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溫舒

路溫舒

路溫舒(生卒年不詳),字長君,鉅鹿人(鉅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溫舒系河北廣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溫舒
  • 別名:長君
  • 國籍:西漢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鉅鹿(今河北廣宗縣) 
  • 職業:西漢著名的司法官
  • 代表作品:《尚德緩刑書》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路溫舒的父親是里的守門人。小時候,路溫舒的父親讓他牧羊,他把湖澤中的蒲草取來,做成簡牒,編起來寫字。寫得稍好一點時,當上了獄中的小吏,由此開始學習律令,不久提為獄史,縣裡面有疑惑的事都來問他。太守來到縣裡,看到後感到很驚異,便讓他代理曹史。他又鑽研《春秋》,弄懂了其中的大義。後被舉為孝廉,任為山邑縣丞,因犯法免去官職,又回去擔任郡吏。
元鳳年間,廷尉解光治理詔獄,請溫舒代理曹掾之事,官守為廷尉史。恰逢昭帝駕崩,昌邑王劉賀被廢,宣帝剛繼位,溫舒上書,建議應該崇尚德治減緩刑罰。宣帝認為他說得很對,調他任廣陵王府庫的官長。後內史薦舉溫舒文學為第一,升遷為右扶風丞。當時,宣帝詔令公卿大臣推舉可出使匈奴的人,溫舒上書,表示願為使者隨從,去暴屍塞外,以盡臣下之節。宣帝將此書下發給度遼將軍范明友、太僕杜延年問詢,認為其言不妥,將他罷歸原官。不久,又升遷他為臨淮太守,治績十分突出,後死在任上。
溫舒跟其祖父學過歷數天文,曾斷言漢朝只有二百一十年,並秘密上奏預為戒備。成帝時,谷永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到王莽篡位時,想宣揚其取漢而代之的理由,才把他的上書公開出來。路溫舒的兒子及孫子都曾做到了太守一級的大官。

主要成就

宣帝即位後,路溫舒寫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尚德緩刑書》,勸誡宣帝減省法制、放寬刑罰、崇尚德政。文章收錄於《古文觀止》,此奏章體現了路溫舒對司法改革的建議,希望朝廷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文章從春秋時的齊桓公、晉文公成就霸業說起,又從反面指出秦朝的過失,揭露了漢朝獄吏的危害,最後歸結到“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目的是要說服宣帝改變自武帝以來的嚴刑峻法、冤獄四起的情況,很有說服力。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路溫舒“尚德緩刑”的主張受到重視,宣帝曾下詔在廷尉下面設定廷平四員,秩六百石,負責審理冤獄。
對於矯治的辦法,路溫舒作為封建時代的廷尉史官,只能提出“除誹謗以招切言”,即讓人講話,國君要不計較臣民們的“謗言”,牢騷、罵娘的話都讓說,才能“開天下之口”,招來至切之言。他繼承了古代開明政治家反對“防民之口”(《召公諫厲王止謗》)的優良傳統,主張“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即可殺可不殺者不殺,可治罪可不治罪者不治罪。這在如今看來,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把希望寄託於國君的開明,則有其局限性。路溫舒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官吏,不可苛求於他,不能象路溫舒那樣寄託於個人,而必須從根本制度上著眼。

人物評價

路溫舒建議改革。皇帝劉病已的反應是,下一道詔書,命全國法官辦理案件時要寬大公平。僅靠行政命令當然不能改受悠久傳統,因為冤獄與酷刑,是無限權力政治制度下的產物,此種制度存在一日,冤獄與酷刑存在一日。像司馬遷、周亞夫、顏異,事實上任何法官都救不了他們。但路溫舒的奏章,使我們發現中國人權所受的蹂躪,自古就沒有有效的保護。這份奏章,是中國最早爭取人權的呼聲,雖然很溫和,很微弱,而且又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摘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軼事典故

編蒲抄書
西漢時期,鉅鹿(今河北廣宗縣)有一個叫路溫舒的人,家裡十分貧窮,父親沒錢讓他讀書,只好讓他給人家放羊。失去學習的機會,路溫舒雖然很難受,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他向別人借書,可這樣不方便。有一天他放羊的時候,發現河邊有一種葉子很寬的蒲草,編成了一張蓆子,然後把借來的書抄下來。他從抄的書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識。後來,路溫舒靠自學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做了朝廷的大官。

藝術形象

其編蒲抄書的事跡被做成幼兒成語故事大全和幼學千字文詳解等動畫教育小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