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貧賦

《逐貧賦》是漢代辭賦家揚雄晚年的作品。這是一篇寓言賦,通篇用“揚子”和“貧”主客對答的形式,前一部分寫主人的怒斥,展現出“外我”的形象,後一部分以“貧”的反駁曲盡其情,寄託“內我”的精神世界。全賦構思奇異,莊諧相生,情節結構完整,人物個性突出,寓意雋永而耐人尋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逐貧賦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揚侍郎集
  • 文學體裁
  • 作者:揚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逐貧賦
揚子遁居,離俗獨處。左鄰崇山,右接曠野,鄰垣乞兒,終貧且窶1。禮薄義弊,相與群聚,惆悵失志,呼貧與語:“汝在六極2,投棄荒遐。好為庸卒3,刑戮相加4。匪惟幼稚,嬉戲土沙。居非近鄰,接屋連家。恩輕毛羽,義薄輕羅。進不由德,退不受呵。久為滯客,其意謂何?人皆文繡,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獨藜飧5。貧無寶玩,何以接歡?宗室之燕,為樂不盤6。徒行負笈7,出處易衣8。身服百役,手足胼胝9。或耘或耔,沾體露肌。朋友道絕,進宮凌遲10。厥咎安在11?職汝為之12!舍汝遠竄,崑崙之顛;爾復我隨,翰飛戾天13。舍爾登山,岩穴隱藏;爾復我隨,陟彼高岡14。舍爾入海,泛彼柏舟15;爾復我隨,載沉載浮16。我行爾動,我靜爾休。豈無他人,從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復久留!”
貧曰:“唯唯。主人見逐,多言益嗤17。心有所懷,願得盡辭。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堯,誓為典則18。土階茅茨,匪雕匪飾。爰及季世,縱其昏惑。饕餮之群19,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驕。瑤台瓊榭,室屋崇高;流酒為池,積肉為崤20。是用鵠逝,不踐其朝。三省吾身,謂予無諐21。處君之家,福祿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習焉;寒暑不忒22,等壽神仙。桀跖不顧,貪類不乾。人皆重蔽23,予獨露居;人皆怵惕24,予獨無虞!”言辭既磬25,色厲目張,攝齊而興26,降階下堂。“誓將去汝,適彼首陽。孤竹二子27,與我連行。”
余乃避席,辭謝不直:“請不貳過,聞義則服。長與汝居,終無厭極。”貧遂不去,與我游息。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窶(jù),貧寒。
  2. 六極,東西南北上下,指宇內。
  3. 好為庸卒,常為別人的傭工、僕人。
  4. 刑戮相加,屢遭懲罰。
  5. 藜飧,以野菜為食。
  6. 盤(pán),快樂。
  7. 徒行負笈,步行求學。
  8. 出處易衣,家中窮得僅有一件衣服,誰出門誰換上。《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
  9. 胼胝(piánzhī),老繭
  10. 凌遲,衰退,此謂仕途坎坷。
  11. 咎,過錯。
  12. 職,主要。
  13. 翰飛,高飛。戾天,至天。《詩經·小雅·小宛》:“宛彼鳴鳩,翰飛戾天。”
  14. 陟彼高岡,登上那高丘。《詩經·周南·卷耳》:“陟彼高岡,我馬玄黃。”
  15. 泛彼柏舟,飄蕩著拍木舟。《詩經·鄘風·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16. 載沉載浮,在水中又沉又浮。《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
  17. 嗤,笑。
  18. “昔我”四句,不明所指。宋魏仲舉刊《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引洪興祖注云:“予嘗見《文宗備問》云:顓頊高辛時,宮中生一子,不著完衣,宮中號為‘窮子’。其後正月晦死,宮中葬之,相謂曰:‘今日送卻窮子’。自爾相承送之。”又唐《四時寶鑑》云:“高陽氏子,好衣弊食糜,正月晦巷死。世作靡棄破衣,是日祝於巷曰:除貧也。”按高陽氏即顓頊,傳為黃帝孫,揚雄此文所謂“貧”的祖先能輔佐帝堯,想必與“窮子”一樣出身顯赫,然典籍未見“窮子”的其他事跡。
  19. 饕餮(tāotiè),本怪獸名,貪吃致死。後以稱貪婪人。
  20. 崤、山名,此借指山。
  21. 諐,同“愆”,罪過。
  22. 忒(tè),更、變。不忒,謂不受影響。
  23. 重蔽,層層保護。
  24. 怵惕,恐懼。
  25. 磬,盡。
  26. 攝齊(zi),撩起衣下擺。
  27. 孤竹二子,孤竹君子伯夷和叔齊,兩人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

白話譯文

揚雄遠離世俗過隱居生活,四周不是群山就是荒野,自家圍牆外有個乞丐,人不但窮而且無禮數。於是他意識到,長期地與這種無禮無義的人相處下去,志向都被磨滅殆盡。因此他向那窮鬼喊道:“你有六大惡習,被拋棄在荒野。好為平常的小兵,對人刑罰屠戮。但匪徒時欺負嬉戲在土堆上的小孩。居住在連排的屋裡比鄰而居。把恩惠看的如羽毛般輕,對義氣看的比羅紗輕。高升時不因品德,離退時不受苛責。長久以來成為了位卑得人,你到底想成什麼人?人人都文采華麗,舊衣服一大堆,人人都吃稻米,我卻吃剩菜,貧窮沒寶物玩,為何這么高興?請親戚們來家裡吃個飯,本來應該是很愉快的事我卻不覺得快樂,交通工具也買不起,背個破箱子到處遊學,在家穿的那套衣服簡直見不得人,若要出去還得換一件。到處打短工,手腳的老繭越來越厚。有時候下田勞作,任雨水淋濕全身。和我交往的朋友越來越少,生活每況愈下。我就想不通這到底是誰的罪過!我思來想去這主要原因得歸咎與你!為了避開你,我逃竄到崑崙山頂。但我發現你還是跟著我,不管我是飛天登山打洞下海都擺脫不掉你。我動你跟著動,我停你跟著停。難道這世道上就沒其他人了么?你唯獨跟我幹嘛啊!我求你你可不可以走呵?不要再留下來了好不好?”
那窮鬼說:“喔喔,你要趕俺走可不可以言簡意賅點?說了那么多我都想笑了。但走之前我得把話說清楚,我祖上身心潔白,不事曖昧,憑藉清明仁德,輔佐過帝堯,是後世的典範。他的房屋也是茅草土胚,沒雕飾過。到了末世的時候,昏庸無知的人放縱自己。貪食無厭的人很多,貪圖富貴得非正道。那些人鄙視我的祖先,驕縱傲慢。修建那些高台瓊樓,池子裡都是酒,肉堆得比山還高。後世皇帝驕奢貪婪,所以我如鴻鵠高飛而去,不在朝廷墮落。我幾次反省,認為我自己並無過錯。我常駐你家,給你帶來的是無盡的福氣。你不記住我的大恩大德,卻糾結於我的這點窮氣。因為我的存在,使你從小就有禁得住寒暑的習慣,你簡直就是不會死的神仙,那些盜賊和貪官從來也不會來打擾你,別人要幾重門鎖著才敢睡,你卻敢在露天下睡,別人都提心弔膽的,你卻從來都沒有擔憂。”話說完後,神情嚴肅瞪大眼睛看著揚雄,兩手撩起衣服下面的邊,從屋裡走出來。說“我發誓要離開你了,去首陽山。孤竹的兩個孩子,將會與我同行。”
我於是讓席,對他不停地表示歉意:“這種失誤不會再有第二次了,聽說了你的深明大義我佩服不已,與你長久相處下去我到死都不會滿足。”貧兒於是就不走了,與我遊玩與休憩。

創作背景

《逐貧賦》是揚雄晚年的作品近人陸侃如中古文學系年》定位王莽始建國四年(公元12年),是年揚雄六十五歲。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此賦描述了作者想擺脫“貧兒”卻根本甩不掉的無可奈何之情景。首段“舍汝遠竄”以下到“勿復久留”幾句說,揚雄想捨棄貧兒,故而跑到崑崙之巔,但貧兒卻跟著在天上飛;揚雄躲到山崖里,貧兒也跟著上山來;揚雄搖著船躲到海上去,貧兒也跟著來到海上;揚雄走,貧兒也走,揚雄停下來,貧兒也停下來;揚雄質問貧兒為何要這樣跟著自己,他要貧兒趕快離開他,一刻也不能耽擱。由此可知,揚雄想擺脫貧兒,他到處躲,但就是躲不掉,這實際上是他自己辛酸生活的藝術描繪,他用的筆調卻是輕鬆的、充滿玩笑的,這種自嘲自解的戲謔很有一種黑色幽默之美感。另外,《逐貧賦》對貧兒答語的描寫也充滿了黑色幽默之美:“堪寒能暑,少而習焉。寒暑不忒,等壽神仙。桀跖不顧,貪類不乾。人皆重蔽,予獨露居;人皆怵惕,予獨無虞。”貧兒說:“主人倒是不錯啊,你從小就經得住寒暑的侵襲,你簡直就是不會死的神仙,那些盜賊和貪官從來也不會來打擾你,別人要幾重門鎖著才敢睡,你卻敢在露天下睡,別人都提心弔膽的,你卻從來都沒有擔憂。”揚雄在這裡用開玩笑的語調來寫貧兒的辯解,這實在是一種黑色幽默,由此可以見出揚雄抒情賦的大膽和幽默,顯露出一種獨特的美學色彩。
揚雄在《逐貧賦》顯示了一種新的態度。那就是對貧窮——物質窮乏的態度。在他酸溜溜的口氣中,讀者能發現中國人“一分為二”思維方式對生活本身發生的影響。在這種思維方式里,關鍵不在於怎樣生活或生活得怎樣,而在於如何解釋生活、解釋得怎么樣。這種典型的唯心主義生活觀、幸福觀後來構成了中華文化傳統的重要部分。這種生活觀的負面影響是較大的,它往往導致人們隨遇而安,安於現狀,不能或不願改善生活,而只是改變對自己生活的判斷。揚雄的虛弱無力和無可奈何在這篇文章里表現得很充分,他沒有能力過上更好的生活,他便設法把不好的生活解釋為好的生活。雖然是自欺欺人,但獲得心理平衡,這才是最重要的。他試圖找出貧寒生活的優點,找出富貴生活的不足。這種努力,後來在道德層面上得到了完成,那就是:富貴的,總是不道德的,至少是道德可疑的;貧寒的,則往往是因為道德高尚。富貴變成了道德負號,貧寒則成為道德正號。於是,精神的獎勵就彌補了物質的匱乏,甚至成了生活中的畫餅。揚雄的這篇《逐貧賦》,可能就暗示著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的這一深刻轉捩。

名家評論

清人浦銑《復小齋賦話》評此賦曰:“揚子云《逐貧賦》,昌黎《送窮文》所本也。至宋、明而《斥窮》、《驅憨》、《禮貧》之作紛紛矣。”

作者簡介

揚雄(公元前53~公元18),西漢學者、辭賦家。一作“楊雄”,字子云,西漢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人。漢成帝時為給事黃門郎,王莽時,校書天祿閣。後受他人牽累,即將被捕,於是墜閣自殺,未死。後召為太中大夫。一生悉心著述,以辭賦聞名,在散文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曾仿《論語》作《法言》,仿《周易》作《太玄》,表述他對社會、政治、哲學等方面的思想,在思想史上有一定價值。另有語言學著作《方言》等。明代張溥輯有《揚侍郎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