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11旅

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11旅即科爾孫—柏林重型坦克旅(榮獲蘇沃洛夫勳章、庫圖佐夫勳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的近衛紅旗科爾孫—柏林重型坦克旅),1941年9月在坦克第10師基礎上於西南方面軍丘古耶夫地域組建,番號為獨立坦克第133旅。最初編有坦克團、摩托化步兵機槍營、高射炮兵營及其他部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11旅
  • 榮譽:蘇沃洛夫勳章
  • 組建時間:1941年9月
  • 番號:獨立坦克第133
歷史故事,獲得榮譽,歷任旅長,

歷史故事

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11旅
1941年10月—11月上半月,先後在布良斯克方面軍的第13、第3集團軍編成內,於庫爾斯克—葉列茨方向和葉夫列莫夫地域進行防禦戰鬥。1942年1—8月,在西南方面軍編成內作戰,先後在沃羅涅日方向及頓河大彎曲部參加巴爾文科沃—洛佐瓦亞進攻戰役和幾次防禦戰役。1942年8月編入史達林格勒方面軍,10月27日前在第57、第62和第64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史達林格勒城下防禦交戰(參見史達林格勒戰役)。1942年10月末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1941—1942年防禦交戰進程中,該旅使德軍遭受重大損失。全旅官兵在對德軍的戰鬥中,作戰勇敢、堅定、頑強和具有英雄主義精神,因而於1942年12月8日改稱為近衛獨立坦克第11旅。
1943年2—3月,先後在中央方面軍的坦克第2、第65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布良斯克方向進攻戰役。庫爾斯克城下防禦交戰期間(參見庫爾斯克戰役),在坦克第2集團軍編成內,於奧利霍瓦特卡地域(德軍猛烈突擊方向)進行激戰。該旅與第13集團軍、坦克第16、第19軍所屬兵團協同作戰,使德軍突破蘇軍防禦的一切嘗試均未得逞。1943年下半年參加奧廖爾進攻戰役和殲滅左岸烏克蘭德軍的戰役。1944年1月轉隸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其編成內參加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進攻戰役。在殲滅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地域德軍被圍集團的戰鬥中戰功卓著,榮獲科爾孫旅榮譽稱號(1944.2.26)。1944年烏曼—博托沙尼進攻戰役中,在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坦克第2集團軍編成內收復烏曼有功,榮獲二級蘇沃洛夫勳章(1944.3.19)。1944年盧布林—布列斯特進攻戰役中,在近衛第8集團軍編成內作戰。在科韋利以西突破德軍防禦陣地戰鬥中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榮獲紅旗勳章(1944.8.9),7月末入波作戰。8月2日在塔爾努夫地域強渡維斯瓦河(參見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並於該河左岸為擴大登入場激戰一月之久。1944年10—11月暫時編入波蘭軍隊,並派出幹部,提供物質器材,幫助組建波蘭第1坦克學校。1944年12月重新編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改編為近衛獨立重型坦克第11旅,下轄近衛重型坦克第90、第91、第92團及其他部(分)隊。

獲得榮譽

1945年1—3月,在第61集團軍和近衛第8集團軍編成內,參加華沙—波茲南和東波美拉尼亞進攻戰役。全旅官兵在攻占波茲南及其要塞的戰鬥中作戰英勇頑強,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因而榮獲二級庫圖佐夫勳章(1945.4.5)。東波美拉尼亞戰役中,因連戰皆捷,殲敵有功,榮獲二級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勳章(1945.4.26)。柏林進攻戰役中,全旅官兵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突擊第5集團軍編成內英勇作戰。在突破柏林接近地防禦地區和柏林攻堅中,殲德軍官兵2000餘名,擊毀坦克和自行火炮(強擊炮)60餘輛,火炮和迫擊炮200門,摧毀機槍發射點270個,解放集中營戰俘約2000名。該旅在攻克柏林中有功,被授予柏林旅榮譽稱號(1945.6.11)。許多官兵獲得勳章和獎章,14名軍人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歷任旅長

1941年9月為科羅廖夫少校,1941年10月—1942年5月為波利亞科夫上校,1942年5月—1943年8月為布布諾夫中校(1942年5月16日晉升為上校),1943年8月—1944年3月為科沙耶夫中校(1943年9月9日晉升為上校);1944年4月至戰爭結束為葉列梅耶夫上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