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縣

曲周縣

曲周縣隸屬於河北省,是邯鄲市下轄縣,地處河北省南部,邯鄲市東北部的太行山東麓海河平原黑龍港流域。東接邱縣,南鄰廣平肥鄉,西連永年雞澤,北依邢台市平鄉。曲周縣總面積667平方公里,轄5鎮、5鄉、342個行政村,總人口45.9萬(2011年)。

邯鄲至黃驊港鐵路(簡稱邯黃鐵路)和青蘭高速擦境而過;邯黃鐵路和青蘭高速曲周西南邊境呈斜十字形擦境建曲周站(現為曹莊站)和曲周服務區,電力供應充足,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變電站六座,全縣村村通電,程控電話四通八達,廣播電視覆蓋全縣。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金融、服務事業構成服務網路。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2019年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貌,氣候,土壤,水文,行政區劃,人口民族,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交通,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鄉建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科技事業,社會保障,歷史文化,文化遺產,名優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據《曲周縣誌》載,曲周縣域春秋時為晉曲梁地。戰國屬趙,秦屬邯鄲郡。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酈商為曲周侯,曲周之名始有記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除國為鄉。漢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置曲周縣,治所為今古城營(今屬邱縣)屬廣平國。新莽時改曲周為直周。東漢復名曲周。同時南曲縣併入曲周縣,仍設斥漳縣,均屬巨鹿郡。
曲周縣曲周縣
三國魏時曲周、斥漳二縣先屬魏郡、後屬廣平郡
晉時曲周縣併入列人縣(縣治在今肥鄉東北),屬廣平郡,太和二十年(496年)復置斥漳縣,屬廣平郡;景明年間(500-504年)分平恩置曲安(曲周)。天平處年(534年)改屬司州魏郡。北齊處時廢曲安、斥章二縣併入平恩縣,天保七年(556年)將平恩縣縣治所移至斥章城,屬司州魏郡。北周宣政元年(578年)置洺 州,平恩縣改屬名州廣平郡。
開皇六年(586年),於故治復置曲周縣。仍設平恩縣。大業二年(606年),廢曲周併入洺水縣,仍屬武安郡。
武德四年(621年),於漢縣故治復置曲周縣,屬河北道洺州。會昌三年(843年),廢洺水,清漳二縣併入肥鄉、平恩、曲周等縣。仍屬洺州。五代屬洺州。
宋熙寧三年(1070年),省曲周縣為鎮,入雞澤。元佑二年(1087年),曲周復為縣,三年又併入雞澤縣。四年(1089年),曲周、雞澤又分為兩縣,屬河北西路洺洲。時曲周縣治所移至今曲周城。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省平恩縣為鎮,併入曲周縣。屬河北西路洺州。
元,曲周縣屬中書省廣平路(駐地今永年廣府鎮)。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曲周縣屬河南分省廣平府。二年(1369年)三月,廣平府改屬北平。九年(1376年)屬北平布政使司。永樂元年(1403年)改屬直隸京師。
清,曲周縣屬直隸廣平府。
民國二年(1913年)屬直隸省冀南觀察使。三年(1914年)屬直隸省大名道。十七年(1928年)直屬河北省。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六區。1938年,民國政府撤離。
1939年曲周淪陷,日偽進駐縣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一二九師進入曲周,成立抗日政府,屬冀南行政公署第三專署。1941年成立晉冀魯豫邊區,曲周縣屬邊區冀南行署。1946年10月,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郭企之烈士,將曲周縣更名為企之縣,屬冀南行署第三專署。
1949年10月15日,恢復曲周縣名,屬河北省邯鄲專員公署。1958年8月15日,邱縣和雞澤併入曲周縣。10月,肥鄉縣(含廣平縣)併入曲周縣。屬河北省邯鄲專員公署。1960年5月3日,邯鄲專員公署與邯鄲市合併,曲周縣歸屬邯鄲市。1961年5月,邯鄲專署與邯鄲市分開。6月,曲周縣與肥鄉縣(含廣平縣)分開。曲周縣屬邯鄲地區專員公署。1962年2月,曲周、邱縣、雞澤三縣分開,各恢復原縣建制,曲周縣屬邯鄲地區行政公署,至1993年7月。邯鄲地區與邯鄲市合併,曲周縣為邯鄲市管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曲周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海河平原的黑龍港流域,總面積667平方公里,東接邱縣,南鄰廣平肥鄉,西連永年雞澤,北依邢台市平鄉。地理坐標為東經114°50′22. 3″—115°13′27. 4″,北緯36°35′43″—36°57′。
曲周地理位置

地貌

曲周縣屬海河流域,是中生代晚期形成的一個獨立的地質結構單元。在古地球時期,由於地殼的變動,曲周縣域呈拗陷起伏重疊狀態,到第三紀末被大量的陸相沉積物填平,成為一個統一的拗陷堆積平原,以後經過長期的沉積,特別是黃河、漳河、洺河、沙河的沖積,逐漸形成今天的沖積平原。地面高程(黃河)在45.4至32.7米之間。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降坡1/3000左右,地勢平坦。歷史上因境內河流經常泛濫,受其沖積的影響,境內形成沖積堆、扇形地、緩崗緩坡地等複雜地貌。
曲周縣

氣候

曲周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3.1℃。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6.8℃,極端最高氣溫為41.1℃,1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2.9℃,極端最低氣溫為-19.9℃。五霜期年平均201天,10℃以上積溫4472.0℃。
曲周縣曲周縣
年平均降雨量為556.2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7至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三分之一,雨熱同期,對農業生產十分有利,土地生產潛力大。但春季乾旱多風,十年九旱,冬季寒冷,雨量稀少,旱災和病蟲害是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

土壤

曲周縣變化多端的地貌類型造成境內水熱狀況的分異和水鹽運動類型的差異,同時形成了不同類型的土壤分布。據土壤普查資料,曲周縣境內土壤分為三個土類,五個亞類,八個土屬,下分57個土種。

水文

曲周縣境內的河流有支漳河、滏陽河、老沙河三條河流,屬海河流域子牙河和黑龍港水系。按物質來源分,大致以縣城為界,分為南北兩個單元。南部以漳河沖積物為主,北部以沙河沖積物為主。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曲周縣轄5鎮5鄉(曲周鎮河南疃鎮、第四疃鎮、安寨鎮侯村鎮槐橋鄉南里岳鄉白寨鄉大河道鄉依莊鄉),342個行政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曲周縣總人口45.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6萬人,非農業人口4.3萬人。曲周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較少(回族、蒙古族、傣族等)。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9年,曲周縣土地總面積為67668公頃。其中,農用地面積為5673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83.84%;建設用地面積為9098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3.45%;其他土地面積183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71%。

水資源

曲周縣水資源可分為三部分:自然降水、過境地上水和地下水。據統計,自產徑流為1725.8萬立方米,過境地上水總量為26671.7萬立方米,其可供量僅為5.61.3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包括淺層淡水和微鹹水、深層淡水三種。淺層鹹水資源總量為1925.2萬立方米。

交通

曲周縣境內有幹線公路5條,其中省道兩條,邯臨公路和定魏公路縱橫貫穿全縣,邯臨公路西交309和107國道,東到106國道和山東的臨清市定魏公路南接邯大路,北接邢臨公路;其餘為縣級路。
截至2013年,曲周縣公路總里程達927.51公里,有高速公路2條,過境里程16.4公里;省道3條,里程57.92公里;縣道4條,里程79.31公里;鄉道365.17公里,村道402.61公里,專用公路6.11公里。

政治

縣委書記:李凡
縣長:尹麗龍

經濟

綜述

截至2011年初,曲周縣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30.7:43.3:26,累計實施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18個,完成投資169億元。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65.3億元,是2005年的2.1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1.9億元,是2005年的3.9倍;財政收入完成1.79億元,是2005年的5.6倍。
2011年,曲周縣生產總值完成97.9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2.51億元,全社會固定投資總額69.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出口創匯859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9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28元。

第一產業

曲周縣是一個傳統農業大縣,農作物常年播種面積112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81.9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穀子、薯類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蔬菜、林果、油料等。
截至2011年,曲周縣20個省、市級示範村新建新民居2500餘套,糧食生產連續七年豐收,夏糧連續八年豐收,2010年總產達到32萬噸。發展綠色蔬菜、優質棉、商品林等特色種植43萬畝;先後建成規模養殖小區35個,奶牛存欄4400頭、蛋雞存欄1000多萬隻。培育國家、省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多家,產業化經營率達到62.7%。發展註冊各類專業合作社248家,惠及農民5.2萬人。十一五期間輸出勞務達30萬餘人次,增收40億元以上。

第二產業

2011年,曲周縣規模以上企業42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56.5億元,同比增長54.2%;完成工業增加值42.9億元,增長46.3%;實現利稅22.9億元,增長115%;實現利潤15億元,增長117.1%。新上、技改、擴建投入1000萬元以上項目108個,億元以上的項目42個。
曲周縣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曲周縣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1億元,增長11.5%。全縣擁有各類商業經營網點9088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647人,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1.1萬餘人,達到10.7萬人。全縣銀行機構7家,保險機構9家。

社會事業

城鄉建設

截至2013年,曲周縣縣城控制區面積4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14.77平方公里,人口規模達到10.2萬人。縣城有公僕路、人民路、濱河路等主要街道20條,總長61公里,建成龍海公園、人民廣場等13處遊園廣場,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1平方米,綠地率36.29%,綠化覆蓋率42.15%,建有鳳凰城、稽山南苑、紫博園等規模住宅小區28個,建築面積達到130萬平方米,城鎮化率達34%。新農村建設將全縣342個行政村逐步合併為75個“中心村”。新建新民居380套,在建130套、13個村村容村貌顯著改觀。
截至2013年,曲周縣有10個供電所,35千伏變電站13座,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鄉村及戶通電率達到100%,年供電量達4.5億千瓦時。全縣有通訊企業3家,擁有移動基站80座,移動通信信號實現全覆蓋。行動電話用戶22萬戶,固定電話3萬部。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曲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99所,其中,普通高級中學1所、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初級中學22所,國小127所,中國小在校學生75506名。全縣共有幼稚園146所,在園幼兒22742名。共有教職工4792名,專任教師4479名。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曲周縣有各級醫療、預防、保健及培訓機構20個,有縣級綜合醫院2所,疾病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婦幼保健站1所,衛生進修學校1所。鄉鎮衛生院10所,全縣設病床864張,職工總數為334人,其中衛技人員304人。村衛生室(所)356所,經過正規化、系統化培訓的鄉村醫生549人。2011年參合農民395433人,占農業人口的97.37%,行政村覆蓋率100%。

科技事業

截至2013年,曲周縣先後與中國農大、清華大學、中科院等20多所建有長期合作關係。1973年,中國農大專家到曲周縣進行“旱澇鹼成綜合治理”攻關研究,取得了改土治鹼的成功,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農大在曲周縣設立了全國首家農科聯盟網路基站,還把曲周發展列入學校的“十二五”規劃。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曲周縣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改擴建鄉鎮養老院10所,建成農村幸福院56所;發放各類救助金1.52億元。

歷史文化

文化遺產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調,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劇種之一。曲周縣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鄉司寨村。四股弦起源於清朝中期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東河澤一帶。2013年6月,曲周四股弦人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曲周花車,原名“拉花車”,為漢族民間舞蹈,始於明朝,盛行於清朝,民國初期曾一度鼎盛。現主要分布在安寨鎮安寨,南馬店等村。2013年6月,曲周花車人選省級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

名優特產

曲周縣被中國農學會特產經濟研究會命名為“中國甜玉米之鄉”。
曲面是曲周民間傳統食品,已有300多年歷史。河北曲周屬於雜糧產區,古時候麥子多從關內購進,售價高昂,而曲周人又十分喜歡吃麵類食品,人們就用土產的各類豆子磨成粉,軋製成雜麵食用,後來雜麵逐漸由民間傳入皇宮。據史料記載,乾隆年間,要派太監到曲周的雜麵鋪,購買曲面。可見,曲面已成為常用御膳之一。
粉條是曲周縣南馬店村特有的食品,粉條又稱冬粉,是由紅薯、馬鈴薯原料加工製成的絲狀或條狀乾燥澱粉製品。

著名人物

曲周縣著名人物有:陳於陛劉榮嗣路振飛霍彥威程名振李若水郭企之、聶雲翰、張璉蘇三道憑王體健王一鶚韓太湖等。

榮譽稱號

2017年10月,曲周縣被住建部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
2017年12月,曲周縣獲評第一屆河北省文明縣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