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色血紅杜鵑(變種)

退色血紅杜鵑(變種)是一種植物,產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3850-4 260米的岩坡上或高山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德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退色血紅杜鵑(變種)
  • 外文名:Rhododendronsanguineum Franch. var. sanguineum
  • 形態特徵:常綠小灌木,高1-2米
  • 產地: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225a. 血紅杜鵑(原變種)Rhododendronsanguineum Franch. var. sanguineum
常綠小灌木,高1-2米;樹皮灰褐色,薄片剝落;幼枝綠色,被白色的薄毛被,無腺體;在花序下的小枝直徑3-3.8毫米。頂生的冬芽長圓形,長8毫米。葉革質,常4-5枚集生於枝頂,倒卵形、寬橢圓形至狹長圓形,長3.8-8厘米,寬1.8-3厘米,先端圓或鈍,有小突尖頭,基部鈍而下延至葉柄,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被薄層灰色毛被,中脈在上面凹下,下面凸出,略具白色柔毛,側脈19-20對,在上面凹下,下面稍明顯;葉柄長5-8毫米,幼時被白色絨毛,後漸脫落。頂生傘形花序,有花(3-)5-7朵;花梗纖細,長1.2-3厘米,密被淡黃褐色叢捲毛;花萼杯狀,帶紅色,長2-4毫米,外面有叢捲毛,裂片5,幾裂至基部,不整齊,邊緣有睫毛;花冠管狀鐘形,長3-4厘米,直徑3.9-4.3厘米,花冠亮深紅色,肉質,無毛,內面基部有5枚深色的蜜腺囊,裂片5,近圓形,長1.4厘米,寬1.9厘米,頂端有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2-2.8厘米,花絲無毛,基部紅色,花葯長圓形,紫黑色,長2-2.5毫米;子房卵狀橢圓形,先端鈍圓,長約5毫米,直徑4毫米,密被黃褐色分枝毛,無腺體,花柱長約2厘米,無毛,柱頭頭狀,寬約2.2毫米。蒴果長圓柱形,長1.2-1.5厘米,直徑5-6.8毫米,有明顯的肋紋及毛被殘跡。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在海拔3850-4 260米的岩坡上或高山灌叢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在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德欽。

物種區別

  1. 225d.退色血紅杜鵑(變種)(雲南植物研究)
  2. 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花冠為白色或黃色帶粉紅色至粉紅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