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人物稱號)

軍神(人物稱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軍神,對於用兵非常傳神的人一種稱謂,中國當代的代表性人物:蔡鍔將軍、劉伯承元帥。

基本介紹

中國名將,蔡鍔,劉伯承,日本名將,坂上田村麻呂,楠木正成,上杉謙信,東鄉平八郎,乃木希典,

中國名將

蔡鍔

蔡鍔將軍蔡鍔將軍
蔡鍔(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漢族,湖南寶慶(即今邵陽市)人。遺著被編為《蔡松坡集》。蔡鍔曾經回響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的護國戰爭,是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朱德曾這樣回憶他與蔡鍔在反袁護國戰爭中的晤面:朱德遵照蔡鍔預定的計畫,率領革命士兵驅逐了帝制派軍官,宣布起義,並全體開往昆明。到達昆明後立刻趕到蔡鍔的司令部,正趕上蔡鍔和參謀們開會。朱德說,當蔡鍔起身向他們走去的時候,“我大吃一驚,說不出話來。他瘦得像鬼,兩頰下陷,整個臉上只有兩眼閃閃發光,肺結核正威脅著他的生命。那時他的聲音已經很微弱,我們必須很留心才能聽得清。當他向我走來的時候,我低頭流淚,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雖然命在旦夕,思想卻一如既往,鋒利得像把寶劍。我們坐下來,他說明了全國各地起義的計畫,並且說雲南必須挑起重擔,等待其他各省共和派力量組織起來。
三天之後,我們就要出兵四川,袁世凱一些最精銳的部隊駐紮在那裡。……蔡鍔對我們說,要立刻出兵貴州,掃蕩袁世凱在那裡的部隊,然後轉道廣西,直奔濱海的廣東。第一軍和其他附屬部隊要出兵四川,增援部隊只要訓練完成也應跟著上前線。”
蔡鍔說完,朱德問他:“可是你不能帶隊去啊!你有病,要送命的。”蔡鍔望望他,又把眼光移到別處,說,“別無辦法,反正我的日子也不多了,我要把全部生命獻給民國。”
蔡鍔的護國軍出師,對袁世凱震動很大,及至1915年12月25日雲南宣布獨立,在當天召開的國務會議上,袁世凱竟然語無倫次地抱怨說:“雲南自稱政府,照會英法領事,脫離中央。此事(帝制)余本不主張,爾等逼余為之。”眾默然,可見袁世凱的驚慌程度。
護國第一軍在川艱苦奮戰半年之久,中間幾月戰事尤其激烈,處境艱難,但唐繼堯在軍餉、軍需和兵員上都沒有給前線任何補充。蔡鍔說“自滇出發以後,僅領滇餉兩月。半年來,關於給養上後方毫無補充,以致衣不蔽體,食無宿糧,每月一伙食雜用,皆臨時東湊西挪,拮据度日”。
護國戰爭勝利之後,蔡鍔的病情已急劇惡化,幾次向北京政府請假就醫,都未能獲準,反而臨危受命為四川督軍。當時蔡鍔在全國威望極高,被視為“軍神”,一到成都,“萬人空巷,都想一望風采”。但朱德對此時松坡將軍的回憶是,“蔡鍔看上去像個幽靈,虛弱得連兩三步都走不動,聲音微弱……”
蔡鍔臨終前,由護士勉強扶起來,憑窗瞭望日本飛機演習,又一次受到刺激,他對身邊的蔣百里說:“我早晚就要和你分手了。我們建設國防尚未著手,而現代戰爭已由平面而轉立體,我國又不知道落後了多少年。”“我不死於對外作戰,不死於疆場馬革裹屍,而死於病室,不能為國家做更大貢獻,自覺死有餘憾。”隨即口授隨員遺囑,精神尚一絲不亂,遺囑句句關乎國家大計,無一語及家事。
蔡鍔將軍護國討袁再造共和,名動一時,被當時被稱為軍神且為民國國葬第一人,其人清正廉潔,是朱德、葉劍英、唐繼堯、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校長,編有曾胡治軍語錄為北洋政府黃埔軍校、延安根據地印發學習,以3000之眾(3月無援無餉)破袁世凱5萬之敵,之後病死異鄉,英年早逝,是我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被尊稱為“中國第一軍人”,為歷史和後人銘記。

劉伯承

劉伯承元帥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1892~1986),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現代軍事家。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入學生軍,參加了護國、護法戰爭。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組織過瀘順起義、南昌起義,先後任過中央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第二野戰軍司令員、軍事學院院長、中央軍委副主席等職。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1915年12月,劉伯承在涪陵成立了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參加了第二次反袁戰爭,即護國戰爭。1916年3月,在攻打豐都的戰鬥中,劉伯承頭部連中兩彈,右眼受重傷。當德籍沃克醫生為他摘除右眼球時,為保護腦神經,未用一點麻醉藥。他扶著柱子,滿頭大汗,沒吭一聲。沃醫生不禁為之動容:“你不是軍人,而是軍神!軍神!”
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他判斷敵情準確,計畫戰鬥周密,善於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朱德元帥曾讚譽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為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陳毅元帥留下過“論兵新孫吳,守土古范韓”的名句。1986年10月7日17時40分,劉伯承元帥與世長辭。
徐向前元帥驚聞揮筆寫了一首詩:“日暮噩耗遍京城,淚雨瀟瀟天地傾。垂首山川思梁棟,舉目九天覓帥星。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塗就七言染素絹,十萬軍帳哭劉公”。鄧小平同志在《悼伯承》一文中寫道:“伯承同志是我黨我軍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軍事指揮藝術和軍事理論造詣,在國內外屈指可數。”“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伯承是有大貢獻的。”面對榮譽和功勞,他本人生前曾謙遜地說:“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毛主席的領導所給我的。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麼名堂來的。因此,我願意在黨的領導下,做毛主席的小學生,為中國人民盡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其主要著述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譯著有《蘇軍步兵戰鬥條令》、蘇軍《契約戰術》等。

日本名將

坂上田村麻呂

坂上田村麻呂坂上田村麻呂
平安時代軍神】坂上田村麻呂,出生於天平寶字2年 ,卒於弘仁2年陰曆5月23日 ,是日本平安時代武官。名字亦有田村麿的寫法。他是傳統日本文化中的武神、軍神。
坂上田村麻呂官位至正三位、大納言兼右近衛大將兵部卿。勛二等。死後追贈從二位。因討平東北陸奧蝦夷的功勳,被封為第二任征夷大將軍(但被認為是首任實質上的征夷大將軍)。
坂上田村麻呂畫像坂上田村麻呂畫像

楠木正成

南北朝軍神】 (公元1294~1336年)楠木正成,幼名多聞丸,是日本中世紀時期著名的武將。他在推翻鎌倉幕府、中興皇權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家世居河內國赤坂村。父輩時,其家已與河內、和泉、攝津等地土豪聯姻,並結成新型小武士團,打擊莊園,抵制北條氏統治,故被地方守護稱作“惡黨”。1331年元弘之變中,正成參加後醍酬天皇發動的倒幕運動,舉兵下赤坂。1333年據守千早城,大破幕府征討軍,促進各地反幕軍的興起。建武政權建立後,正成以其有功任河內國守、河內、攝津、和泉三國守護及記錄所寄人等職。1336年(建武三年)(陰)二月,叛軍足利尊氏軍隊進攻京都失敗,撤至九州,(陰)四月捲土重來。(陰)五月正成同新田義貞所部聯合迎擊於兵庫一帶,湊川一戰兵敗自殺,時年四十有三2.
軍神·楠木正成像軍神·楠木正成像
楠木正成雕像楠木正成雕像

上杉謙信

戰國軍神】上杉謙信(1530.2.18—1578.4.19)原名長尾景虎(ながおかげとら),繼承關東管領“上杉”姓氏,出家後法號謙信。由於擁有很高的軍事統率能力,所以被稱為越後之龍,一般通稱為軍神。官位為從四位下彈正少弼以及從四位下近衛少將,死後贈回正二位。1548年,謙信成為長尾家家督,以其出色的能力統一了越後。此後努力恢復町幕府的舊秩序,與南方的武田信玄,東南的北條氏康多次作戰,其中與武田信玄的五次川中島合戰,與北條氏康的關東出陣——小田原攻防戰都是日本軍事史上的著名戰例。  1577年,由於織田信長消滅室町幕府的舉動,謙信開始對織田信長進行遠征,並在手取川大敗織田軍(史稱手取川之戰)。但於次年在春日山城腦溢血而死。
上杉謙信上杉謙信
謙信雖然戰無不勝,被譽為“越後之龍”、“戰國最強”的武將,但是卻信奉佛教,曾一度因此非常矛盾。尤其信奉佛教的戰神:毘沙門天,自詡為毘沙門天的化身,高舉“毘”戰旗進行聖戰。由於崇尚“義”,其行為在戰國亂世顯得很特別。
日本軍神上杉謙信日本軍神上杉謙信
日本史學界的權威坂本太郎在其著作《日本史概說》中評價謙信說:“在殺伐無常,狂爭亂鬥的諸國武將中間,上杉謙信以尊神佛、重人倫、尚氣節、好學問的高節之士見稱,令人感到不愧是混亂中的一股清新氣息。”可謂是非常精闢的總結。

東鄉平八郎

東鄉平八郎東鄉平八郎
日本海軍軍神】東鄉平八郎(1848年1月27日-1934年5月30日),日本海軍元帥海軍大將,侯爵,與陸軍的乃木希典並稱日本軍國主義的“軍神”。在對馬海峽海戰中率領日本海軍擊敗俄國海軍,成為了在近代史上東方黃種人打敗西方白種人的先例,使他得到“東方納爾遜”之譽。由於他和大山岩同藩,所以時人稱頌“陸上大山海上東鄉”。其父東鄉吉左衛門熱心於海軍,對東鄉平八郎有很大的影響。官至從一位・大勛位・功一級・侯爵。

乃木希典

日本陸軍軍神】乃木希典(1849.11.11,山口縣—1912.9.13,東京)日本陸軍大將(1904)。1871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在陸軍部隊和參謀部供職。由於受日本軍國主義的薰陶,積極擁護侵略戰爭。1894—1895年中日戰爭時,任步兵旅旅長。此次戰後晉升為師長,並被派往台灣任總督(1895.5)。1900—1904年退役。1904—1905年日俄戰爭時重返軍界。1904年6月任第3集團軍司令官,該集團軍是日本為圍攻旅順口要塞而組建的,在奪取旅順口要塞和在奉天(瀋陽)附近的交戰(1905)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05年作為武土道傳統的忠實信徒,擔任教育未來天皇裕仁的工作。1906年任天皇的軍事參議官和享有特權的貴族子弟學習院名譽院長。
身著軍裝的乃木希典身著軍裝的乃木希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