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關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畫單列市農業、農機局(廳、委、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

為提高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農業部決定在全國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以下簡稱“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現就開展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提出以下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部關於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的意見
  • 單位:農業部
  • 時間:2015年8月11日
重要意義,總體思路,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內容,重點工作,保障措施,附表,

重要意義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實施以來,在購機補貼等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有力推動下,在廣大農民對機械化作業的旺盛需求拉動下,我國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持續快速發展,開創了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黃金十年”。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仍存在諸多“短板”,亟待解決。從作物上看,雖然小麥生產基本實現了耕種收機械化,但其它作物的綜合機械化水平仍然偏低;從環節上看,雖然耕整地環節機械化水平較高,但部分作物的播種、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等環節機械化水平仍然滯後;從區域上看,雖然東北、華北等地區裝備水平和農機作業水平較高,但其他地區相對落後。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日益加快,農業資源偏緊和生態環境約束因素日益加劇,農產品的生產成本“地板”和市場價格“天花板”擠壓矛盾日益凸顯。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有利於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有利於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有利於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破解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的“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難題,不斷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總體思路

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總要求,以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目標,以糧棉油糖主產區為重點區域,以耕整地、播種、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為重點環節,以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培育壯大農機服務市場主體、探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改善農機化基礎設施為重點內容,積極開展全程機械化示範區創建,努力構建上下聯動、協調推進農業機械化的新機制,共同打造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升級版。

基本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作物、經濟條件、生產規模、機械化水平等因素,推動農機化技術集成,優選適宜的技術路線和裝備,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堅持統籌規劃、梯度推進。優先推進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推進大宗經濟作物主要環節生產機械化。圍繞突破薄弱環節,突出工作重點,優先選擇現代農業示範區、糧棉油糖生產大縣和基礎好的區域建設示範點,典型引路,由點及面,整鄉整縣,逐步推進。
堅持機藝融合、協同發展。以先進適用的農機裝備為載體,以綠色增產的農藝技術為內容,結合採用信息化技術和開展農田基本建設等工程技術,加強農機、農藝等多部門的聯合攻關、協同配合,推動農機農藝相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技術相融合。
堅持政府引導、多方參與。以政府扶持為引導,以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生產規模經營者為主體,廣泛吸引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業科研、推廣和教育等部門參與,匯聚各方力量,增加資金投入,形成合力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良好格局。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力爭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以上,其中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達到80%以上,機械化植保防治、機械化秸稈處理和機械化烘乾處理水平有大幅度提升。在主要農作物的優勢生產區域內,建設500個左右率先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範縣;在有條件的省份整省推進,率先基本實現全省(自治區、直轄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主要內容

定位九大作物種類:以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為重點。
聚焦六個生產環節:以提高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穫、烘乾、秸稈處理等主要環節機械化水平為重點。
明確兩個主攻方向:一是提升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重點是鞏固提高深松整地、精量播種、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玉米機收、馬鈴薯機收、大豆機收等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解決高效植保、烘乾、秸稈處理等薄弱環節的機械套用難題;二是突破主要經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瓶頸”,重點是示範推廣棉花機采、油菜機播和機收、花生機播和機收、甘蔗機種和機收等關鍵環節的農機化技術。
探索一系列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根據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優勢產區、種植模式和全程機械化特點,確立推進各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主要內容(詳見附表),分作物、分區域建成一批率先基本實現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示範區(縣)。

重點工作

根據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目標和主要內容,要突出抓好以下四項重點工作。
(一)強化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的導向作用,全面提升全程機械化生產的裝備水平。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要重點向產糧大縣、新型經營主體、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具傾斜。積極推進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支持鼓勵老舊農機報廢更新,著力最佳化農機裝備結構。探索北斗衛星精準定位、自動導航、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機裝備上的套用,進一步推動農機裝備升級換代。積極推進農機工業實施《中國製造2025》,鼓勵和引導農機製造企業、科研院所等加大農機裝備研發創新力度,提高研發能力和製造水平。重點圍繞主要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的薄弱環節,搭建農業、農機製造、科研等多部門合作的科技創新平台,合力攻關,突破全程機械化所需關鍵環節機具的瓶頸制約。加強在用農機具質量監督檢查,推進農機產品質量性能提升。
(二)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培育壯大全程機械化的生產主體。積極培育多元化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生產規模經營者等市場化生產主體,大力推進跨區作業、訂單作業、託管服務、租賃經營等農機社會化服務,切實提高主要農作物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引導工商社會資本投向農機作業服務,推進農機作業服務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深入開展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活動,重點培育一批農機合作社示範社。加強農機教育培訓和農機職業技能開發,大力培養一批農機作業能手和農機維修能手。
(三)創建農機化示範區(縣),探索形成區域化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最佳化農機財政專項資金支出結構,加大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全程機械化的試驗示範,探索總結全程機械化的技術路徑、技術模式、機具配套、操作規程及服務方式。充分發揮農機深松等作業補助政策的導向作用,加快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的推廣。在農作物主產區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區、場),探索形成一系列分作物、分區域的機械化生產模式,建成一批全程機械化萬畝示範片。通過樹立可複製、可推廣的典型,以點帶面,不斷提高周邊地區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
(四)加強農機化基礎建設,努力改善全程機械化的發展條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推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整理,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規模化的農機作業服務創造條件。加快推進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建設和完善全國統一的農機作業動態信息監測與服務平台,及時採集和發布農機作業供需信息,培育和規範農機作業等服務市場。大力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興建農機具庫棚,不斷加強機耕道路和農機維修網點建設,推動解決農機“住房難、行路難、看病難”等問題。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把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主動協調有關職能部門以及農業系統各相關單位,形成高效的工作推動機制。要搞好統籌規劃,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發展目標,落實工作任務,構建上下聯動、多方協作、合力推進的工作責任機制。要制定評價科學的工作考核機制,把推進全程機械化納入本地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考核內容。
(二)強化政策扶持。積極爭取各級發改、財政等有關部門支持,有關農機購置補貼、農機作業補助、農業技術示範等項目資金應向推進行動的實施區域傾斜。要落實有關農機化發展的稅費減免措施,強化對農機戶、農機服務組織的金融支持和信貸服務,積極探索發展大型農機金融租賃服務。進一步加強農機試驗鑑定、技術推廣、安全監理、質量監督、教育培訓、信息宣傳等農機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確保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順利實施。
(三)強化技術支撐。農業部成立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按作物設立專業組,由農機化行業和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有關專家組成,開展決策諮詢、技術指導、培訓交流、驗收考核等工作。各地要充分發揮各級農技、農機推廣機構和生產企業、科研院校、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分作物、分區域總結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四)強化績效考核。建立完善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評價體系,以縣(區、場)為單位進行績效考核。重點實施區域要落實責任,整合力量,創建一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對符合創建工作要求的單位和地區,由農業部分批予以公布。
(五)強化宣傳引導。各地要及時總結推進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通過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活動、開設網路宣傳專欄等多種形式,集中發布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技術成果、工作進展等,加強交流和學習借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多種媒體,開展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的宣傳報導,為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附表

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區域布局及主要內容
農業部
2015年8月11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