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保險條例

農業保險條例

《農業保險條例》是為規範農業保險活動,保護農業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業保險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制定。由國務院於2012年11月12日發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農業保險條例
  • 發布機構:國務院
  • 發布日期:2012年11月12日
  • 實施日期:2013年3月1日
發布信息,政策全文,內容解讀,答記者問,

發布信息

國務院令第629號
《農業保險條例》已經2012年10月24日國務院第222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總理溫家寶
2012年11月12日

政策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規範農業保險活動,保護農業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促進農業保險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農業保險,是指保險機構根據農業保險契約,對被保險人在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生產中因保險標的遭受約定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險事故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的保險活動。
本條例所稱保險機構,是指保險公司以及依法設立的農業互助保險等保險組織。
第三條
國家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
農業保險實行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願和協同推進的原則。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確定適合本地區實際的農業保險經營模式。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利用行政權力、職務或者職業便利以及其他方式強迫、限制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參加農業保險。
第四條
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對農業保險業務實施監督管理。國務院財政、農業、林業、發展改革、稅務、民政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農業保險推進、管理的相關工作。
財政、保險監督管理、國土資源、農業、林業、氣象等有關部門、機構應當建立農業保險相關信息的共享機制。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農業保險工作,建立健全推進農業保險發展的工作機制。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農業保險推進、管理的相關工作。
第六條
國務院有關部門、機構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業保險的宣傳,提高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保險意識,組織引導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積極參加農業保險。
第七條
農民或者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投保的農業保險標的屬於財政給予保險費補貼範圍的,由財政部門按照規定給予保險費補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同國務院農業、林業主管部門和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制定。
國家鼓勵地方人民政府採取由地方財政給予保險費補貼等措施,支持發展農業保險。
第八條
國家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國家鼓勵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
第九條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國家支持保險機構建立適應農業保險業務發展需要的基層服務體系。
國家鼓勵金融機構對投保農業保險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第二章 農業保險契約
第一條
農業保險可以由農民、農業生產經營組織自行投保,也可以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
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的,保險機構應當在訂立農業保險契約時,制定投保清單,詳細列明被保險人的投保信息,並由被保險人簽字確認。保險機構應當將承保情況予以公示。
第二條
在農業保險契約有效期內,契約當事人不得因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發生變化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農業保險契約。
第三條
保險機構接到發生保險事故的通知後,應當及時進行現場查勘,會同被保險人核定保險標的的受損情況。由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的,保險機構應當將查勘定損結果予以公示。
保險機構按照農業保險契約約定,可以採取抽樣方式或者其他方式核定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採用抽樣方式核定損失程度的,應當符合有關部門規定的抽樣技術規範。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對受損的農業保險標的的處理有規定的,理賠時應當取得受損保險標的已依法處理的證據或者證明材料。
保險機構不得主張對受損的保險標的殘餘價值的權利,農業保險契約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五條
保險機構應當在與被保險人達成賠償協定後10日內,將應賠償的保險金支付給被保險人。農業保險契約對賠償保險金的期限有約定的,保險機構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賠償保險金義務。
第六條
保險機構應當按照農業保險契約約定,根據核定的保險標的的損失程度足額支付應賠償的保險金。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非法干預保險機構履行賠償保險金的義務,不得限制被保險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
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的,理賠清單應當由被保險人簽字確認,保險機構應當將理賠結果予以公示。
第七條
本條例對農業保險契約未作規定的,參照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保險契約的有關規定。
第三章
第一條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並經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依法批准:
(一)有完善的基層服務網路;
(二)有專門的農業保險經營部門並配備相應的專業人員;
(三)有完善的農業保險內控制度;
(四)有穩健的農業再保險和大災風險安排以及風險應對預案;
(五)償付能力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
(六)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條件。
未經依法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農業保險業務。
第二條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應當與其他保險業務分開管理,單獨核算損益。
第三條
保險機構應當公平、合理地擬訂農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屬於財政給予保險費補貼的險種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保險機構應當在充分聽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財政、農業、林業部門和農民代表意見的基礎上擬訂。
農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應當依法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或者備案。
第四條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準備金評估和償付能力報告的編制,應當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
農業保險業務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需要採取特殊原則和方法的,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具體辦法。
第五條
保險機構可以委託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等機構協助辦理農業保險業務。保險機構應當與被委託協助辦理農業保險業務的機構簽訂書面契約,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約定費用支付,並對協助辦理農業保險業務的機構進行業務指導。
第六條
保險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妥善保存農業保險查勘定損的原始資料。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塗改、偽造、隱匿或者違反規定銷毀查勘定損的原始資料。
第七條
保險費補貼的取得和使用,應當遵守依照本條例第七條制定的具體辦法的規定。
禁止以下列方式或者其他任何方式騙取農業保險的保險費補貼:
(一)虛構或者虛增保險標的或者以同一保險標的進行多次投保;
(二)以虛假理賠、虛列費用、虛假退保或者截留、挪用保險金、挪用經營費用等方式沖銷投保人應繳的保險費或者財政給予的保險費補貼。
第八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挪用、截留、侵占保險機構應當賠償被保險人的保險金。
第九條
本條例對農業保險經營規則未作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保險經營規則及監督管理的有關規定。
第四章 法律責任
第一條
保險機構未經批准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10萬元的,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經營保險業務許可證。
保險機構以外的其他組織或者個人非法經營農業保險業務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20萬元的,處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條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限制其業務範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甚至取消經營農業保險業務資格:
(一)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檔案、資料;
(二)拒絕或者妨礙依法監督檢查;
(三)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農業保險條款、保險費率。
第三條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限制其業務範圍、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或者取消經營農業保險業務資格:
(一)未按照規定將農業保險業務與其他保險業務分開管理,單獨核算損益;
(二)利用開展農業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
(三)未按照規定申請批准農業保險條款、保險費率。
保險機構經營農業保險業務,未按照規定報送農業保險條款、保險費率備案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條
保險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保險監督管理機構除依照本條例的規定給予處罰外,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對取得任職資格或者從業資格的人員撤銷其相應資格。
第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騙取保險費補貼的,由財政部門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四條規定,挪用、截留、侵占保險金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條
保險機構違反本條例規定的法律責任,本條例未作規定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有關規定。
第五章 附則
第一條
保險機構經營有政策支持的涉農保險,參照適用本條例有關規定。
涉農保險是指農業保險以外、為農民在農業生產生活中提供保險保障的保險,包括農房、農機具、漁船等財產保險,涉及農民的生命和身體等方面的短期意外傷害保險。
第二條
本條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內容解讀

2012年1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農業保險條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日前,國務院法制辦、中國保監會負責人就條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麼要制定《農業保險條例》?
答:發展農業保險,充分發揮保險機制的作用,分散和轉移農業風險,對於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穩定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農業保險高度重視,對建立和發展農業保險提出了明確要求。《農業法》也作出了“國家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的規定。
近幾年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迅速,承保品種已覆蓋農、林、牧、漁業各方面,開辦區域已覆蓋所有省(區、市)。2011年,全國農業保險共承保農作物及林木17。19億畝,同比增長148。3%,其中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農作物承保面積7。87億畝,增長49。2%,占當年種植總面積的40%左右;共承保牲畜7。3億頭(只),增長15。3%;參保農戶1。69億戶次,保險總金額6523億元,分別增長20。2%和65。4%;支付保險賠款89億元,受益農戶2283萬戶次。農業保險已成為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廣大農戶的普遍歡迎。為了規範農業保險活動,保護農業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保險事業健康發展,有必要在認真總結農業保險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農業保險條例。
問:條例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作了哪些規定?
答:多年來,中央和地方財政大力支持發展農業保險。2007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給予農業保險費補貼達264億元。各級財政對主要農作物的保險費補貼合計占應收保險費的比例達80%。可以說,沒有國家的財政支持等措施,就沒有農業保險的發展。
為使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措施規範化、制度化,條例作了如下規定:一是國家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二是對符合規定的農業保險由財政部門給予保險費補貼,並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三是鼓勵地方政府採取由地方財政給予保險費補貼、建立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等措施,支持發展農業保險。四是對農業保險經營依法給予稅收優惠,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投保農業保險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信貸支持力度。
問:針對農業保險契約和農業保險業務經營規則,條例作了哪些規定?
答:條例總結農業保險發展的實踐經驗,側重於保護投保農戶的利益,針對農業保險業務的特點,對農業保險契約和農業保險業務經營規則作了如下規定:一是為保持農業保險契約的穩定性,規定農業保險契約當事人在契約有效期內,不得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發生變化而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保險契約。二是為保障受災農戶及時足額得到保險賠償,規定保險機構接到發生保險事故的通知後,應當及時進行現場查勘,會同被保險人核定保險標的受損情況,並在與被保險人達成賠償協定後10日內,將應賠償的保險金支付給被保險人,且保險機構應當按照契約約定,根據保險標的損失程度足額支付應賠償的保險金。三是為保證定損和理賠結果的公開、公平、公正,規定農業生產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的,保險機構應當將查勘定損結果和理賠結果予以公示。四是為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和保險條款,規定保險機構應當在充分聽取省級人民政府財政、農業、林業部門和農民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公平、合理地擬定農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並依法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或者備案。
問:為了防範農業保險經營風險,條例作了哪些規定?
答:條例高度重視防範農業保險經營風險,為確保農業保險依法合規經營,真正發揮支農惠農作用,條例作了如下規定:一是規定保險機構應當有完善的農業保險內控制度,有穩健的農業再保險和大災風險安排及風險應對預案,其償付能力以及農業保險業務的準備金評估、償付能力報告編制應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二是為切實保證財政給予的保險費補貼依法使用,規定禁止以虛構或者虛增保險標的、虛假理賠、虛列費用等任何方式騙取財政給予的保險費補貼。三是對違反條例規定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

答記者問

2012年11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公布《農業保險條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日前,國務院法制辦、中國保監會負責人就條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為什麼要制定《農業保險條例》?
答:發展農業保險,充分發揮保險機制的作用,分散和轉移農業風險,對於提高農業抗風險能力,穩定農業生產,保護農民利益,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農業保險高度重視,對建立和發展農業保險提出了明確要求。《農業法》也作出了“國家建立和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的規定。
近年來,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迅速,承保品種已覆蓋農、林、牧、漁業各方面,開辦區域已覆蓋所有省(區、市)。2011年,全國農業保險共承保農作物及林木17.19億畝,同比增長148.3%,其中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等主要農作物承保面積7.87億畝,增長49.2%,占當年種植總面積的40%左右;共承保牲畜7.3億頭(只),增長15.3%;參保農戶1.69億戶次,保險總金額6523億元,分別增長20.2%和65.4%;支付保險賠款89億元,受益農戶2283萬戶次。農業保險已成為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廣大農戶的普遍歡迎。為了規範農業保險活動,保護農業保險活動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業保險事業健康發展,有必要在認真總結農業保險發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農業保險條例。
問:條例對農業保險的政策支持作了哪些規定?
答:多年來,中央和地方財政大力支持發展農業保險。2007年至2011年,中央財政累計給予農業保險費補貼達264億元。各級財政對主要農作物的保險費補貼合計占應收保險費的比例達80%。可以說,沒有國家的財政支持等措施,就沒有農業保險的發展。
為使國家對農業保險的支持措施規範化、制度化,條例作了如下規定:一是國家支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保險,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制度。二是對符合規定的農業保險由財政部門給予保險費補貼,並建立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三是鼓勵地方政府採取由地方財政給予保險費補貼、建立地方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等措施,支持發展農業保險。四是對農業保險經營依法給予稅收優惠,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投保農業保險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信貸支持力度。
問:針對農業保險契約和農業保險業務經營規則,條例作了哪些規定?
答:條例總結農業保險發展的實踐經驗,側重於保護投保農戶的利益,針對農業保險業務的特點,對農業保險契約和農業保險業務經營規則作了如下規定:一是為保持農業保險契約的穩定性,規定農業保險契約當事人在契約有效期內,不得因保險標的危險程度發生變化而增加保險費或者解除保險契約。二是為保障受災農戶及時足額得到保險賠償,規定保險機構接到發生保險事故的通知後,應當及時進行現場查勘,會同被保險人核定保險標的受損情況,並在與被保險人達成賠償協定後10日內,將應賠償的保險金支付給被保險人,且保險機構應當按照契約約定,根據保險標的損失程度足額支付應賠償的保險金。三是為保證定損和理賠結果的公開、公平、公正,規定農業生產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等單位組織農民投保的,保險機構應當將查勘定損結果和理賠結果予以公示。四是為合理確定保險費率和保險條款,規定保險機構應當在充分聽取省級人民政府財政、農業、林業部門和農民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公平、合理地擬定農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並依法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或者備案。
問:為了防範農業保險經營風險,條例作了哪些規定?
答:條例高度重視防範農業保險經營風險,為確保農業保險依法合規經營,真正發揮支農惠農作用,條例作了如下規定:一是規定保險機構應當有完善的農業保險內控制度,有穩健的農業再保險和大災風險安排及風險應對預案,其償付能力以及農業保險業務的準備金評估、償付能力報告編制應符合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規定。二是為切實保證財政給予的保險費補貼依法使用,規定禁止以虛構或者虛增保險標的、虛假理賠、虛列費用等任何方式騙取財政給予的保險費補貼。三是對違反條例規定行為的法律責任作了明確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