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析詔

越析詔

唐代,部分納西族先民沿雅礱江南下,抵達麗江。隨後揮師南下,在洱海東部建立政權——越析詔

史稱越析詔“地最廣、兵最強,素為南詔忌”。越析詔為時不長被南詔所滅,納西族先民南下步伐由此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越析詔
  • 簡稱:越析國
  • 所屬洲:亞洲
  • 首都賓川縣
  • 官方語言納西語
  • 貨幣:貝幣
  • 時區:東八區
  • 政治體制:君主專制政體
  • 國家領袖于贈波沖
  • 主要民族:納西族、漢族等五十六個民族
  • 主要宗教:東巴教
  • 統治階級納西族
簡介,野史,歷史,

簡介

越析詔詔主及主要居住者為磨些人(今納西族的先民) 。磨些部落7世紀中期進入今雲南賓川
一帶, 652年後建立越析詔。建詔之後的一段時間中,越析詔能處理好與唐蕃兩大力量的關係,在唐蕃爭奪洱海地區的複雜多變形勢下生存發展。之後,隨著吐蕃勢力在洱海地區的深入,越析詔與唐朝關係出現變化,與吐蕃關係則較為密切。失去唐王朝的信任與支持後,越析詔被善於利用唐蕃矛盾並得到唐王朝支持的南詔於8世紀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吞併。

野史

越析詔唐朝前期雲南的一個部落,六詔之一。在今雲南賓川縣地,位於六詔之東。唐朝設定越析州,以越析詔王世襲越析州刺史。豪酋張尋求與越析詔波沖之妻通姦,更殺了波沖。唐劍南節度使召尋求至姚州,殺了尋求。部落無人領導,於是連同土地歸附南詔波沖兄子于贈不同意,與一些部眾渡瀘水,走到龍佉河建邑。後來南詔進侵,于贈戰敗後投瀘水死,政權滅亡。
越析詔

歷史

唐朝初期,洱海地區出現了六個比較大的小邦國,史稱“六詔”,分別是白族浪穹詔(今洱源)、鄧賧詔(今洱源鄧川)、施浪詔(今洱源三營),以及傣族蒙舍詔(今巍山)、還有納西族越析詔(今賓川)和蒙嶲詔(今漾濞)。蒙舍詔位於在其他五詔南部,又稱“南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