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縣組(層)

本組下部為棕黃色礫石層,淺棕紅色局部黃綠色粗砂層和網紋紅土層;上部為桔紅色礫石層和桔黃色含砂層。含植物:以Pinus,Gramineae等耐寒、抗乾燥的植物為特徵。Pinus,Abies植物構成當時的針葉林帶,顯示溫涼乾燥、草木參雜的草原植被景觀。並含有孢粉等化石。上、下部之間有一侵蝕面。下與白堊紀或第三紀基岩呈不整合接觸;上部被進賢組平行不整合覆蓋,或裸露無覆蓋物形成階地。厚12-18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贛縣組(層)
  • 外文名:Ganxian Formation
  • 時代:第四紀更新世
  • 命名:陳國達
  • 同物異名:贛縣礫石層
  • 代號:Qpg
地質年代,地層分區,歷史沿革,地質特徵,岩性特徵,生物化石,分布特點,層位厚度,實測剖面,岩相分析,

地質年代

第四紀更新世晚期。龍川期晚冰期鄱陽冰期之前期。

地層分區

出露區域地跨揚子地層區下揚子地層分區和東南地層區的桂湘贛地層分區
江西省全省第四系分區分為九江一廬山冰川區和全省河湖區,贛縣組出露於全省河湖區。

歷史沿革

陳國達等(1939)創名贛縣礫石層,區調隊(1983)改稱贛縣組。
命名在贛縣梅林。選層型為贛縣江口鄉三團剖面。在贛州市水東出露也很好。

地質特徵

岩性特徵

棕黃色礫層、砂礫層、砂層,中部為粘土,上部為棕紅色色礫石層。

生物化石

各層的孢粉組合特點是非常一致的(除最上部以裸子植物花粉稍居優勢外),都是以被子草本植物花粉占量最高,而又以禾本科(Gramineae)花粉居優勢,伴生的是少量的藜屬、貓兒屎屬及個別的點地梅莎草茉莉等;被子木本植物極少量,僅以櫟屬(Querus)較多見個別還有胡桃屬及漆樹屬,裸子植物花粉居次要地位,其中以松屬(Pinus)為主,常見的還有杉及柏屬;蕨類植物孢子為量很少。

分布特點

分布於全省主要水系兩岸,構成Ⅳ一V級基座階地,鄱陽湖區見為Ⅲ級基座階地,伏於進賢組之下,贛撫平原則為埋藏階地。

層位厚度

4-20米

實測剖面


本組剖面以贛江口三團村附近出露較全.它構成Ⅳ級基座階地,高出水面60米。其剖面如下:
上段
5.桔紅色含礫砂層。石英砂和細礫混雜,鬆散.分選差,具清晰的斜層理,夾有較大礫石 3.2-4.5米
4. 桔紅色礫石層。礫石絕大多數為石英岩和石英碎塊,礫徑一般較小,滾圓度較差,充填物主要為石英砂。與下伏的網紋紅土和砂層之間具明顯的侵蝕面 0.8—2米
一一一一假整合一一一一
下段
3.網紋紅土層。為棕紅色和灰黃色亞粘土,具網紋和斑塊結構,上部物質細。網紋結構明顯,下部較粗,網紋不清楚 6.8米
2.淺棕紅色,有時呈黃綠色粗粒砂層。砂主要為石英.含有較多的細礫,或夾細礫透鏡體,分選差,層理不清楚 0.47—1.3米
1.棕黃色礫石層。礫石成分較雜,礫徑小於10厘米為主, 多為2—4厘米,滾圓狀.礫石層有清楚的交錯層,並夾有砂層透鏡體,結構鬆散,局部微經膠結 0.8—4米
------不整合-----
下伏地層:上白堊統南雄組紫色砂頁岩

岩相分析

本組為河流相衝積物,岩石為棕黃、紫紅色砂礫石、砂層與亞砂土、亞粘土,可以有兩個沉積旋迴。
以松屬及禾本科等耐寒、抗乾的植物繁茂為特徵,適於亞熱帶氣候區的闊葉樹僅有個別的櫟、漆及胡桃等屬作為第三紀孑遺植物殘留而存在這可能是冰期後階段(晚冰期)受到寒冷氣候影響的結果。當時顯示出一派溫涼乾燥、草木參雜的草原森林植被景現。但到贛縣組沉積中晚期在草原森林植被中,松杉繁茂,一度有所發展的闊葉植物幾乎絕跡,似乎是預示著氣候已進一步變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