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關節骨軟骨病變

踝關節骨軟骨病變涵蓋的內容非常寬泛,既包括急性創傷中的骨軟骨損傷,也包括慢性骨軟骨損傷、骨關節炎及其伴有的撞擊、游離體、骨贅等。病變多發生於距骨,即為臨床常見的距骨軟骨損傷。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距骨
  • 常見病因:創傷被認為是引起骨軟骨損傷的主要原因,但也有觀點認為骨壞死先於這些病理性裂傷發生
  • 常見症狀:踝關節疼痛、腫脹、瘀斑、關節疼痛、卡鎖、彈響、摩擦或活動受限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治療,

病因

創傷被認為是引起骨軟骨損傷的主要原因,但也有觀點認為骨壞死先於這些病理性裂傷發生。據報導,距骨穹隆外側損傷多位於中部或前部,是由於踝背屈時足外翻及脛骨在距骨上內旋所引起,這些損傷大多繼發於創傷;距骨穹隆內側損傷多發生在中、後1/3處,也大多繼發於創傷,可能是由於踝跖屈時足內翻所引起,且患者無明確外傷史。少數情況下,損傷也可發生在距骨穹隆中央,但很少發生複合損傷。此外,內側損傷較深且呈杯狀,通常損傷保持在原位;而外側損傷則較淺。

臨床表現

急性踝關節骨軟骨損傷發生於創傷後,如嚴重踝關節扭傷後,表現為踝關節疼痛、腫脹、瘀斑及活動受限,這與踝關節扭傷表現類似。慢性患者症狀為關節疼痛、卡鎖、彈響、摩擦或活動受限。

檢查

行踝關節正位、側位和踝穴位X線檢查,嚴重者可見碟狀骨軟骨損傷,伴或不伴有損傷的骨軟骨片的移位,或者可見局部的骨壞死及囊性變。但急性骨軟骨損傷在普通X線片上的檢出率較低,僅為50%,有近半數的患者X線未見異常。當懷疑有關節面損傷時,應考慮行CT或MRI檢查。MRI有助於於確定病變部位、大小及骨軟骨片移位情況及軟骨下骨的反應性骨水腫

治療

對於損傷面積較小(<2cm2)且症狀不明顯的骨軟骨損傷可考慮行保守治療,包括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抗炎藥物、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套用助行器以及支具提供保護支持。雖然非手術治療不能治癒退行性變,但是很多患者可以明顯感到疼痛減輕,並可以推遲重建手術時間,直到患者方便或者因症狀加重而不得不行手術時。
對於損傷面積較大或症狀較嚴重而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包括關節鏡下病變清理(清理病變的軟骨、軟骨下骨、增生的滑膜及骨贅、去除游離體)及微骨折術或鑽孔術(適用於損傷面積<2cm2者),以及切開自體骨軟骨移植術,或軟骨移植術。對於骨軟骨病變引起的踝關節重度退行性變則應考慮行關節融合或置換手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