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論

轉移論亦稱“轉換能力理論”。指銀行把貸款的一部分逐漸轉向投資,購買短期有價證券來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本世紀初,短期證券市場出現並得到發展,證券交易額日益擴大,國庫券、銀行短期承兌票據等短期證券流動性高,變現能力強,銀行購買短期票據同樣可以保持清償能力,資金的一部分就從貸款轉向投資。這樣,既提高銀行資金的利用率,又保持了銀行資產的流動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轉移論
  • 定義:銀行把貸款的一部分逐漸轉向投資,購買短期有價證券來保持銀行資產的流動性
這一理論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銀行資產的流動性與盈利性的矛盾,有助於提高銀行的清償能力。然而,短期票據的變現要有“第三者”來買,尤其是短期證券市場會因種種政治經濟原因而動盪不定。如在生產蕭條時,短期證券的出售者多於購買者,且價格低廉,會使銀行利用短期有價證券來保持流動性產生一定困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