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有益論

通貨膨脹有益論亦稱 “促進論”。認為通貨膨脹能促進經濟成長的理論觀點。這是以弗蘭克斯、西爾斯、巴伊爾和泰勒等人為代表的結構主義者的看法。在他們看來,資本主義經濟長期處於有效需求不足、生產要素尚未充分有效地使用、勞動者沒有充分就業的情況下,實際經濟成長率低於潛在的經濟成長率。因此,政府可以選擇通貨膨脹政策,實行財政赤字預算,擴大貨幣發行,增加政府的投資性支出,以擴大總需求,帶動總供給增加,從而刺激經濟成長。這樣,由於投資乘數的作用,在通貨膨脹的同時,實際產量也增加了。

對開發中國家來說,通貨膨脹有益論是以通貨膨脹可以作為一種起強制儲蓄作用的機制為前提的,在他們看來: ①一個缺乏充分稅收來源的開發中國家政府,可以從中央銀行借款作為財政融資的一種途徑,如果政府將這種借款 (通貨膨脹稅) 用於增加實際投資,同時採取措施保證私人部門的投資不會相應減少,那么這種通貨膨脹融資就會由於增加了實際投資而促進經濟成長。②在貨幣經濟中,通貨膨脹會引起收入從低收入部門向高收入部門的轉移,而高收入階層的邊際儲蓄傾向較高,因此通貨膨脹可通過提高社會儲蓄率而促進經濟成長。③社會公眾對通貨膨脹的預期調整較慢,工資上漲率會低於物價上漲率,工資低了,利潤就會相應提高,因此通貨膨脹可以提高私人部門投資而促進經濟成長。④由於結構剛性,開發中國家部門發展不平衡,瓶頸部門價格必將大幅度上漲,同時由於要素價格向下剛性和不流動性,瓶頸部門價格的上升不能被其他部門價格下降所抵消,要維持經濟成長,政府必須增加貨幣供給,經濟成長與通貨膨脹相互依存,如若制止通貨膨脹,經濟成長也就會停止。基於這些推斷,有益論者認為適度的通貨膨脹對經濟成長是有益的,能起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