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惠

辛德惠

辛德惠(1931年12月24日—1999年5月27日),漢族,是遼寧省開原縣人,共產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辛德惠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遼寧省開原縣
  • 出生日期:1931年12月24日
  • 逝世日期:1999年5月27日
  • 職業:中國土壤學家、農業生態學家
  • 畢業院校:北京農業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為中國農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 代表作品:《黃淮海平原的水鹽運動和旱澇鹽鹼的綜合治理》等
人物生平,人物榮譽,人物研究,淺井,六五,七五,人物年表,人物論著,

人物生平

辛德惠,1931年12月24日出生,祖籍遼寧省開原縣。中國土壤學家、農業生態學家、農業教育家,農田生態工程設計的開拓者之一,泛生態學理論的創立者。其父是開原縣城外屯子裡的農民,家境貧寒。
辛德惠
“九·一八”事變後舉家入關逃難到北平。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艱難的亡國奴生活中,辛德惠度過了少年時代。生於憂患的辛德惠對舊社會的苦難生活和黑暗統治刻骨銘心,遂積極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1949年他在北京通縣潞和中學加入共青團,1950年考入北京農業大學後,在大學二年級時便加入中國共產黨。1954年畢業並留校任教。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尤其是毛澤東的哲學思想,並努力實踐,逐漸形成了基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革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成為他個人人生的宗旨。
1954年他大學畢業留校任教,1958年在職赴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留學,1962年獲生物學土壤專業副博士學位。回國後繼續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歷任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自1973年起參加黃淮海平原鹽漬化地區綜合治理曲周試驗區的國家重點項目和科技攻關課題的研究工作,為主要參加人。1982年,他在北京農業大學建立農業生態研究室(後改為農業生態教研室),任主任。1980年至1987年和1991年至1996年,他兩度出任曲周實驗站站長,並曾擔任黨支部書記。1992年任資源與環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出任農業生態研究所名譽所長。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為躲避農大校園的喧鬧,1969年他和當時在北京林業大學任教的妻子劉一樵到雲南邊陲的森林中勞動。
1973年,他從雲南回京不久,他就拋家舍子,毅然與北京農業大學土化系石元春等6名教師一起率先奔赴河北曲周,開始了他一生為之嘔心瀝血的黃淮海平原鹽漬化低產地區綜合治理與發展的偉大事業。
作為兩位主參人之一,他於1975年總結並提出了綜合治理鹽漬化低產地區旱澇鹽鹼淺層鹹水的“淺井—深溝體系”,實踐中效果顯著,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和國際同行們的關注。這期間,他開始關注中國農業的持續發展問題,積極探索,大膽創新,研究和運用新興的系統論思想和方法,結合實際研究和套用,建立了自己的農田生態系統理論。1990年在“七五”專題研究中,他正式提出了“普適性工程生態設計及其理論(泛生態學)”。
辛德惠既是理論的創新者,又是偉大的實踐者。“七五”期間,他主持“邯鄲地區5縣4萬公頃鹽漬化中低產田改造方案”、“涿鹿河川—丘陵春麥區”、“邯鄲市馬頭攻關試區市郊型農業發展生態設計”,指導邯鄲市“菜籃子工程”的工程生態設計與論證,均取得良好的綜合效益;1993年指導並初步完成“區域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系統決策和設計的現代信息工程系統”;1994年完成“寧波圍塗造地綜合開發的總體設計”;1997年開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點項目——高產農業生態系統機理研究。
多年的中低產區到高產區的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與研究,使辛德惠的“泛生態學”理論得以日益升華和證實。1996年辛德惠在全國人大組織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了《我國糧食問題和農業—農村發展戰略》論文,提出了他自己的有關國家糧食安全系統戰略思想,引起國內外同行的重視。
在長期從事科研和生產實踐的同時,辛德惠也十分注意學術組織的建設。在他的領導下,北京農業大學(1995年與北京農業工程大學合併為中國農業大學)於1980年建立了曲周實驗站(任站長),1990年建立了市郊型馬頭實驗站(任專題主持人),1982年建立了農業生態研究室,後來改為農業生態教研室(任主任);1992年農業生態教研室與環保專業綜合為農業生態和環境科學系(為系學術委員會主任);1994年建立了農業生態研究所(為名譽所長)及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1995年建立了博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為資源與環境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校學位評審委員會成員),分別為研究生、本科生和大專生開設了7門課程,形成了結構合理、有效運作和不斷發展的科研集體。
在總體思想指導下,他重視發揮不同學科(如土化、農學、氣象、生物、數學、自動化、環保、地理等)學生的綜合優勢。他鞠躬盡瘁,甘為人梯,促進了本學科發展,培養了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他的學生已分別承擔或主持教學、科研、開發工作,成為所在單位的學術骨幹。
他曾兼任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組成員委員、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5月27日,在浙江省寧波象山縣參加全國松材線蟲病考察途中,因心臟病突發,不幸以身殉職。他以實際行動實現了自己的信念:“為了未來事業,竭盡餘力,死而後已”。

人物榮譽

辛德惠為祖國的農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20世紀70年代初,他提出了“淺井─深溝體系”,對改良河北省黑龍港地區乃至整個黃淮海平原鹽鹼地具有理論及實踐上的意義,取得巨大經濟效益。
在承擔黃淮海平原區域綜合治理國家重點項目和主持“六五”、“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曲周試區專題的科研與生產實踐中,他創立了工程科技領域的一個新方向、一門新學科工程生態設計的方法和一個學術思想體系及理論“泛生態學”,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曲周人民分別在曲周實驗站和中國農業大學校園內樹碑銘文“改土治鹼,造福曲周”,以示無比感激之情。
1993年,他指導建立了區域農業─農村持續發展系統決策和設計的現代信息工程系統。他先後培養了40餘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他先後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79年河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980年農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1985年“三委一部”(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表彰獎、198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8年國務院嘉獎令及一等獎、1991年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農業部科技進步特等獎、1994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獎項。他先後編著、出版了《農田生態系統概論》、《黃淮海平原的水鹽運動和旱澇鹽鹼的綜合治理》(與石元春合著)等著作,發表了多篇具有很高學術水平的論文。

人物研究

淺井

1975年作為兩位主參人之一,總結提出綜合治理鹽漬化低產地區旱澇鹽鹼淺層鹹水的以深淺溝工程系統為基礎、農業措施與水利工程、生物工程、田間配套工程相結合的“淺井~深溝體系”,曲周張莊試驗區僅糧食畝產就由治理前的70多公斤增加到741公斤(1989年),引起了國家重視,建立了2。8萬畝綜合治理區。聯合國農發基金會也在曲周縣建立了28萬畝綜合治理項目區,到1989年4年間項目區累積增產糧食10718萬公斤,棉花1692.5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4929.36萬元。

六五

1985年在“六五”專題研究中,正式提出了完整的方法論~改造與調控鹽漬化農田生態系統的工程生態設計與多層次人工控制系統的建設。指導了曲周及臨近共5縣60萬畝綜合治理區的設計與實施,效益巨大,僅曲周縣到1989年4年間增產糧食24354萬公斤,棉花4769.9萬公斤,農村總收入增加6.12億元。

七五

1990年“七五”專題研究中,正式提出和形成了普適性的工程生態設計及其理論(泛生態學),指導了邯鄲市菜籃子工程的工程生態設計和論證,以及邯鄲市馬頭攻關試驗區以服務城市、發展農村為目標的市郊型農業發展,涿鹿縣河川丘陵春麥區的農業發展生態設計,均已取得預期成果和綜合效益,並設計了曲周縣四疃鄉“試驗——示範——推廣——培訓——門市服務——市場一體化”的科技服務一條街。
1994年完成了寧波圍塗造地綜合開發的總體設計,為大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
根據工程生態設計的方法和理論,以及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在本人指導下1993年初步完成了區域農業發展和生產系統決策和設計的現代信息工程系統。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農業生態教研室和農業生態研究所(碩士點);形成了結構合理有效動作和不斷發展的科研集體;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32名。
辛德惠教授檌任農業生態研究室、農業生態教研室主任,農業生態與環境科學系學術委員會主任,農業生態研究所名譽所長,資源五音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在國內外發表了有影響的論文報告3篇和科技專著5部。辛德惠教授在工程科學技術領域、農業發展、培養人才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做出了突出貢獻,並因此獲得了7項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獎及4項榮譽稱號。

人物年表

1931年12月24日 生於北京。
1950-1954年 在北京農業大學土化系學習。
1954-1999年 在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1958年12月-1962年12月 在莫斯科大學生物土壤系讀研究生,獲生物科學土壤部門副博士學位。
1973-1999年 參加黃淮海平原鹽漬化地區綜合治理曲周試驗區的國家重點項目和科技攻關專題的科研工作[1973-1980年為主要參加人,1980-1987年和1991-1996年為曲周實驗站站長;“六五”、“七五”、“八五”黃淮海平原區域治理項目主要參加人和曲周試驗區專題主持人。
1990年 建立市郊型馬頭實驗站,任專題主持人。
1991年 為河北省涿鹿縣試區主持人。
1982年 建立農業生態研究室(後改為農業生態教研室),任主任。
1992年 農業生態教研室與環保專業綜合為農業生態和環境科學系,任系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4年 建立了農業生態研究所,任名譽所長。
1995年 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 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高產農業生態系統機理研究”主持人,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七屆評審組成員。
1998年 任國家教育部第四屆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1999年5月27日 因心臟病突發,不幸以身殉職

人物論著

1 辛德惠.農田生態系統概論.北京: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院,1983
2 石元春,辛德惠.黃淮海平原的水鹽運動和旱澇鹽鹼的綜合治理.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
3 辛德惠.系統理論及其套用——黃淮海平原鹽漬化低產地區綜合治理與配套技術研究.見:黃淮海平原“六五”科技攻關論文集之二.北京: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院,1985
4 辛德惠.黃淮海平原鹽漬化低產地區綜合治理綜合發展的工程生態設計及其評價.見:國際鹽漬土改良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85
5 辛德惠.土地利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6 辛德惠,李維炯.淺層鹹水型鹽漬化低產地區綜合治理與發展.北京: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1990
7 辛德惠.鹽漬化地區環境綜合治理與農業持續發展“環境保護與農業”國際研討會論文,1994
8 辛德惠.寧波市圍塗造地綜合開發項目規劃.1994
9 辛德惠,肖熒南,郝晉珉.鹽漬化改造區農業綜合持續發展.北京: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199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