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指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六位歷史學家。包括陳登原錢穆張蔭麟柳詒徵王國維陳寅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 含義: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六位歷史學家
  • 人物陳登原錢穆張蔭麟等 
  • 時期:近世
內容,人物介紹,

內容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指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六位歷史學家。包括陳登原錢穆張蔭麟柳詒徵王國維陳寅恪

人物介紹

陳登原(1900—1975),又名登元,字伯瀛,餘姚周巷(現為慈谿市)人,著名史學家。陳登原先生畢業於南京東南大學歷史系,先後執教於東南大學、金陵大學、寧波女中、中山大學、之江大學等院校。解放後應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的邀請,任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錢穆(1895—1990),
男,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張蔭麟(1905—1942),無字,號素痴,亦常作筆名,廣東東莞人。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張蔭麟1905年11月出生於官宦之家,1922年畢業於廣東省立第二中學。次年,考入清華學堂中等科三年級肄業。僅半年,在《學衡》雜誌第21期上發表處女作:《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針對史學家梁啓超對老子事跡考證提出異議,清華師生大為震動,並梁啓超的激賞。1924年6月,又發表論文《明清之際西學輸入中國考略》,分析明清兩代傳入的西方學術的差異及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柳詒徵(1880—1956),
字翼謀,亦字希兆,號知非,晚年號劬堂。江蘇省鎮江丹徒人。17歲考中秀才,後就讀三江師範學堂。著名學者,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圖書館學家、書法家。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中國文化學的奠基人,現代儒學宗師。1914年2月,應聘為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文、歷史教授;1925年北上,先後執教於清華大學、北京女子大學和東北大學、1929年重返南京,任教中央大學(49年更名南京大學)。並曾任南京圖書館館長、考試院委員、江蘇省參議員。以柳詒徵為南雍雙柱之一的南京大學,是現代儒學復興的策源地;以其為國學支柱的學衡派,成為後世新儒家的學術濫觴。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王國維(1877—1927),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謚忠愨。漢族,浙江海寧人。王國維是我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王國維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了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郭沫若稱他為新史學的開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陳寅恪(1890—1969,讀音:chén yín kè,文化界、學術界中人則多數念"chén yín què"。),
江西九江市修水縣客家人,1890年7月3日生於湖南長沙,1969年10月7日卒於廣州,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其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支持變法的開明督撫)曾任湖南巡撫。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近世中國史學之六大國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