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王河

趙王河

趙王河古稱灉水,是魯西南一條著名河流相傳北宋末年趙構被金兵追趕至此,坐騎一躍而至對岸,故稱趙王河。本為黃河決口故道,自河南入山東曹縣界,再入菏澤縣(今牡丹區)界,至菏澤城東雙河口,一支東流,經巨野、嘉祥、濟寧、滕縣入南四湖;一支東北流,經鄆城、汶上、壽張、范縣,至陽穀縣張秋鎮入運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王河
  • 流經區域:魯西南
  • 全長:44公里
  • 流域面積:60.9平方公里
概述,民間傳說,史料記載,

概述

老趙王河:起源於山東嘉祥縣馬村鎮楚營村西南,於馬集鄉東秦村出縣境,至濟寧市市中區唐口街道棒李村入洙水河。全長44公里,流域面積94.5平方公里,其中嘉祥縣境內長26公里,流域面積60.9平方公里,河底寬5~6米。屬季節性河流。
新趙王河:發源於山東巨野縣沙土集,流經嘉祥,於濟寧市郊區長溝鎮水牛陳村梁濟運河。全長29.3公里,流域面積424平方公里。嘉祥縣境內長26.8公里,流域面積340平方公里。河底寬5~36米。屬常流河。1959年冬,趙王河改道,為區別老趙王河而命名為新趙王河,簡稱趙王河。

民間傳說

北宋末年,宋金聯合滅遼後,金朝南犯宋朝,趙構被俘,逃出金兵大營之後,被金軍追趕至此河邊,趙構坐騎一躍而至對岸,後來這河就被稱為趙王河。
還有一種說法是此河與北宋的一位王有關,由於北宋的國姓為趙,故名趙王河。

史料記載

1、1997年版《菏澤地區志》河流下載:"趙王、洙水宋金河,宋代黃河多次由今清豐決口,大溜東南行,經巨野、濟寧匯泗水,這就是趙王河的前身。1368年(明洪武元年),河決雙河口,分水東流,經巨野、嘉祥南至魚台東部塌場入運河,成為趙王河的趨形。1430年(明宣德五年),由於棗林河(在鄆城西二十五里)分黃河濟運,導致黃河屢決金龍口。棗林河自金龍口東北流至長垣、東明,至菏澤雙河口分為二支,北支東北流,經鄄城閆什口、紅船口,梁山縣李家橋、黑虎廟,北至張秋鎮注入運河。從此,趙王河的行道完全定型。"
2、1987年版《菏澤市地名志》河流下,沒有專題介紹趙王河;該志在菏澤市概況中寫道:"解放前,境內只有趙王河、七里河,因河道彎曲、常年淤積,河床寬淺,雨季河道漫溢,常常成災"云云;該書在《菏澤市政區圖》中,標出趙王河由雙河集而東北,過孔樓辛集、寶珠口、安興鎮、東北經五道街入鄆城而東。然考其上源,卻是繞菏澤城南護城堤河而西北,接李莊集出黃河所來之抗旱渠。而該渠繫上世紀七十年代所修,直通護城河。照此,趙王河似乎從菏澤城西北來。
3、1987年版《菏澤市地名志》印製的《一九五九年菏澤縣地名圖》繪注趙王河自雙河集而南,過菏澤城東,劉善人莊西,侯店、晁寨、劉城繞金堤而西。 該書所載1953年、1947年、1941、1913《菏澤縣地名圖》中的趙王河流向標註同1959年圖。如此看,何樓鄉南境之金堤鎮似乎是趙王河的源頭。
4、該書所載清光緒二十三年(1898)《山東省曹州府附郭菏澤縣境疆域全圖》中所標註趙王河來自西南桃源集。該集時屬菏澤縣,今為曹縣桃源鎮
5、清光緒年《儀封縣誌》載:鹹豐五年(1855)六月,河決銅瓦廂--一股入趙王河,走山東曹州府迤南。如此記,趙王河的源頭在儀封縣,即今蘭考縣東部。
6、清光緒十年《新修菏澤縣誌·雜記》篇載:"乾隆五十二年秋,運河涸。河督蘭第錫奏請重開趙王河,上由陶北河經長垣、東明、曹縣,自安陵入縣境,至城東雙河口。"照此記,趙王河之名在乾隆朝已有,且上源是長垣縣境內的陶北河。按明、清《長垣縣誌》,陶北河,又名淘北河。
7、民國版《河南省長垣縣誌》載:趙王河,即古之澭水,俗稱趙王河,出山東曹縣西北境,經長垣之李龍莊、牛集東北入菏澤縣。照此記載,趙王河雖得名已久,但是俗稱,而本名曰澭水。
8、清嘉慶版《大清一統志》山川下記載:"灉河,舊為(黃)河支流,在曹州府城南二十五里。自直隸東明縣流入,又東北經鄆城縣西南四十五里又北經濮州(東)南,又東北流入壽張縣界。"這是說,清代中期的灉水從東明南境過曹州城南、城東,又過鄆城西、鄄城東南,東北流入壽張縣,即今台前縣梁山縣北部、西部。
9、清乾隆年《曹州府志》記載:"澭河上源為賈魯河,本黃河決口故道,自河南儀封黃陵崗東北,由祥符縣界至劉家莊入山東省曹縣界,入菏澤縣界。又東北經金堤集,至縣城東折而北至雙河口……"云云。按此,菏澤城東之趙王河即澭水無疑,該志的曹州全圖和菏澤縣地圖皆稱此河為趙王河,可證澭水即趙王河,且在清初已經得名。
10、《大清一統志》又云:"賈魯河在曹縣西四十里,自黃陵崗至楊青村,元至正中,工部尚書賈魯所開。"查《明史·河渠志》,今曹縣西黃河故道即"元朝末年之賈魯河"。1855年黃河改道,該河廢。今蘭考縣東部黃河故道的重要埽口黃陵崗,就是趙王河出黃河的河口。經書《爾雅·釋水》云:"水自(黃)河出為澭。"賈魯河是元、明、清黃河主流。趙王河自黃陵崗出黃河,古人依經典,故稱此河為澭河,是官稱。
打開明《兗州府志》、《山東通志》、清康熙曹州志》、清乾隆《曹州府志》、清嘉慶《大清一統志》、清光緒年《新修菏澤縣誌》、民國《菏澤縣鄉土志》,無不稱此河為澭河,介紹其走向均與地圖所標趙王河相同。古曹州八景有澭水荷花,即指趙王河荷花。因此結論曰:明清方誌中流經曹州城東的澭水就是趙王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