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縣

通海縣

通海縣,隸屬於雲南省玉溪市,位於雲南省境中部偏南,杞麓湖畔的湖積平原上,石灰岩山地圍繞四周。總面積721平方千米。

截至2018年,通海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常住人口為31.04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2.3831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992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2.16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3.2247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15.1:37.5:47.4,全縣人均GDP達到36218元。

2018年11月,被科技部確定為首批創新型縣(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通海縣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雲南省玉溪市
  • 下轄地區:2個街道,4個鎮,3個鄉
  • 政府駐地:秀山鎮
  • 電話區號:0877
  • 郵政區碼:652700
  • 地理位置:雲南省中部
  • 面積:721平方千米
  • 人口:31.04萬人(2017年常住總人口)
  • 氣候條件: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河西大興福寺
  • 車牌代碼:雲F
  • 行政區劃代碼:530423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體育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安全生產,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方特產,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通海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民在杞麓湖畔生息、繁衍。
唐代南詔開“通海城路”,置通海鎮,設通海都督,統攝滇南地區,啟通海人文之風。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聯合三十七部,起兵滅楊乾貞的大義寧國,建大理國,通海屬大理國領地。
宋代,大理國在滇南置秀山郡,通海是郡治所在地,為滇南軍事、政治要地。
元代設臨安路,通海為路治所在地。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通海縣,置河西州,後又在河西北境之曲陀關置臨安、元江、廣西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
明代置通海御,在通海“戍兵屯田”。
民國相沿為縣。
1956年,原通海縣(1949年12月13日和平解放)、河西縣(1949年12月10日正式解放)合併稱杞麓縣,1958年華寧縣與杞麓縣合併稱通海縣,1959年原華寧縣從通海縣劃出。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通海縣下轄2個街道,4個鎮,3個鄉。通海縣人民政府駐秀山街道。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530423001000
秀山街道辦事處
530423002000
九龍街道辦事處
530423101000
楊廣鎮
530423102000
河西鎮
530423103000
四街鎮
530423104000
納古鎮
530423201000
里山彝族鄉
530423202000
高大傣族彝族鄉
530423203000
興蒙蒙古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海縣地處雲南省中南部、玉溪市東部,東與華寧縣接壤,西與峨山縣紅塔區相鄰,南與紅河州石屏縣建水縣交界,北與江川縣毗鄰。介於東經102°30′25″—102°52′53″,北緯23°55′11″—24°14′4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39.97千米,南北最大縱距36.15千米,總面積721平方千米。距雲南省會昆明市125千米,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紅塔區47千米。

地形地貌

通海縣地貌由盆地、中山、河谷三種組成。盆地區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坡度3—10度,海拔1796—1820米。地形呈東西闊、南尖、北微凸之蘑菇狀地勢南低北高,海拔最高點位於河西鎮螺峰山2443米,最低點位於高大鄉馬脖子1350米。

氣候特徵

通海縣地處亞熱帶半濕潤高原季風氣候區,在低緯度、高海拔地理條件的綜合影響下,受季風氣候的控制,形成了四季溫差小、早晚溫差大、乾濕季分明、雨熱同季、垂直差異顯著的低緯度高原季風氣候的特點。全縣境內多年平均降雨量 898毫米,多年平均氣溫 15.7℃,年日照時間2273.8小時。

自然資源

水資源

通海縣水資源總量 2.13 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徑流 1.59億立方米,地下水徑流 0.54 億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縣的主要水域,座落於通海盆地中偏東側,流域面積 370.5平方千米,水域面積 35.54平方千米,河流分為湖盆區內河和高大(曲江)河及其支流。主要湖盆區河流有中河、大新河。曲江河及支流有:曲江河、路南河、庫南河、大箐河、小三家河、改水溝和清水河。
麓湖畔麓湖畔

土地資源

截至2016年,通海縣林業用地面積42952.2公頃,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7.99%,全縣森林覆蓋率為51.50%,其中,有林地覆蓋率48.87%,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覆蓋率2.63%。全縣林木綠化率為54.97%,其中有林地覆蓋率48.87%,灌木林覆蓋率6.06%,四旁樹占地折算覆蓋率0.04%。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2518200立方米。其中:喬木林(含喬經)蓄積2511800立方米,占全縣活立木總蓄積的99.75%;疏林蓄積1310立方米,占0.05%;散生木蓄積1980立方米,占0.08%;四旁樹蓄積3110立方米,占0.12%。森林(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面積共40792.0公頃,按林種劃分,防護林面積25748.6公頃,占現有森林面積的63.13%;特用林面積511.4公頃,占1.25%;用材林面積11879.4公頃,占29.12%;薪炭林面積407.3公頃,占1.00%;經濟林面積2245.3公頃,占5.50%。生態公益林地面積為27957.6公頃,占全縣林地面積的65.1%;商品林地面積為14985.8公頃,占全縣林地面積的34.9%。

礦產資源

通海縣已發現各類礦產有20種,計有煙煤、泥炭、鐵、錳、銅、鉛、鋅、硫鐵礦、含鉀頁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砂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飾面用大理岩、磚瓦用粘土、磚瓦用頁岩、冶金用石英砂岩、建築石料用白雲岩、建築石料用石灰岩、建築用砂、地熱等。有各類礦床(點)地80個(含已上表礦產地4個),其中中型礦床6個,小型礦床8個,礦點66個。按勘查程度劃分,達詳查—勘探程度的9個,占總數的11.2%;達普查的55個,占總數的68.8%;其餘的16個為預查程度,占總數的20.0%。

人口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常住人口為31.04萬人,比上年增加0.0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27萬人,城鎮化率52.41%,比上年提高1.73%;出生率12.56‰,死亡率6.71‰,自然增長率5.85‰,比上年提高0.01個千分點。年末全縣2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3個鄉,49個村委會、27個社區居委會,331個村民小組、219個社區居民小組,361個自然村。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戶籍人口為102937戶289488人,分別比上年增加931戶1555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143342人,占總人口的49.5%,女性人口146146人,占50.5%;城鎮人口117679人,占總人口的40.7%;鄉村人口171809人,占總人口的59.3%;少數民族人口49052人,占16.9%。
2017年,通海縣出生人口3700人,出生率為12.22‰;年內死亡人口1803人,死亡率5.96‰;自然增長人口1897人,自然增長率6.26‰,比上年同期減0.47‰。全縣“三術”人數47728人,三術率為81.01%,比上年下降0.08%。全縣計畫生育率達97.41%,比上年提高0.28%。

經濟

綜述

2017年,通海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2.3831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6.9925億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42.1659億元,增長14.9%;第三產業增加值53.2247億元,增長10.8%。三次產業比重為15.1:37.5:47.4。一、二、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9%、49.6%、42.4%,分別拉動GDP增長0.9、5.8、5.0%。全縣人均GDP達到36218元,比上年增加3506元,增長11.4%。非公經濟增加值707215萬元,比上年增長12.4%,占全縣GDP的比重達62.9%,比上年上升0.3%。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通海縣共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44886萬元,比上年增長31.4%,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33736萬元,增長21.2%,占總投資的18.0%。其中: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完成730666萬元,增長34.1%,占總投資的98.1%;房地產投資完成14220萬元,減35.4%,占總投資的1.9%。按產業劃分:一產業完成58023萬元,減15.4%;二產業完成133736萬元,增長21.2%;三產業完成553127萬元,增長42.5%。
財稅收支
2017年,通海縣完成財政總收入88719萬元,比上年增長3.9%。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7782萬元,增長1.3%。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55790萬元,增長7.5%。稅收收入完成30930萬元,增長9.9%,其中:增值稅8961萬元,增長32.2%;營業稅:85萬元,減96.8%;企業所得稅1724萬元,增長6.4%;菸葉稅4385萬元,減10.0%。
2017年,通海縣地方財政總支出183862萬元,增長3.9%。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79971萬元,增長8.1%,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2963萬元,增長92.7%;教育支出45065萬元,增長16.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412萬元,增長19.1%;農林水事務支出60萬元,減99.7%;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支出16581萬元,減30.5%。
人民生活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782元,比上年增加2666元,增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51元,比上年增加1268元,增9.2%;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35122元,比上年增加1962元,增5.9%。

第一產業

2017年,通海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7756萬元,比上年增長6.0%。其中:農業(種植業)產值140122萬元,增長5.5%;林業產值2385萬元,增長31.3%;牧業產值140077萬元,增長6.4%;漁業產值2864萬元,增長0.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2308萬元,增長0.3%。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70625萬元,比上年增長6.0%。
種植業
2017年,通海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41.23萬畝,其中,糧食、油料、烤菸、蔬菜、花卉面積分別為9.66萬畝、1.03萬畝、4.94萬畝、24.61萬畝和0.69萬畝。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面積比例基本穩定在23:77。
林業
2017年,通海縣植樹造林7502畝,義務植樹60.84萬株,育苗1畝。
漁業
2017年,通海縣水產品產量3110噸,其中:杞麓湖產量1200噸。
通海縣秀山街道大樹社區航拍通海縣秀山街道大樹社區航拍

第二產業

工業
2017年,通海縣實現工業增加值367184萬元,增長14.3%,對GDP的貢獻率為42.6%,拉動GDP增長5.0%。74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43971萬元,比上年增長22.9%;完成工業增加值204258萬元,增長21.1%,實現工業銷售產值1130652萬元,增長24.0%,產銷率為98.8%,比上年提高0.9%。
建築業
2017年,通海縣建築業完成增加值55173萬元,增長20.0%。全縣具有資質等級證的建築、裝飾企業14戶,從業人員4239人,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0375萬元,增長40.1%。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7年,通海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118萬元,比上年增12.5%。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84487萬元,增長14.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1631萬元,增長10.4%。按消費形態分:餐飲收入112813萬元,增長10.3%;商品零售233305萬元,增長13.6%。完成菸葉收購總量685萬公斤,增長1.5%,收購總金額19933萬元,減10.0%,中上等煙比例達到95.30%,比上年降低2.36%,其中,上等煙比例66.13%,下降了4.98%。
對外經濟
2017年,通海縣完成進出口貿易總額15.3255億美元,減0.2%,其中,進口額實現186萬美元,增長4500%,出口貿易額完成15.3069億美元,減0.3%,淨出口為15.2883億美元,減0.3%。
招商引資
2017年,通海縣共引進市外到位資金58.91億元,增長35%,其中引進省外資金40.87億元,增長23%。
房地產業
2017年,通海縣施工房屋面積220.7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83.40萬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積200.47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83.15萬平方米,房屋竣工率90.8%。
郵電通信
2017年,通海縣郵電業務總量40724萬元;固定電話用戶達11658戶,其中住宅電話10628戶;行動電話用戶達333893戶;電話普及率111.4部/百人;網際網路寬頻網用戶58910戶。
旅遊業
2017年,通海縣接待國內旅遊人數413.82萬人次,接待境外旅遊者2969人次,全年旅遊總收入29.38億元。
金融業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44033萬元,增長3.7%,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090176萬元,增長6.0%。各項貸款餘額859732萬元,增長11.5%,存貸比為64.0%。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11.5千米。其中:國道40.6千米,省道74.5千米,縣道110.4千米,鄉村公路768.1千米。在公路總里程中,高速公路14.7千米,一級公路25.1千米,二級公路34.3千米,三級公路96.1千米,四級及以下公路841.3千米。
泛亞鐵路橫貫通海縣境。

運輸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機動車擁有量110405輛(含拖拉機),比上年增加1016輛,其中:汽車63140輛、大中小型拖拉機11046台、機車35408輛、掛車811輛。全縣公路營運貨車13968輛,噸位62262噸;營運客車227輛,客座5040座。公路運輸客運量完成281萬人,旅客運輸周轉量12921萬人千米;完成貨運量1709萬噸,公路運輸貨物周轉量286658萬噸千米。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7年,通海縣用於科技投入的資金3854萬元。申請專利182件,專利授權45件。新列入科技專項計畫項目77項,其中:國家級5項、省級25項、市級37項、縣級10項。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共有中、國小、中等職業學校共64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7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國小53所、國小教學點1個。全縣中、國小、中等職業學校班數961個,其中:國中班214個、高中班78個、職業高中班30個、國小班639個。全縣在校學生總數38393人,比上年減少596人,其中:普通高中4631人、國中10933人、中等職業學校1242人、國小21587人。全縣有幼稚園35所,班數317個,在園幼兒數10937人,比上年減少9人。全縣專任教師2790人,比上年增加99人,其中:普通中學1168人、中等職業學校61人、國小1292人、幼稚園269人。全縣畢業生人數9018人,比上年減少576人,其中:高中1496人、國中3438人、中等職業學校359人、國小372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9.98%,國小升學率95.06%,國中升學率66.2%,3-5歲兒童毛入園率99.67%。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有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鄉鎮(街道)文化站9個。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2個,保護單位1個;省級項目3個,保護單位1個;市級項目13個,保護單位1個;縣級項目5項,保護單位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6人,市級14人,縣級27人。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人口29.63萬人和29.85萬人,覆蓋率達95.46%和96.17%;調頻轉播發射台2座,調頻發射機7部,電視轉播發射台4座,電視發射機8部。年末全縣數位電視用戶數34576戶,其中,農村用戶數25271戶,城鎮用戶數9305戶。

體育事業

2017年,通海縣舉辦各種競賽活動14次,參賽人數12000人次;參加國家、省、市比賽328人次,獲一等獎18塊、二等獎17塊、三等獎30塊;向上級輸送運動員22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有醫療衛生機構199個,其中:醫療機構196個、預防保健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機構1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急救中心1個。在醫療機構中:醫院10個(其中:衛生部門所屬醫院3個,其他醫院7個);鄉鎮衛生院8個;工業、其他部門所屬醫務室及個體辦醫112個;村衛生室66個。全縣醫療機構有病床1375張,其中衛生部門所屬醫療機構有病床866張。全縣醫療衛生技術人員1967人,其中:衛生部門所屬機構衛生技術人員925人(包括契約工、長期臨時工)、其他機構及個體診所衛生技術人員1042人。全縣每千人擁有醫院病床4.53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6.48人。全縣傳染病發病率111.81/10萬。2017年(3+1模式)孕產婦系統管理人數3987人,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9.18%,建卡率100%,住院分娩率100%;7歲以下兒童保健人數22474人,保健管理率97.92%,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人數9921人,系統管理率97.45%,孕產婦死亡率24.93/10萬,嬰兒死亡率4.74‰,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23‰,出生缺陷發生率239.60/萬。

勞動就業

2017年,通海縣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102個,年末全縣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

社會保障

2017年,通海縣參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為23869人,其中:企業8644人,個體、自謀職業者9193人,機關事業單位603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4060人。參加城鎮鄉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76793人,其中:參保職工23997人,參保城鄉居民252796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18277人,生育保險職工人數15415人。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人數13223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有農村敬老院6個,有床位208張。全年為全縣4829戶5994人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戶提供最低生活保障金1993萬元;為337名在鄉復員、帶病回鄉人員發放324.7萬元定補金;為“三屬”、革命傷殘軍人及義務兵家庭、優撫對象發放撫恤、補助金568.34萬元,為18600人自然災害救濟對象安排口糧15萬公斤、提供救濟衣被2652件(條)、救助資金94.2萬元。投入小額信貸資金5萬元扶持1戶殘疾人;投入39.2萬元為71戶殘疾人改造危房;投入76萬元先後為126名殘疾人實施白內障手術,為10名裝配假肢,對20名殘疾兒童進行早期康復訓練。

基礎建設

截至2017年末,通海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8.70平方千米;縣城建成區道路長度75.46千米,道路面積104.82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333.62公頃,覆蓋率38.35%,園林綠地面積289.47公頃。

安全生產

2017年,通海縣安全生產死亡人數總計10人,其中生產經營性交通事故死亡5人。

歷史文化

通海縣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在杞麓湖畔生息;漢代開“麊泠水道”(即西南絲綢之路的一支);唐代置“通海都督”,開設“通海城路”;宋代設秀山郡;元代建“都元帥府”,設臨安路,統攝今紅河、文山一帶,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種手工業興起,成為滇南貨物集散中樞,海外物資集散運轉,商貿交易活躍而在雲南著稱。各時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讓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蘊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條件成就了通海“禮樂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譽,名山秀水孕育出人文薈萃,通海明清兩代就有舉人230餘人、進士44人,選入翰林院4人,且大都出省為官。先後榮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物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 等榮譽稱號。
通海縣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序號
項目名稱
級別
類別
屬地
責任單位
1
通海高台
國家級
民俗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
妙善學女子洞經音樂
國家級
傳統音樂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3
者灣書畫之鄉
省級
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之鄉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4
高蹺舞獅
省級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5
滇南石獅
省級
傳統美術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6
五山腔
市級
傳統音樂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7
碗燈舞
市級
傳統舞蹈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8
揚琴
市級
傳統曲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9
木雕槅子門
市級
傳統美術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0
豆末糖製作技藝
市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1
銀飾製作技藝
市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2
蒙古族“魯班節”
市級
民俗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3
《段思平在通海的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4
《神僧畔富和落水洞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5
《禮樂名邦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6
《馬刨泉的傳說》
市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7
興蒙鄉蒙古族文化保護區
市級
傳統文化保護區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8
《曹家大院》
市級
其他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19
回族“蔡老祖師”的傳說
縣級
民間文學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0
涌金寺古柏閣
縣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1
通海縣文廟
縣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2
通海縣納古鎮傳統工藝“刀具”
縣級
傳統技藝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23
蒙古族服飾“三疊水”
縣級
傳統服飾
通海縣
通海縣文化館

風景名勝

通海縣
秀山通海秀山,垂直高度不過200餘米,方圓距離也不過兩公里多,卻因山色景致秀雅不群,人文景觀氣韻不凡而名冠滇中南。在《大明一統志》里,秀山被列為雲南四大名山,與昆明的金馬山、碧雞山、大理的點蒼山齊名。相傳漢昭帝時,㽛(缺字:左“田”;右“句”)侯毋波治理通海,頗能施惠於民,且最早在秀山辟園林,與民同樂;到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南詔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在會盟三十七部討伐東川節度使楊乾貞前,曾在秀山神祠卜問凶吉, 段思平滅楊乾貞大義寧國後,建大理國,特在秀山還願建 町王廟紀念毋波,並改通海郡為秀山郡,秀山之名應是從此而始。
通海縣
三聖宮三聖宮通海縣楊廣鎮小新村,距縣城6千米。三聖宮始建於元末,歷經明清歷代重建重修,現為清初和清末的建築。寺中保存下一堂(六扇)木雕槅門,出自清末滇南木雕藝術家高應美之手,槅子門中的構圖、布局、人物造型,被省內外學者稱之為“海內第一木雕”。三聖宮布局為三進式兩院,由大殿、後東西兩廂、中殿、前東西兩廂、前殿(重檐)及前、中、後的六個躲間組成,外設圍牆並呈船形,牆外雙溪環繞而過。199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海縣
白龍寺白龍寺位於秀山後面,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因為寺旁有一泉水,古人就建此寺並塑龍王像供於寺中。白龍寺屬一進院前後各三間夾四耳、寺內保存一塊明代碑刻,碑陰記錄了當時海貝巴(貝幣)的捐贈情況。上世紀80年代在白龍寺下開闢了茶花園、牡丹園、蘭花園,總占地8000多平方米。
秀山古建築群於上世紀1987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海縣
通海文廟通海文廟位於通海縣城南隅、座落於秀山之麓,南北向。為中軸線分幢迭起單體組合式古建築群,由紅牆(長65米、厚1.9米、高8米)泮池、文明坊、忠烈祠、節孝祠、大城門、鄉賢、名宦祠、東廡、西廡、大城殿、鐘鼓樓、崇聖祠、尊經閣組成,總占地1.2萬平方米。通海文廟始建於元代,於明萬曆遷建今址,現存建築為清初康熙、雍正之物。清朝時期,在通海廟學中曾經培養出朱嶟(禮部尚書),公孫翰林的董玘、董健,有名書法家闞禎兆等。通海文廟於上世紀1998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通海縣
豆沫糖
豆沫糖是雲南通海的傳統產品,清代已遠近馳名,已有兩百多年歷史。“香甜酥脆,入口無渣”,確非過譽,選用優質黃豆作為主要原料,另加白糖、飴糖等精工製成。層薄如紙,色白如乳,食用起來,甜而不膩,松酥、香脆,十分爽口。曾被國家評為“優質產品”,遠銷省內外。
通海縣
通海醬菜
通海醬菜有著悠久的歷史,產品分為:小米辣、泡椒系列、冬菜、蕌頭、野山椒、蒜苔、芥菜、姜塊、洋姜、大頭菜、醬油、花椒油等100多個品種。大頭菜榮獲國家八部委舉辦的《中國婦女兒童用品四十周年博覽會》銅獎。遠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已覆蓋全國95%的市場,年銷售收入近億元。
通海縣
通海甜白酒
通海甜白酒是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的特產。通海甜白酒主要採用糯米釀造而成,營養豐富,色澤金黃,清涼透明,口感醇甜,糯米甜酒特有的香氣,風味獨特,老少皆宜。曲陀關是通海歷史文化勝跡之一,如今因盛產甜白酒而留名。曲陀關具有悠久的甜白酒生產歷史,是通海縣有名的甜白酒之鄉。有30多戶生產經營戶,年產值達近千萬元,甜白酒成為了通海縣的特色產品之一。

城市榮譽

通海縣先後榮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物先進縣”、“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楹聯文化縣”、“中華詩詞之鄉”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