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胥陵

赫胥陵

赫胥陵即東漢晚期公侯墓群,俗稱“赫胥陵”、“赫王墳”。從陵墓文字而知為東漢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時,墓主官為公侯,年俸祿二千石,位列公卿,其為當時在朝顯貴可想而知。赫胥陵位於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城東北二十公里的福堪鎮宋耿落村南土冢上。

赫胥陵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有3座呈“品” 字型排列。此墓為磚石結構,由甬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及兩側面四耳組成。墓室東西長22.5米,南北寬19米,高5.25米,其規模結構,儼如帝王陵。經過1978年和1999年兩次挖掘,出土國家一級文物1件——“盤龍萬硯”,二級文物2件,三級文物多件,是河南省最大的漢墓,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赫胥陵
  • 位置: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城
  • 類別:東漢晚期公侯墓群
  • 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
考古進展,出土文物,

考古進展

1978年冬,文管部門對大冢北側一小冢進行發掘清理,證實它為東漢時墓葬,編號為宋耿洛一號漢墓。
1999年10月11日至12月6日,濮陽市文物保管所經國家、省文物局批准,對福堪鎮大型宋耿落墓進行了科學發掘。

出土文物

墓中出土文物148件,分陶器、石器、銅器三大類,陶器又分紅、灰、釉、彩四種。其中銀黃色釉陶倉樓,四層重檐,小巧玲瓏,造型別致,結構複雜,匠心獨具,為研究漢代樓閣建築提供了珍貴實物資料。此文物曾赴鄭州匯報展出,又赴日本參加中國古代建築模型展覽。錯金銀銅帶鉤,用金絲金片、銀鏤銀條鑲嵌成圖案,製作精美。帶鉤上還用銀絲鑲成“正月丙午日君立公侯”九宇,是價值很高的藝術品,在鄭州展出時,觀眾讚不絕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