發生時,會推卸不道德行為中承擔的責任,並把其歸因於他人。責任轉移時一種推卸責任的表現,它較明顯的表現是在政治領域中出現的正負的責任轉移和文化領域中圖書館的責任轉移。

5、責任分散

責任分散是在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導致個體在面對緊急情景時,所需承擔的責任相應減少。我們把眾多的旁觀者見死不救的現象稱為責任分散效應。責任分散的表現在我們指責他人見死不救、道德淪喪、冷酷無情的時候,我們應該用責任分散的心理來理解他們的援助行為,在不同場合表現會差別很大。如果是一個人遇到緊急情況,他會因見死不救付出很高心理代價,產生罪惡感,他會意識到責任給予幫助。而如果有許多人在場的話,幫助求助者的責任就由大家來分擔,造成責任分散,從而產生一種“我不去救,由別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體冷漠”的局面。

6、忽視或扭曲結果

忽視或扭曲結果是指個體做了不道德的行為也不會自責,是因為他們對特定行為造成的結果的忽視或扭曲。

7、非人性化

非人性化是指個體對一些人進行長期傷害,因為在認知上對這些人進行了價值貶低,他們的內部的道德標準和自責不被激活。

8、責備歸因

責備歸因是指為了是自己免除應承擔的責任,因此就對受害者所犯的過錯進行羅列。

三、道德推脫的影響因素

1、人口統計學變數

在人口統計學變數方面,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是主要的影響因素。有研究表明,男性的道德推脫水平顯著高於女性。另外,受教育程度也是影響個體道德推脫的重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低,其道德推脫水平越高,相反,受教育程度越高則道德推脫水平越低。

2、個體心理因素

目前對道德推脫的個體因素影響研究主要集中在個體移情、道德認同、責任心、自尊等因素。移情和道德認同對個體的道德推脫水平產生顯著影響,移情和道德認同會降低個體的道德推脫水平。有研究表明,責任心強的個體更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能有效減少道德推脫現象。另外,對高中生道德推脫與自尊之間關係的研究發現,自尊與道德推脫呈現負相關,自尊感越強的個體,其道德推脫水平越低。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父母教育方式、家庭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等。研究表明,積極的父母教育方式會對兒童道德推脫水平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不同父母教養方式下的個體,其道德推脫存在顯著差異,忽視型家庭中的青少年道德推脫水平最高,權威型家庭中,其道德推脫水平最低。除了家庭因素,社會因素也會顯著影響道德推脫水平,例如工作環境等。

四、道德推脫測量

為了對道德推脫的概念進行測量,Bandura等人編制了32條目的道德推脫,八個道德推脫機制的每個機制下包含4個條目,如“為保護朋友而大打出手是無可厚非”,問卷採用李克特3點評分(“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他們針對兩個不同樣本的研究均發現問卷為單維結構,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為了更好地研究我國的道德推脫情況,王興超等人以大學生為樣本對道德推脫問卷進行修訂,檢驗其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信效度。結果顯示,道德推脫與大學生學術欺騙行為有顯著的正相關且與道德認同有顯著的負相關,進一步顯示道德推脫問卷具有良好的效標效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