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令衿

趙令衿(?—1158),字表之,號超然居士。汴梁(今河南開封)人。宋太祖趙匡胤五世孫。趙德昭玄孫。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中舍選。宋欽宗初為軍器少監,言事忤旨,奪官。宋高宗紹興間,以都官員外郎召,因請留張浚復罷。後知泉州,坐謗訕秦檜入獄,檜欲置之死,誣與張浚李光等謀逆,會檜死,得免。復爵,授明州觀察使,加慶遠軍承宣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趙令衿
  • 別名:超然居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逝世日期: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
  • 職業:郡王
  • 性別:男
生平,事跡,史載,語錄,

生平

他自幼潛意教養,刻苦誦讀詩書,少而博學多才,識禮善文,非同一般宗子,頗得稱譽。徽宗大觀二年(1108 年)中舍選。靖康初年,任職軍器少監,即對國事有獨特見解,出言往往得罪權貴。時逢政局動盪,金兵鐵騎南下,虎視宋室江山,朝廷中主戰派、主和派針鋒相對。他堅決支持張浚愛國鋤奸,反對投降女真貴族入侵,國難當頭敢於弘揚民族大義。曾因會賓客觀看權相秦檜祖祠時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而遭秦檜爪牙誣告迫害下獄。秦檜病重死去,趙令衿得以恢復原來宗秩名份。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授明州觀察使,二十八年(1158年)卒於任上。朝廷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事跡

趙令衿於南宋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出知泉州。到任後,重教化,尊先賢,得知唐朝名相姜公輔埋骨南安豐州九日山,該處還有隱士秦系廬舍。為追薦先哲,倡導德政,淳化民風,趙令衿特地主持為他們二人在九日山下建祠奉祀,並親撰《姜秦二公祠記》。他任內建樹最大的政績,乃主持修築安平橋和東橋,便捷水陸交通,為發展泉州港海外貿易,繁榮地方經濟作出了巨大貢獻。郡人深感其美德,為其修建趙公祠於泉州,以示懷念。他還重修惠安菱溪上的永濟橋,惠邑人亦建祠紀念。由於趙令衿當一任州官,造福一方百姓,深得民心群情擁戴,故能以芳名載入青史。

史載

趙今衿,嘉孝穆公世<山失>子也。博學有能文聲,中大觀二年舍選。
靖康初,為軍器少監。言事忤旨,奪官。紹興七年,以都官員外郎召。張浚罷,令衿請對留浚,言官石公以揆論令衿阿大臣,復罷。久之,以事抵臨安,中丞李文會劾令衿“昔為大臣緩頰,今復奔走請託。”詔送吏部。吏部直令衿,奏除德安府通判,遷知泉州。泉屬邑有隱士秦系故廬,唐相姜公輔葬邑旁,令衿建堂合祠之,郡人感其化。歸寓三衢。嘗會賓客觀秦檜家廟記,口誦“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句。
通守汪召錫,檜兄婿也,頗疑令衿,諷教官莫汲訴令衿論日月無光,謗訕朝政。侍御史董德元承風旨劾之,誣以贓私。詔下令衿獄,案驗無狀,乃論令衿謗訕不遜,追一官勒停,令南外宗正司拘之。檜除召錫湖南提舉以報之,銜令衿,必欲置死地。初,趙鼎之子汾歸過衢,令衿贐之,侍御史徐嚞希檜旨,誣令衿與汾有密謀,伺朝廷機事。捕汾下大理寺,俾汾自誣與張浚、李光等謀逆,而令衿預焉。獄上,檜病不能省,乃獲免。檜死,復爵。二十六年,授明州觀察使襲封。引疾乞奉燕王祠,許之。尋加慶遠軍承宣使。二十八年薨,贈開府儀同三司。

語錄

《五燈會元》錄其語錄內容如下:
郡王趙令衿,字表之,號超然居士。任南康,政成事簡,多與禪衲游。公堂間為摩詰丈室,適圓悟居甌阜,公欣然就其爐錘,悟不少假。公固請,悟曰:“此事要得相應,直須是死一回始得。”公默契,嘗自疏之。其略曰:“家貧遭劫,誰知盡底不存。空屋無人,幾度賊來亦打。”悟見,囑令加護。紹興庚申冬,公與汪內翰藻、李參政邴、曾侍郎開詣徑山,謁大慧。慧聞至,乃令擊鼓入室。公欣然袖香趨之。慧曰:“趙州洗缽盂話,居士作么生會?”公曰:“討甚么碗?”拂袖便出。慧起搊住曰:“古人向這裡悟去,你因甚么卻不悟?”公擬對,慧擬之曰:“討甚么碗?”公曰:“還這老漢始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