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溫舒

路溫舒

路溫舒(生卒年不詳),字長君,鉅鹿人(鉅鹿,在今河北南部,路溫舒系河北廣宗人)。信奉儒家學說。起初學習律令,當過縣獄吏、郡決曹史;後來又學習《春秋》經義,舉孝廉,當過廷尉奏曹掾、守廷尉史、郡太守等職。宣帝即位,他上疏請求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他還反對刑訊逼供,認為刑訊迫使罪犯編造假供,給獄吏枉法定罪開了方便之門。他在奏疏中還提出廢除誹謗罪,以便廣開言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路溫舒
  • 國籍:西漢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鉅鹿(今河北廣宗縣) 
  • 職業:西漢著名的司法官
  • 代表作品:《尚德緩刑書》
  • 字號:長君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評價,軼事典故,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路溫舒的父親是里的守門人。小時候,路溫舒的父親讓他牧羊,他把湖澤中的蒲草取來,做成簡牒,編起來寫字。寫得稍好一點時,當上了獄中的小吏,由此開始學習律令,不久提為獄史,縣裡面有疑惑的事都來問他。太守來到縣裡,看到後感到很驚異,便讓他代理曹史。他又鑽研《春秋》,弄懂了其中的大義。後被舉為孝廉,任為山邑縣丞,因犯法免去官職,又回去擔任郡吏。
元鳳年間,廷尉李光審理奉天子詔令而被押的犯人,請路溫舒代理奏曹掾,兼行廷尉史之職。正趕上昭帝去世,昌邑王劉賀(立為天子又馬上)被廢除,宣帝剛剛即位稱帝,路溫舒向宣帝上書,建議應該崇尚仁德,減輕刑罰。他是這樣說的:“我聽說秦朝有十大過失,其中之一現在還存在著,那就是審理刑獄的官吏。秦統治的時候,輕視文獻經典,喜歡武力和勇猛,鄙視仁義之士,尊崇刑獄之官;正言進諫被當做誹謗,指陳過失被看做妖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不受重用,忠誠之心、懇切之言都只能藏在胸中,阿諛奉承之聲不絕於耳;虛假的讚頌迷惑了心竅,現實的禍患卻視而不見。這是秦朝喪失天下的原因。現在天下之人承蒙您的大恩大德,沒有戰爭的危險,也沒有饑寒的苦難,父子夫妻齊心盡力,建設家園,然而還沒有真正實現天下太平,這是因為刑獄的破壞。刑獄是國家治亂的關鍵,死去的人不可能再活過來,肢體被割斷不可能再結合。《書經》上說,與其殺死無罪的人,寧可失於不合常規。現在審理刑獄的官吏卻不是這樣,上下互相驅使,把刻薄當做清明,通過陷入於重罪來博取公正的名譽,而執法公平的卻多有後患。所以審理刑獄的官吏都希望受審訊的人被處死,並不是因為他們憎恨這些人,而是因為他們保全自己的辦法在於讓這些人去死。因此,被判罪殺死的人,鮮血流淌滿市,因罪受刑的人到處都有,每年處以大辟之刑的人數以萬計,這是仁聖之政受到損害的原因。太平盛世不能實現,問題大概就出在這裡。只要您免除誹謗君主的人的罪責而接受直切的諫言,廣開言路,掃除導致秦亡的失誤,遵循周文王、周武王的德政,減省法令條文,放寬刑罰,廢除刑訊之獄,那么,太平盛世就能來臨,永遠和平、安樂,與天地共存,天下之人都會感到無限欣慰。”宣帝很欣賞路溫舒的上書,遷升他為廣陽私府長。內史舉薦路溫舒為文學科的第一等,升為右扶風丞。
當時,皇帝下詔書命令公卿大臣推薦可以出使匈奴的人,路溫舒上書,請求作為隨從人員,隨使者出使匈奴,願意死在匈奴以報效天子。皇帝批閱他的上書,轉交度遼將軍范明友、太僕杜延年詢問情況,認為路溫舒的進言沒有可取之處,就沒有讓他隨行,還擔任原來的官職。很長時間之後,升遷為臨淮郡太守,政績非常出色,死於任上。
溫舒跟其祖父學過歷數天文,曾斷言漢朝只有二百一十年,並秘密上奏預為戒備。成帝時,谷永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到王莽篡位時,想宣揚其取漢而代之的理由,才把他的上書公開出來。路溫舒的兒子及孫子都曾做到了太守一級的大官。

主要成就

宣帝即位後,路溫舒寫了一篇奏章,即著名的《尚德緩刑書》,勸誡宣帝減省法制、放寬刑罰、崇尚德政。文章收錄於《古文觀止》,此奏章體現了路溫舒對司法改革的建議,希望朝廷改變重刑罰、重用治獄官吏的政策,主張“尚德緩刑”,“省法制,寬刑罰”。
文章從春秋時的齊桓公、晉文公成就霸業說起,又從反面指出秦朝的過失,揭露了漢朝獄吏的危害,最後歸結到“掃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目的是要說服宣帝改變自武帝以來的嚴刑峻法、冤獄四起的情況,很有說服力。他認為秦朝滅亡的原因,是法密政苛,重用獄吏。漢承襲秦朝這一弊政,必須改革。路溫舒“尚德緩刑”的主張受到重視,宣帝曾下詔在廷尉下面設定廷平四員,秩六百石,負責審理冤獄。
對於矯治的辦法,路溫舒作為封建時代的廷尉史官,只能提出“除誹謗以招切言”,即讓人講話,國君要不計較臣民們的“謗言”,牢騷、罵娘的話都讓說,才能“開天下之口”,招來至切之言。他繼承了古代開明政治家反對“防民之口”(《召公諫厲王止謗》)的優良傳統,主張“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即可殺可不殺者不殺,可治罪可不治罪者不治罪。這在如今看來,仍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他把希望寄託於國君的開明,則有其局限性。路溫舒畢竟是封建時代的官吏,不可苛求於他,不能象路溫舒那樣寄託於個人,而必須從根本制度上著眼。

人物評價

班固:春秋魯臧孫達以禮諫君,君子以為有後。賈山自下劘上,鄒陽、枚乘游於危國,然卒免刑戮者,以其言正也。路溫舒辭順而意篤,遂為世家,宜哉!
路溫舒建議改革。皇帝劉病已的反應是,下一道詔書,命全國法官辦理案件時要寬大公平。僅靠行政命令當然不能改受悠久傳統,因為冤獄與酷刑,是無限權力政治制度下的產物,此種制度存在一日,冤獄與酷刑存在一日。像司馬遷、周亞夫、顏異,事實上任何法官都救不了他們。但路溫舒的奏章,使我們發現中國人權所受的蹂躪,自古就沒有有效的保護。這份奏章,是中國最早爭取人權的呼聲,雖然很溫和,很微弱,而且又沒有收到任何效果。 ——摘自柏楊《中國人史綱》

軼事典故

編蒲抄書
西漢時期,鉅鹿(今河北廣宗縣)有一個叫路溫舒的人,家裡十分貧窮,父親沒錢讓他讀書,只好讓他給人家放羊。失去學習的機會,路溫舒雖然很難受,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學習。他向別人借書,可這樣不方便。有一天他放羊的時候,發現河邊有一種葉子很寬的蒲草,編成了一張蓆子,然後把借來的書抄下來。他從抄的書中得到了不少的知識。後來,路溫舒靠自學成了一個有學問的人,做了朝廷的大官。

藝術形象

其編蒲抄書的事跡被做成幼兒成語故事大全和幼學千字文詳解等動畫教育小朋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