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不讀史記

宋荔裳方伯在塾讀書時,有岸然而來者,則一老甲榜也。問:“小兒讀何書?”以《史記》對。問:“何人所作?”曰:“太史公。”問:“太史公是何科進士?”曰:“漢太史,非今進士也。”遂取書閱之,不數行,輒棄去,曰:“亦不見佳,讀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進士不讀史記
  • 作者:宋荔裳
  • 發生年代:清代
  • 主要方向:教育
文章詳情,注釋,拓展練習,補充說明,評價,

文章詳情

譯文
宋荔裳(宋荔裳:宋琬,號荔裳,清代散文家。方伯:明清時對布政使這個官職的稱呼)在學堂里讀書的時候,有一個表情嚴肅的人走了進來,(一看)原來是一位進士。進士問他:“(你這個)小孩子在讀什麼書啊?”宋荔裳回答說在讀《史記》。進士問他:“什麼人所寫的呢?”宋荔裳回答說:“是太史公寫的。”進士(奇怪地)問道:“太史公是哪一科(中的)進士?”宋荔裳說:“太史公是漢朝時候的太史,不是現在的進士啊。”進士於是取過《史記》來看,看了沒幾行,就丟下書,說:“也不見得好,你讀它又有什麼好處呢?”就仰著頭走出去了。

注釋

1.宋荔裳:宋琬,號荔裳,清初散文家
2.方伯:明清時對布政使(官職)的稱呼
3.塾:學堂
4.岸然:嚴肅的樣子
5.甲榜:清朝科舉制度中進士的別稱
6.對:回答
7.遂:於是;就
8.數:幾
9.去:離開
10.亦:也
11.佳:好的;美的
12.益:好處

拓展練習

1.用現代文說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亦不見佳,讀之何益?
<也不見得有什麼好,讀它有什麼用處呢?
2.本文刻畫的老甲榜形象和我們課本中學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請舉一例,簡要說明理由。
范進(或“孔乙己”),深受科舉制度毒害。
3、本文的啟示:
要學以致用,不要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做學問要講求實用。

補充說明

(1)關於“太史公”:
《史記》約成書於前104年至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巨著後贈送給當時的大學者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馬遷的官職,“公”是美稱,“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誰的著作而已。
(2)關於“甲榜”:
清朝科舉,鄉試即舉人試,考取舉人的榜為乙榜;會試即進士會試,考取進士的榜為甲榜,分別為甲榜、乙榜,合稱“兩榜”。甲榜,是清朝科舉制度中進士的別稱。
(3)宋荔裳:宋琬,號荔裳,清代初散文學家。方伯:明清時對布政使(官職)的稱呼。
(4)老甲榜的形象:深受科舉制度毒害,很無知。
(見《資源與評價》語文五四制七年級上139頁》

評價

明清兩朝統治者規定,科舉考試中必須用八股文體作文章,文章題目都從四書中來,並且要求文義必須以朱熹的集注作為準繩。一些讀書人終其一生只在欽定的幾部書里討生活,以割裂經義為能事,不知《史記》為何書,不知太史公為何人,就毫不奇怪了。然而,這樣愚妄無知的人偏能金榜題名,這真是對科舉制度的莫大諷刺。表現的科舉制度毒害知識分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