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步兵第71師

近衛步兵第71師即哈爾科夫維捷布斯克步兵師(榮獲列寧勳章的近衛紅旗哈爾科夫—維捷布斯克步兵師),該師前身為1918年10月組建的烏斯季梅德韋季茨卡亞步兵第1師。最初編有梅德韋季茨卡亞革命步兵第1、第2團和布拉溫騎兵第3團。1918年春季,上述各團在頓河州對哥薩克白衛軍作戰。第一任師長為米羅諾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衛步兵第71師
  • 前身:烏斯季梅德韋季茨卡亞步兵第1師
  • 第一任師長:米羅諾夫
  • 榮譽:榮獲列寧勳章
介紹,簡歷,

介紹

國內戰爭時期(1918年11月末起番號為步兵第23師),先後在南方面軍、東南方面軍(1920年1月16日起為高加索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再次在南方面軍編成內,參加對克拉斯諾夫和鄧尼金將軍的白衛軍作戰。因出色完成攻占葉蘭鎮和巴拉紹夫城(1919.9.15)的各項戰鬥任務而榮獲革命榮譽紅旗(1929.8.15)。1919—1922年期間,經過多次改編。1922年7月,按傳統將所屬原扎沃爾日斯克獨立步兵旅因對馬赫諾匪幫作戰有功而獲得的紅旗勳章(1921.2.24)轉授該師。因積極支援哈爾科夫省勞動人民恢復國民經濟,並接受哈爾科夫省執行委員會的領導,所以烏克蘭和克里木武裝力量總司令伏龍芝發布命令,授予它哈爾科夫師榮譽稱號(1922.11.6)。全師官兵積極參加哈爾科夫拖拉機廠的基本建設,為此,榮獲列寧勳章(1932.5.23)。
戰爭爆發前夕,編有步兵第89、第117、第225團,輕型炮兵第211團,榴彈炮兵第226團及其他部隊,駐防波羅的海沿岸特別軍區。在西北方面軍的第11集團軍編成內於1941年6月22日在卡爾梅拉夫(考納斯城以西)地域首次投入戰鬥。7月10日起,在第27集團軍編成內於霍爾姆方向實施防禦戰鬥。10月初,在韋利耶湖東岸設防固守。1942年1—4月,在突擊第3集團軍和第34集團軍(2月26日起)編成內參加傑米揚斯克進攻戰役。4月末起,編入第53集團軍,繼續在西北方面軍作戰。1942年8月,調史達林格勒方面軍(9月28日起為頓河方面軍),先後在近衛第1集團軍、第21集團軍、坦克第4集團軍和第65集團軍編成內參加史達林格勒會戰。因全師官兵出色完成指揮部賦予的各項戰鬥任務、戰鬥中表現英勇頑強和高度組織性紀律性,改稱近衛步兵第71師(1943.3.1)。
1943年2月中旬,轉隸第21集團軍(1943年4月16日起為近衛第6集團軍)並在其編成內作戰,除短暫脫離建制外直至戰爭結束。3月,在哈爾科夫方向實施艱苦的防禦戰鬥(參見哈爾科夫德軍進攻戰役)。7—9月,參加庫爾斯克會戰和收復左岸烏克蘭的戰役。9月末,隨集團軍其他兵團一起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10月,編入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1943年11—12月,所屬各部隊在波洛茨克方向實施進攻戰鬥。1944年夏季,先後在近衛第6集團軍、第43集團軍編成內參加白俄羅斯進攻戰役,戰役中連戰皆捷。在攻打維捷布斯克的戰鬥中立下戰功,加速了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第43集團軍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的第39集團軍兵團和部隊收復該城(6月26日)的進程,為此,榮獲維捷布斯克師榮譽稱號(1944.7.10)。1944年秋季,參加里加、梅梅爾進攻戰役,爾後,在庫爾蘭半島參加圍困德軍集團,直至戰爭結束。全師有數千名官兵在對德軍的戰鬥中,立下戰功,榮獲各種勳章和獎章,其中18名軍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簡歷

戰爭年代歷任師長:1941年6月為巴甫洛夫少將;1941年6—8月為戈里亞切夫少將,1941年8—9月為戈里亞伊諾夫上校,1941年9月—1942年11月和1943年1—4月為瓦赫拉梅耶夫上校(1943年3月1日晉升為少將),1942年12月、1943年4月—1944年1月和1944年6—7月為西瓦科夫上校(1943年9月15日晉升為少將),1944年1—6月為巴巴欣上校,1944年7—8月為伊萬琴科上校,1944年8—9月為庫羅帕堅科少將,1944年9月—1945年1月為洛日金上校,1945年至戰爭結束為伊諾澤姆采夫中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