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法

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產成於數學原理,是把幾何透視運用到繪畫藝術表現之中,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技法。它主要藉助於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透視法
  • 外文名:perspective
  • 要素:視平線,心點,距點
  • 分類:空氣透視法,散點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簡介,要素,要素簡介,分類及套用,空氣透視法,散點透視法,山水畫透視法,

幾何透視法簡介

要素

幾何透視法包括三個要素:視平線,一般是指畫者平視時與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設線。視平線決定被畫物的透視斜度,被畫物高於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下斜,被畫物低於視平線時,透視線向上斜。心點,是指視覺中心。它位於畫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視中,一切透視線引向心點。距點 視點至心點的距離叫視距,如果把視距移至視平線上心點的兩側,所得的點為距點。

要素簡介

平行透視 當立方體的六個面中,有一個面與畫者的位置呈平行狀態時,畫者所看到的是它面產生的透視變化。
成角透視 當立方體的一個角正對畫者時,立方體所有的面都產生透視變化。

分類及套用

空氣透視法

是藉助空氣對視覺產生的阻隔作用,表現繪畫中空間感的方法。它主要藉助於近實遠虛的透視現象表現物體的空間感。其特點是產生形的虛實變化,色調的深淺變化,形的平面變化,形的繁簡變化。
物體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了明暗變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人造光。由於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同,物體的質地不同,物體面的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質不同,物體與畫者的距離不同等,都將產生明暗色調的不同感覺。在學習素描中,掌握物體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是非常重要的,物體明暗調子的規律可歸納為“三面五調”

散點透視法

透視,是繪畫術語。畫家在作畫的時候,把客觀物象在平面上正確地表現出來,使它們具有立體感和遠近空間感,這種方法叫透視法。因為透視現象是近大遠小的,所以也稱為“遠近法”。西洋畫一般是採用“焦點透視”,它就象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 上,把能攝入鏡頭的物象如實地照下來,因為受空間的限制,視域以外的東西就不能攝入了。中國畫的透視法就不同了,畫家觀察點不是固定在一個地方,也不受下定視域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著立足點進行觀察,凡各個不同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組織進自己的畫面上來。這種透視方法,叫做“散點透視”,也叫 “移動視點”。中國山水畫能夠表現“咫尺千里”的遼闊境界,正是運用這種獨特的透視法的結果。

山水畫透視法

中國山水畫透視法的形成,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南北 朝時代,宗炳的《畫山水序》中就說:“去之稍闊,則其見彌小。今張絹素以遠映,則昆閬(崑崙山)之形,可圍千方寸之內;豎畫三寸,當千切之高;橫墨數尺, 體百里之迥。”他說的是用一塊透明的“絹素”,把遼闊的景物移置其中,可發現近大遠小的現象。這是在繪畫史上對透視原理的最早論述。到了唐代,王維所撰《山水論》中,提出處理山水畫中透視關係的要訣是:“丈山尺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枝,遠山無石,隱隱,”眉(黛色),遠水無波,高與雲齊。”可 見當時山水畫家都是重視透視規律的。到了宋代,中國山水畫透視法已形成了完整的體系。
幾何透視原理幾何透視原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