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Sword of Goujian),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國家一級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望山楚墓群中。經無損科學檢測,其主要合金成分為銅、錫、鉛、鐵、硫等。花紋處含硫高,因硫化銅可防鏽。

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極其鋒利。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越王勾踐劍
  • 外文名:Sword of Goujian
  • 類別青銅器
  • 現狀:現藏武漢湖北省博物館
  • 出土地:1965年湖北省江陵縣望山一號墓
  • 時期春秋時期
文物歷史,文物造型,文物銘文,文物展覽,文物背景,

文物歷史

公元前494年,吳國和越國的軍隊進行了一場生死搏殺,越軍大敗。在獻上了絕世美女西施後,越國的國王勾踐成了吳王夫差的馬夫。臥薪嘗膽、忍辱負重二十年後,勾踐回到越國,他任用賢臣,發展生產,東山再起。用了9年時間滅掉了吳國,並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名霸王。“鳩淺”就是這位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名字。而這把劍就是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劍。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國的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這柄銅劍。在場考古工作者回憶,一名開採隊員拿劍時一不留神就將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試其鋒芒,稍一用力,便將16層白紙劃破。此劍長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近劍格處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鳩淺(勾踐)自乍(作)用劍”八字,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制工精美,顯示出鑄劍師的卓越技藝。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歷史文化價值很高,此劍被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堪稱我國國寶
越王勾踐寶劍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國貴族墓,主要有兩種意見:一種是嫁妝說,勾踐曾把女兒嫁給楚昭王為姬,因此,這柄寶劍很可能作為嫁女時的禮品到了楚國,後來,楚王又把它賜給了某一個貴族,於是成了這位楚國貴族的隨葬品。另一種意見是戰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間,楚國出兵越國時楚軍繳獲了此劍,帶回了楚國,最終成了隨葬品。

文物造型

越王勾踐劍,屬青銅劍,製作精美。劍長55.7厘米,柄長8.4厘米,劍寬 4.6厘米,劍首外翻捲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布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
劍身修長,有中脊,兩從刃鋒利,前鋒曲弧內凹。莖上兩道凸箍,圓首飾同心圓紋。

文物銘文

其劍身刻有鳥蟲書銘文“鉞王鳩淺”和“自乍用鐱”。即: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鳥篆銘文鳥篆銘文
學者郭沫若贊同考古現場專家方壯猷的意見,認為這兩個字是”邵滑“,是楚國派到越國的”越奸“,最後被封為越王。而古文字專家唐蘭認為,這兩個字是”鳩淺“,是”勾踐“的通假字。後者得到了其他專家的認同。
古代越國的語言是古越語,越王的名字用漢字寫出來只是音譯。
在古越語,鳩淺和勾踐發音相同,所以是通假字,可以替換。
越王鳩淺,自作用劍,譯為:越國國王勾踐,親自督造(製作)並自己使用的劍。

文物展覽

越王勾踐劍出土之後,僅於1965年底及“文革”初期,在湖北有過短期展出。
越王勾踐劍
1973年6月,該劍在日本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
1999年4月15日,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大慶前夕,越王勾踐劍運抵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
1999年國慶節後運回武漢的湖北省博物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
2009年5月19日,越王勾踐劍與曾侯乙編鐘以及雙耳金杯等,一齊亮相湖南衛視的熱播欄目《天天向上》的錄播現場。
2017年1月,聞名天下的國家一級文物、被譽為“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從四川成都“出差”歸來,新春佳節期間再度亮相湖北省博物館。

文物背景

劍的起源
劍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世人尊其為“百兵之祖”。劍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為歷朝歷代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所追捧的對象。不過究竟是誰發明了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人根據《管子·地數篇》中“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此劍之始也”的描述,判斷劍出現於軒轅黃帝時代。也有人說劍出現於殷末周初,《逸周書·克殷》記載,牧野之戰取得勝利後,武王用“輕呂”擊刺紂王的屍體,此“輕呂”古書釋為“劍名”,據考“輕呂”實際上是突厥語,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這種兵器,是以有人推斷,劍是從西亞通過遊牧民族傳入中國。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
無論劍是由誰發明的,劍歷史悠久,被後人稱之“百兵之祖”,當之無愧。到了東周,大多以銅鑄劍,劍質頗佳,冶煉技術也逐漸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規範了鑄劍的法則,使劍成為最主要的短兵器,並成為社會各階層必有之佩備。
越王勾踐自作用劍
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劍”是越王勾踐請鑄劍名師經歷數年精心鑄造出來的。據《吳越春秋》和《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曾特請龍泉寶劍鑄劍師歐冶子鑄造了五把名貴的寶劍。其劍名分別為湛廬、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都是削鐵如泥的稀世寶劍。據稱,後來越被吳打敗,勾踐曾把湛廬、勝邪、魚腸三劍獻給吳王闔閭求和,但因吳王無道,其中湛廬寶劍“自行而去”,到了楚國。為此,吳楚之間還曾大動干戈,爆發過一場戰爭。此劍雖歷經數千年,但劍身沒有銹跡,花紋光亮如新,劍鋒閃爍寒光,依舊鋒利無比,實為曠世罕見之奇物。
成語“臥薪嘗膽”中的男主角勾踐嗜好鑄劍。據《拾遺記》記載:“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魄,七名卻邪,八名真剛。”他還熱衷於蒐集和珍藏名劍。當時的寶劍鑑定大家薛燭,當他看到勾踐珍藏的寶劍時,大吃一驚,說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稀世之寶。
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
由於勾踐名劍眾多,收藏價值極高,並且古代尚武之風濃郁,一把稀世神兵更是世人所追求的。特別是勾踐死後,有許多人士曾絞盡腦汁去尋找他所珍藏的寶劍,但一無所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