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鄉(重慶市武隆區趙家鄉)

趙家鄉(重慶市武隆區趙家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家鄉是重慶市武隆區下轄鄉,位於東經 107°北緯 29°,地處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的白馬山山腰,武隆區西南,距武隆城區50公里,東與白馬鎮的車盤村接壤,南與貴州省道真縣三橋鎮相連,西面與鐵礦鄉的紅寶村、長壩鎮的東山、茶園兩村相接,北面與白馬鎮豹岩村相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趙家鄉
  • 行政區類別:重慶市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下轄地區:新華、香房等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8528
  • 地理位置:東經 107°北緯 29
  • 面積:60.2平方公里
  • 人口:5321
  • 著名景點:山虎關水庫、白馬山原始森林、山王廟、石船河
簡介,歷史沿革,經濟發展狀況,旅遊資源,領導班子,特色產業,

簡介

趙家鄉有耕地9245畝,其中田2294畝,土 6951畝。轄2個行政村,20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498戶,總人口5321人(其中農戶1416戶,農業人口5197人)。場鎮人口92戶,231人。全鄉建卡貧困戶324戶,1133人,其中絕對貧困戶53戶,183人。集鎮占地面積為10公頃。

歷史沿革

趙家鄉原屬涼水所轄,1952年分置何家鄉,1953年又以何家鄉為主擴大規模,將附近涼水的堰塘村劃屬。1954年撤何家鄉為趙家鄉,政府駐地趙家場。傳說早年該地為苗族聚居地,以姓趙者居多,其中一些趙土司霸占了肖家溝中游兩岸良田,遂以姓氏去名為趙家鄉,並在附近設立了一個小場,叫趙家場,以此場作為老百姓趕白馬場的店子。1980年政府駐地因山虎關水庫的修建完工遷與現駐地高岩。1984年後兩次行政區劃調整仍保留為趙家鄉。

經濟發展狀況

1.農業產業穩步推進
我鄉本著以生態農業為支柱,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引導、規範和建設農村專業合作社,推行“專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逐步走品牌特色之路。目前,全鄉共建9個專業合作社(其中烤菸4個,蔬菜2個,中藥材1個,魔芋1個,家禽養殖1個),全鄉80%的農戶入社。主要產業建設規模如下:
(1)烤菸生產。2008年烤菸生產草簽契約面積已落實1785畝,占計畫的105%。
(2)生豬飼養。2007年生豬存欄4800頭,出欄5000頭,實現產值750萬元。
(3)中藥材發展。2007年在地面積4000畝,價值850萬元。
(4)蔬菜產業。2007年種植無公害蔬菜2250畝,實現產值 375 萬元。主要品種為馬鈴薯、辣椒、蘿蔔。已成功申報馬鈴薯、蘿蔔、魔芋3個品種的無公害蔬菜產地。
(5)勞動力轉移。2007年勞務輸出1632人,已占全鄉勞動力的58%,全年帶回務工收入已達900萬元。
(6)土雞養殖。已經成立向天歌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合作社社員23戶,建成種苗場1個。
2.新農村示範點建設進展順利。截止目前,共修建人行便橋1座,社道路650米,初步通車;院壩硬化1388平方米。農房風貌建設和房屋新建改建、人行便道、沼氣池建設順利推進。完成總投資15萬餘元,兌現補助2萬元。
3.扶貧攻堅工作有序進行。2007年底,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695元增加到了1172元,增加了477元,其中絕對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557元增加到了1065元,增加了508元,相對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751元增加到了1215元,增加了464元,貧困人口占農業人口的17%,比2006年下降了5個百分點。
4.工業經濟運行良好。我鄉堅持招商引資與環境保護協調並進的原則。一是山虎關水庫水面養殖與環境保護並重;二是兩個小型水電站運行良好;三是趙家酒廠規模擴大,質量提升,基本形成“趙家花酒”地方特色品牌。

旅遊資源

我鄉海拔位置適中,環境優美,水質良好,空氣新鮮,加之山虎關水庫氣勢磅礴的大壩、青山綠水的景致,使我鄉成為避暑納涼勝地,在周邊乃至涪陵、重慶已有一定名氣,常年接待外地遊客在3000人次左右。

領導班子

陳 斌:黨委書記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武裝。
鄧維敏:黨委副書記、政府鄉長 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分管財政稅收。
蔡國華:人大主席、紀委書記 負責人大、紀檢監察工作,分管扶貧項目、政法、綜治、信訪、司法、法建、計生、民政、紅十字協會、招商引資、目標考核、創新工作、金融、城建、國土。
袁光榮:黨委委員、副鄉長分管農、林、水利、畜牧、交通、安全、通訊、郵政、工業、沼氣池、商貿流通、旅遊、統計、烤菸、萬元增收工程、新農村建設。
冉雲權:組織委員 負責組織人事、武裝、宣傳、統戰、辦公室工作,分管機關、社保、檔案、保密、電子政務、信息調研、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工會、科普、勞動力轉移、精神文明建設。

特色產業

中藥材發展:為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之年,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縣委、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的最先脫貧、率先致富的精神,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著力解決三農問題,2007年在地面積4000畝,價值850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