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醒師

遂溪醒師

遂溪醒獅表演始於明清時期,是一種地道的廣東省漢族民間舞蹈,是廣東舞苑中的一寶。漢族傳統民俗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200多年來,凡逢年過節、喜紅慶典,都用醒獅助興,祈求平安吉祥,醒獅表演成為當地乃至湛江市民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活動。遂溪縣因勢利導,加強組織、積極扶持,全縣民間醒獅表演活動空前活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遂溪醒師
歷史起源,獅舞發展,表演形式,獲獎記錄,

歷史起源

2014年,遂溪縣先後6次舉行規模大、檔次高的歌舞醒獅表演活動,並多次組織醒獅團參加市、省以至國際性的民間醒獅表演賽。中央電視台攝製組曾先後兩次到該縣拍攝民間醒獅活動並作專題播出。
遂溪醒師

獅舞發展

廣東遂溪醒獅到2015年,該縣民間醒獅團有360個,其中高樁獅38個,地獅258個,隊員13885人,其中尤以黃略文車、許屋的醒獅隊水平最高。這支隊伍,活躍在我市城鄉乃至廣西、海南等省區、市和國際舞台。 苦練功躍向世界,該縣各醒獅團為了提高表演技藝,苦練“獅”功,在高難度技巧上不斷突破,向高樁表演發展,特別是該縣的文車許屋龍灣、台嶺等高樁獅,其表演驚險無比,扣人心弦。

表演形式

作為一種漢族民俗文化,遂溪 湛江遂溪醒獅民間醒獅的表演形式,一般分為傳統獅和高樁獅。傳統獅以地上裝設的凳、桌、梯和配以盆、桶、籮等物品表演為主。高樁獅則在傳統套路上,加以發揮提升,在製作一條長達巧米、高近3米的高低錯落的樁柱上表演,更顯驚險高難。傳統獅套路程式:醒獅、眨眼、抹眼、搔首、舔毛、洗面、飲水、戲水、過橋、上山、采青、吞青、下山、回橋、收式。高樁獅套路程式:醒獅、出洞、起步、環步、探樁、上樁、過樁、越樁、采青、吞青、碎青、吐青、回樁、一飛樁、下樁、拜謝、回洞、收式。樁陣的高低裝置,是根據套路、動作、編排、舞獅者的體能、功底技巧而設計。一般來講,套路程式都有其主題名稱,如傳統獅:“橋底尋寶”、“步步高升”、“驅邪納福”、“五穀豐登”、“金玉滿堂”、“前程錦繡”等。高樁獅則多稱謂:“迎風博浪展英姿”、“無限風光在險峰”、“攀崖飛澗競風流”、“追星趕月采靈芝”、“ 廣東遂溪醒獅紅土醒獅顯雄風”等。遂溪民間傳統獅表演的項目一般分慶賀、競技、聯誼、驅邪、陣式和演藝等六類。慶賀:由1--2隻獅口含金條、金錢、金磚、元寶、玉器等道具,拼砌成主家姓氏或福、祿、壽、喜等吉徉語句和圖案,以示恭賀。競技:由兩個或多個獅班同台獻藝,好勝爭強,各顯高難靈巧之獅藝,以求名揚鄉里,稱霸獅壇。聯誼:兩班或多個獅班同台表演,結友聯誼。點香交拜,群獅起舞,同慶共樂。驅邪:醒獅以蠍子、娛蛤、毒蛇、蜘蛛、青蟹等邪毒物類,對照生辰八字相剋或對人對事降咒設局給予撕咬、肢解、吞食,以求達其驅邪鎮惡之目的。陣式:由主家的獅班為應邀前癱的各個獅班設下陣式,各獅班又按獅壇規矩以不同招式套路技藝破陣,表演時配鼓樂、族旗、吶喊,場面氣氛熱烈。陣式有梅花陣七星陣八卦陣、蟠龍陣等討演藝:表演醒獅的各類采青套路,如采橋青、盤凳青、雲梯青、三山青、樓台青、高桿青、八卦青、椰子青、靈芝青、撈月青等一百二十多種。亦有主家故意設定障礙與陣式,考驗獅班的采青技藝。

獲獎記錄

2007年,黃略文車醒獅團參加廣東省首屆民間醒獅表演獲金獎,還獲得國際醒獅邀請賽銀獎和最佳創新獎;黃略鎮龍灣女子醒獅團參加廣東省民間醒獅藝術表演賽,獲銀獎和最佳巾幗風采獎;許屋的 廣東遂溪醒獅醒獅團高樁表演難度更大、技巧更高。2007年7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與以色列國海法市簽定契約,委派許屋醒獅團到該國參加大型文藝交流活動,雖因“非典”影響未能成行,但許屋醒獅團已揚名海外。7月底,許屋醒獅團將赴上海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和10月份的上海旅遊節演出。過去在街頭巷尾、走村串戶表演的醒獅團已經走出家門,登上國際舞台。湛江遂溪醒獅應邀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的表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