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實踐與文化秩序

身體實踐與文化秩序

2013年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社出版楊大衛編著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身體實踐與文化秩序
  • 裝幀:平裝
  • 定價:25.00元
  • 作者:楊大衛
  • 出版社:光明日報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3-7
  • ISBN:9787511250278
  • 副標題:對太極拳作為文化現象的身體人類學考察
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文摘,

編輯推薦

《身體實踐與文化秩序:對太極拳作為文化現象的身體人類學考察》是從文化人類學的視角,對作為身體實踐與文化現象的太極拳進行整體描述,分別從國家、社會、日常生活、團體以及個人體驗等層面進行解讀。

作者簡介

楊大衛,1983年出生。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新聞專業學士,北京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碩士。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中國武術六段。自幼得家傳,習文習武,曾多次獲國際太極拳比賽冠軍,現任西藏武術協會副秘書長。研究興趣在於:身體觸摸、感官認知、各種身體實踐和修煉術的人類學和跨學科研究;紀錄片製作等;出版著作《感恩太極——扎西解析傳統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合著)。

目錄

導論 /1
第一節身體何以成為問題 /1
第二節莫斯及其“身體技術” /4
第三節 中國身體觀的人類學研究 /10
第四節研究方法和框架 /15
第一章 民族國家、太極拳與身體歷史的巨觀敘述 /17
第一節張三豐的神話與太極拳的起源 /18
一、張三豐其人及考證 /18
二、太極拳名稱的由來 /22
三、張三豐形象與王朝更迭 /26
第二節從一個武士家族的變遷看身體技術的演變 /27
一、楊家拳第一代創始者和第二代傳承者 /27
二、楊家第三代和第四代傳承人 /31
第三節 民國時期的身體改造運動與太極拳的發展 /33
第四節小結 /40
第二章轉型社會中的太極拳與身體展演 /42
第一節全民健身與轉型社會中的太極拳演變 /42
第二節健康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政治話語 /46
第三節 太極拳作為文化象徵與社會動力 /50
一、太極拳賽事的興起與文化景觀 /50
二、太極拳作為一種社會凝聚力的生成 /52
第四節太極拳對宗族和家廟復興的影響 /55
第五節小結 /57
第三章 日常生活與身體實踐 /60
第一節 以太極拳為核心的生活方式 /60
一、郭師的“修道”之學 /61
二、授拳是為了感恩 /63
第二節 日常生活中的修煉契機 /67
第三節 文化大傳統與太極拳之身體實踐 /70
第四節小結 /77
第四章太極拳中的身體觀呈現 /79
第一節太極拳中的身體修煉機制——以自我為個案分析 /80
一、“其跟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 /82
二、鬆柔 /83
三、用意不用力 /85
四、在二元對立中尋求一種穩定的整體 /89
第二節太極拳當中的“內氣” /90
一、太極拳內氣的文化源流 /90
二、太極拳中的“氣感”與“內氣”的特徵 /93
第三節太極拳當中的身體為何物 /97
第四節小結 /98
第五章圍繞身體經驗展開的文化秩序 /100
第一節身體經驗與文化認知 /100
第二節身體經驗與認知超越 /102
第三節身體經驗與知識生產 /106
第四節練拳群體內部的秩序建構 /107
第五節小結 /114
第六章身體經驗的凡俗與神聖 /115
第一節再論莫斯的“身體技術” /115
第二節 肉身成道的理想 /116
第三節 由凡俗通向神聖的身體超越性機制 /117
第四節對於自我超越和超越後的人 /120
第五節小結/122
結論 /124
參考文獻 /126
後記 /130

文摘

第三,從符號和文化認同方面來看。清末武禹襄之後的文人士大夫在太極拳論中融合了中國古典哲學中的陰陽學說、五行八卦學說,傳統醫學的經絡學說和道家吐納之術,使其更加具有高深和神秘色彩。同時也是中國人認同的傳統文化,大的文化傳統在身體技術上得到了傳承和發展,所謂“拳非小技,大道存焉”構成了太極拳作為國內外客群追捧的原因之一。加之大眾傳媒的影響,使得太極拳成為中國文化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符號之一。這種文化符號的構建,形成了民間與國家之間共謀的通道,增強了民族國家及太極拳愛好者對文化身份的認同,並且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動力的表現形式。
在這種文化象徵構建和社會動力的發源過程中,太極拳所呈現的社會文化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作為文化現象,太極拳運動自身具有某種主動性。太極拳在變遷過程當中,精英們總是積極地順應時代的變化,在民國由國術轉為體育健身就是一例,很多太極拳門派都主動對傳統的套路和教學方式進行改進,以適應更多人接受和練習,這奠定了太極拳日後以健身為目的的發展趨勢。所謂的“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並不存在,太極拳在傳播過程中既有血緣家族的傳承又有師承關係的傳承,同時還存在著地緣關係的傳承。在變遷過程當中,總是積極和人們的需求靠攏,尤其體現在治病健身方面,包容進中醫、氣功和其他武術的諸多元素,對自身進行改造和豐富。
其次,國家的在場與博弈是這種文化象徵和社會動力發源的助力。如果說文化的主動性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迎合,那么國家的在場則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推動。正是由於國家套路自上而下在全國的推廣普及,才使得太極拳具有了更大的影響力。同時,國家套路的推行,使得民間傳統套路與國家套路形成對比和對抗,民間一方面維護自己的正統性和傳統性,另一方面卻藉助國家的話語使得傳統的太極拳更具合法性。在田野調查中,武氏太極拳的傳人經常引用的說法是:“周總理曾經說過武氏太極拳不外傳”,以此來強調武氏太極拳的地位和價值。民間賽事一方面是對國家儀式的模仿,舉行的時候,國外代表隊多半是來自某個州市的民間武術團體,但是卻代表了國家的形象和禮儀。太極拳的賽事很多模仿了奧運會的議程和儀式化的入場。另一方面國家也成了儀式舞台上象徵的主角。“熱愛祖國,發揚傳統文化”被地方精英們寫進了新的師門戒規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