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礦床

在一定地質過程作用下形成於地殼中某種特定地質環境內的鈾礦物和(或)含鈾物質集合體,其質和量能滿足當前鈾工業的要求,且在當前的經濟和技術條件下能被經濟地開採和利用。

鈾礦床的概念是動態的,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礦物原料需要量的變化,鈾礦床的範疇也在不斷變化。有些過去沒有使用價值的“岩石”或低品位礦化岩石,現今可能是經濟可采的鈾礦床,可地浸砂岩型鈾礦床即是一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鈾礦床
  • 外文名:uranium deposit
根據鈾礦床的某些共同地質特徵,如:容礦主岩、形成機制(成因)、控礦構造、蝕變、礦物共生組合等將鈾礦床劃分成的若干類型。鈾礦床學的研究多以礦床成因作為主要分類原則,把鈾礦床分為內生鈾礦床和外生鈾礦床,然後,再根據礦床的成礦環境、容礦主岩、成礦作用的特徵進行細分。我國鈾礦地質工作者把我國的鈾礦床分為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碳矽泥岩型和砂岩型四大類型。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新的鈾礦床分類方案,將鈾礦床劃分為:不整合面—接觸型、準不整合—淺變質型、脈型、塌陷角礫岩筒形、表生型、石英卵石—礫岩型、角礫雜岩型、侵入岩型、磷塊岩型、火山岩型、交代岩型、同變質型、褐煤型和黑色頁岩型等15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