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

退避

退避,漢語辭彙。

拼音:tuì bì

指畏縮後退;退後躲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退避
  • 拼音:tuì bì
  • 釋義:畏縮後退;退後躲避
  • 出處:《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
基本資料,引證解釋,

基本資料

拼音:tuì bì
基本解釋:
[wince;keep out of the way;withdraw and keep off] 畏縮後退;退後躲避

引證解釋

1. 退出,離開。
①《後漢書·皇后紀下·獻帝伏皇后》:“今使御史大夫 郗慮 持節策詔,其上皇后璽綬,退避中宮,遷於它館。”
②宋 李綱 《論宣撫職事札子》:“臣自視闕然,恐不足以仰承委付之意。至於不避煩黷,力祈罷免,而眷屬之厚不容退避。”
2. 後退躲避
①明 陸人龍《遼海丹忠錄》:“揭至登撫,袁可立具疏請討復,雲:‘倘為封疆多事,恐勞師害民,當遣使宣整流,布告彼邦,明正其罪。使彼中臣民,知君不可易,禮宜亟討篡逆之罪,復立已廢之王。若果李倧迫於妃命,臣民歸心,亦當退避待命,而後朝廷徐頒赦罪之詔,令其祗奉國事。’”
②《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吾來日與 關某 決一死,誓不退避。”
③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 梧生 ﹞嘗於舟中遇盜,手擊殺其魁,餘眾皆退避。”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四:“ 朱暮堂 在寶座上看見 湯富海 沖 蘇沛霖 面前走上來, 蘇沛霖 竟然膽怯地往後退避。”參見“ 退避三舍 ”。
3. 猶退讓。謂不與人爭。
①《漢書·張禹傳》:“ 禹 與 鳳 並領尚書,內不自安,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 鳳 。”
②宋 蘇軾《富鄭公神道碑》:“上欲用公,公逡巡退避不敢居。”
茅盾 《子夜》十五:“在她心裡曾經退避了的‘第二個主張’此時忽然又闖出來和她選定的‘第一個主張’鬥爭了。”
4. 猶迴避
劉祁 《歸潛志》卷十:“﹝高琪﹞坐殺其夫人,為家人訟言宰執,將奏之。法當退避。”
②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七回:“屠岸賈即命左右退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