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鐵礦化

赤鐵礦化

赤鐵礦化(hematitization)是一種中、低溫熱液蝕變。在這種蝕變過程中,原來圍岩鐵鎂礦物中的鐵組分分解、氧化為微小的赤鐵礦晶體。同時,也可從熱液中結晶出部分赤鐵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鐵礦化
  • 外文名:hematitization
  • 又稱:為紅色蝕變
  • 屬於:一種中、低溫熱液蝕變
  • 溫度:50-300℃
  • 學科礦床地質學
簡介,形成特徵,伴生蝕變作用,成因,意義,

簡介

赤鐵礦化(hematitization)是中、低溫熱液鈾礦床中最常見,最典型的熱液蝕變。由於這類蝕變岩石常呈紅色,又稱為紅色蝕變。赤鐵礦化的同時,常發生低溫矽化作用,形成紅色似碧玉岩。

形成特徵

赤鐵礦化的形成溫度為50-300℃,該蝕變在花崗岩輝綠岩煌斑岩花崗斑岩流紋岩、流紋質火山碎屑岩及火山沉積岩所產出的鈾礦床中廣泛發育,有時也見於產在前寒武系角閃岩角閃片岩片麻岩泥板岩中的鈾礦床中。

伴生蝕變作用

赤鐵礦化常與矽化粘土化及絹雲母化共生或伴生在一起,構成極為複雜的蝕變帶。

成因

赤鐵礦化的主要原因是二價鐵離子與熱液中的六價鈾起反應,六價鈾被還原為四價鈾而析出瀝青鈾礦,同時,二價鐵受氧化為三價鐵,形成極細粒而分散的赤鐵礦,並浸染或滲透到圍岩中去,其反應如下:
UO22++2Fe2++3H2O=Fe2O3+UO2+6H+
在一般情況下,赤鐵礦化與鈾含量之間存在著依存關係。實際觀察表明,鈾含量從含礦裂隙中心帶往外逐漸地減少,隨之赤鐵礦化則由強到弱。但值得指出,並不是所有赤鐵礦化帶都有鈾礦化的存在。

意義

赤鐵礦化是尋找中、低溫熱液鈾礦床的一種特殊標誌。在其他中、低溫銅、金等礦床中,也常有這種熱液蝕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